【注】刘歆(约前50~23年),字子骏,西汉末年人,前6年曾改名刘秀(为避汉哀帝刘欣名讳,在汉代“韶、欣”同音),他给《山海经》作注后上书汉哀帝刘欣的表奏中即自称臣“秀”。刘歆少年时通习今文《诗》《书》,后又治今文《易》和《谷梁春秋》等。以能通经学、善属文为汉成帝召见,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
前26年,受诏与其父刘向领校“中秘书”(内秘府藏书),协助校理图书(这使他有机会接融皇家的各种稀见之书)。刘向死后,继承父业。哀帝时,刘歆负责总校群书,在刘向撰的《别录》基础上,修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著录图书13219卷。其分类体系对后世影响极大。
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西汉王朝的统治权逐渐落入外戚王莽手中。刘歆曾与王莽共过事,二人关系十分密切。王莽就推举他做了侍中太中大夫,逐渐升为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汉哀帝死后,王莽便任命刘歆为右曹太中大夫。刘歆陷入政治旋涡后,参与废除王莽反叛,事泄自杀。
*佐君:君,此指“巨君”,王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