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难忘的十年
文/龚飞
2002年至2012年,是我人生重大转折的十年,难忘的十年。
2002年的8月,我所在的企业实行改制,国有资产百分之百退出,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百分之百买断;企业组建为民营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我们的身份转变为民营企业的合同制员工,这有点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步退回解放前的感觉。原来我所在的党委的多个工作部门整编为一个部门——党委工作部,其中,还有一块牌子,那就是企业文化部。这就表明,党委工作部门的重点是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而党建工作主要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服务。部门精简,人员也由原来的十二三人精简为四人,但工作量是只增不减。这就是所谓的“减人增效,下岗分流”。随着工作部门的变化,面对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自身的学习和提升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了。企业的要求十分明白:“想不想干?会不会干?能不能干好?”一句话,“员工只有首先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才会给予员工合理回报”。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惟有不断提升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惟有坚持学习。怎样更好地学习呢,我选择了自考。于是,我就从2003年1月开始报名参加自考。而这年正好是我的不惑之年。

选择什么专业进行学习提升呢?我认为:自己过去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现在从事的则是企业文化、新闻宣传和报纸编辑工作,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为此,我设定一个目标,在三到五年之内拿到这个专业的本科文凭。
岁月不饶人,人到不惑之年的四十,记忆力和精力已经远远不如从前了。那么多需要消化和记忆的东西,常常弄得我头晕目眩。可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既然决定了,我就要坚持下去。
这年一月的第一次自考,我就雄心勃勃的报考了《现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和《毛泽东思想概论》三科。而此时,离考试的时间已只有十多天了。为增强记忆,我制作了许多卡片,将有关知识内容写在上面,揣在衣兜里,一有空闲,就掏出来看看。哪怕是上厕所,也要掏出卡片来看看。晚上不上班了,就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看书学习。看书累了,我就在客厅里走一走,然后又回到书房,提起笔在本子上反复书写我需要掌握的东西,以强化记忆。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考试结果,三科全部过关。
以这样方法,我顺利的考完了大多数的课程。然而,《语言学概论》这科我却是屡战屡败,连续考了七次。没办法,我只好认真的阅读教科书,反复的做同步练习题,不厌其烦的抄写卡片,弄得来常常一出口就是语言、语音、语法、语汇、语义和文字,似乎有点神经质的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6年4月的考试中,我终于以66分的成绩攻下了这最后一个堡垒,在6月30日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文凭。为此,企业还给予我奖励,为我报销了一半的学费。
后来,我为了适应企业的信息化管理、OEC管理、BSC管理、5S管理等工作,又参加培训学习,获取多种资格证书;通过在业余时间参加摄影、报纸排版学习,我拍摄的图片质量有了极大提高,自己编辑、照排企业报纸,使报纸更加美观、大方,得到了企业员工的喜爱。时间如白驹过隙,十年只是岁月河流的一瞬间,我自身素质却得到了不断提升,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还在2008年8月获得了高级政工师职称资格证书。

在这十年,我仍然坚持笔耕,创作自己喜欢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先后在《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大连日报》《武汉晚报》《泸州日报》《泸州晚报》《泸州广播电视报》《泸州警察》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激情挥练当空舞》《长液公司征战奥运打响品牌 再次出击服务上海世博会》,入选《成就辉煌——建国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征文选集》一书并获得优秀奖。散文《我的称呼》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精短散文选》一书。散文《做客农家》分别入选中国文化出版社《听,树生长的声音》和《盛事长讴》两书中。报告文学《踏崎岖路自通》《不信东风唤不回》《身患绝症,情系科技》《劳模是干出来的》《堡垒颂》,收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我心中的旗帜》一书,其中《踏尽崎岖路自通》荣获全国机械行业“我心中的旗帜”征文三等奖。在2011年,散文作品《说“春”》参加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荣获三等奖;在2012年,散文作品《话说牙齿》参加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荣获一等奖,这些成绩的获得,为我后来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奠定了基础。
在生活的海洋中,没有目标的人生,犹如没有舵的船,只能在茫然中迷失自我。一个人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斗志昂扬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才能活出无限精彩。十年虽短,但我这十年一边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干出了成绩,还受到了表彰,获得泸州市优秀宣传干部称号;一边坚持学习,在追求知识中挣脱旧我,纯洁精神,净化灵魂,升华自己,使自己的生命因此而更加精彩。它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只要设定了目标,无论他现在的年龄有多大,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总会有所收获的。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