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林
晚上,老婆说等会女婿们回来,帮忙查看手机哪儿有毛病,不能出声音。直到八点外钟,才听见敲门声响起。
打开了门,见到女儿站在门口,没有进来却告诉我说:米拉没来啦。
噢,怎么没来呀?我装着吃惊地样子。米拉,是我的外孙女,四周岁才过个两个月。小不点倒底是女孩子,越变越有点秀气了。半个月没见,感觉长高了些,好像能散发出了一点“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她来说太早了,现在才上幼儿园。但我总感到她的清秀的脸颊,透显出一种知书味。
她妈侧过身,让出门来让她进。只见她从大人背后,扭扭捏捏,笑脸含羞地出现。小娃娃原来穿着带跟子的小皮鞋,难怪看她高呢。今天上身穿着米色的风衣,下边是紧身裤子,真是臭美哎。
一阵逗玩后,就听她妈解释道:不然就早点来了,在家上网课呢。
你上什么网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又继续学啊,我关心地问。
不是的。是米拉上网课,南京不是有疫情吗,孩子不能暂停学习,所以跟教授讲好在线上学习。
米拉四周岁不到就开始正规地学习钢琴了。从南京艺术学院请的教授,每隔半个月去南京上一次课。由于她妈提前培训过音乐素养课、小花课的基础知识,现在跟随教授上一节课时,一点问题没有。平时在家,都要弹琴一个半小时,认真练习老师布置的内容,一边唱旋律一边弹键盘,总的来说,学的还可以。
这次刚听说上网课,很惊喜。小小娃娃,都上网课了,接受异地视频教育,可谓是龄年最小的一个人了,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不是?
安理说这种幼儿的线上视频教育,比较难,尤其是器乐的弹奏,效果不会太好。但我们家的开通线上教学,是个例,效果还是可以。一对一的线上小课,有米拉妈妈在一旁“同声传译”,配合指导。
我女儿自身就是搞钢琴艺术工作室的,专职钢琴教育。但自己的小孩,还是交由别人教育。使小孩有一个正常的规矩的学习环境。
米拉的学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家里有钢琴房,奶奶家也有钢琴,妈妈的工作室更是有着大钢琴、小钢琴,在哪儿都有琴弹。她是在钢琴儿童曲里出生长大的,妈妈怀着她的时候,就在教小朋友在弹琴,是听着音乐旋律,躲在妈妈肚子里睡觉的。
在疫情的特殊时候,偶尔会在家里给小朋友上课。课间,米拉跟着大孩子围在钢琴那儿玩,好奇地用手压键,倾听键击钢丝发出的波动音乐,仰望着小姐姐的眼神,叫人读出了“渴望”的神情。
琴声悠悠的日子,米拉在茁壮成长,米拉在潜移默化地对钢琴喜欢有加。年复一年,三岁后,她妈把她拽到几个小孩子里,一起学习音乐素养课。又单单为她研发了“小花班”的教学课程,为开始学习弹钢琴打好基础。
别说这小娃娃,倒还喜欢学习,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会许多的“本领”:像英语、舞蹈、学而思、轮滑、弹钢琴。想了一下,她又说:跑步也快。
这舞蹈和轮滑都是她向她妈提出要学的。据她妈讲:现在每次练琴一个半小时,基本上能坐得住。以后还会训练再长点时间,沉下心来坐得住是学钢琴的一种童子功吧。当然这是在她妈妈陪伴的情况下,顺势利导的循序渐进地学习。学习是要有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学校就是最理想的地方。有老师当面传授知识,是何等的幸运啊。当然,遇到天灾人祸,疫情流行,线下教育受阻止的时候,在线上课,继续学业的进程,应是莘莘学子的当前首选。
我家的外孙女,虽是个小娃娃,在这特殊情况下,居家线上来上课,接受教授的视频指导,真是惊喜,若放在以前的话,又是叫新生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