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明珠广场彩船舞
金桓敬(湖北随州)
锣鼓声中搭舞台,明珠闪耀彩灯开。
徐娘半老春心动,喜荡莲舟摘梦来。
五古.长春花
福尔
纤长弱小花,绿叶盖红霞。
抗癌益千众,嫣容悦万家。
青头潜鸭
胡基祥(湖北武汉)
濒危物种一珍禽,欢聚府河初露音。
善待仙容惊世界,天为荆楚降甘霖。
——注:“青头潜鸭”是全球被称之为“鸟中大熊猫”的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世界珍稀物种是在武汉首次发现的。这也是世界环保组织钦定在武汉召开世界湿地大会的一个特殊情节。
七律 洈水边
孙斌(湖北荆州)
梁甫老嗟洈水边,一生穷暮但情贤。
孤怀不堕尘机里,雅志相思山野缘。
荡桨摇开红叶韵,推窗笑弄白云篇。
读诗饮酒桃花岛,到处心安是洞天。
不负诗香
刘天华
神州自古笔锋忙,律韵风流岂宋唐。
隽语姸辞迷怨女,月章星句醉夫郎。
吟安一字三秋短,敲定僧门皓夜长。
方块丛中藏妙慧,美文永世口碑扬。
触景生情(新韵)
萧显仁(武汉)
(一)
秋暮物华分外浓,再生希孟画难工。
熏风吻脸文人醉,涌动诗心入九重。
(二)
寂寂江城心欲凉,绵绵疫毒更猖狂。
封区封店拦街道,断蛊断瘟迎暖阳。
注;希孟,千里江山图作者北宋王希孟。
七律•立冬拔萝卜(通韵)
李永华
适时冬菜唤农家,物候催民田里拿。
出土萝卜存地窖,装缸缨子入盐巴。
盘中美味人人品,桌上高朋句句夸。
老少皆食能保健,富含营养赛参娃。
浪淘沙•伤秋
美玉紫翡
独自北郊游,放眼高秋。霜天寥阔水云悠。耳畔忽传孤雁泣,如诉哀愁。
往事懒回眸,且作诗囚。凌虚望月说还休。纵使蟾宫人不识,亦解黔娄。
拜将坛
晨晓
一醉登台管乐鸣,沛公拜将集群英。
解知韩信奇谋在,赏识萧何竭力行。
得志却非人善果,持心但觉意无情。
功高为汉初三杰,国士谁来赋颂声。
谒张良庙
晨晓
辞汉修行历几春?留侯祠庙感频频。
两河水绕清为境,五岭山环久隐身。
明哲风高知辟谷,威名道远亦谋臣。
功成自退云亭处,习静参禅得性真。
勉县武侯祠感怀
晨晓
蜀相祠堂意不侵,定军山下感难禁。
尤思鼎足隆中对,肯与书函塞外擒。
独守空城无惧色,联吴抗魏有和音。
时游漫说三分计,长赋吟笺两表心。
大慈恩寺
晨晓
唯识宗庭守素尘,为贤举措寄情亲。
一心念母慈恩重,四海传经道法真。
李治题名诚在列,唐僧梵典亦归循。
追从福业安禅骨,再造浮屠实至仁。
谒天水伏羲庙
晨晓
古柏牌坊祭祖先,羲皇造物境于前。
捕之禽兽开基业,结矣绳头阅世年。
华夏龙门承一脉,河图卦象解千玄。
初尝草药时新辟,道启鸿蒙史记天。
游凤翔灵山
晨晓
古柏参天鹫鸟听,犹传狩猎穆公经。
一尊金佛长开界,九顶莲峰倍有形。
入景醉来从岁乐,论心迷者复时宁。
庄严宝相留神在,求得尘缘事降灵。
曲江寒窑
晨晓
原是千金富贵身,望夫边塞远征尘。
愁思孤枕三更梦,节守寒窑十八春。
挖菜充饥时忍病,纺纱度日自甘贫。
武家坡上惊归者,终得荣华与岁新。
褒河石门栈道
晨晓
一览危崖古迹存,烟波浩渺任云奔。
翠峰林立穿山栈,苍壁神通过石门。
忆辩曹操题衮雪,谈知褒姒笑迷魂。
平湖美景开图画,峡谷书遗几水吞。
凤凰阁.难忘庐州
朱桂樵
庐州新月,一校名声璀璨。古稀年迈亲临短。吾学诗词玉粘,黉门姝溅。素影馥、梅开艳灿。
同龄朋婉,幸遇汪师韵练。老枝妍暖春风漫。穿嫩柳赏花鲜。家有孙伴。看梅朵、春心美赞!
天边不见露微明,瘦影匆匆已急行。
赶地铁何言拥挤,叹公司尽是纷争。
殷勤未必青眸得,懈怠犹难清梦成。
廿载赢来一秋鬓,光阴俗世两无情。
立冬写景叙怀
游金红(武汉)
琴瑟其鸣伴玉钟 ,凤吟鸾唱喜迊冬。
江滩万菊迷游意,黉苑千枫挽客踪 。
凝露寒霜怜雁远,劲松晚照映霞彤。
借來当下优光景,赋入诗词韵味浓 。
第五福地之西仙源
孙德力
西源仙境紫云宫,八字双峰雾霭中。
清冽甘泉丹井溢,虚明古殿道心同。
修篁苍柏连青碧,啼鸟疏钟掩翠融。
流水桃花疑隔远,天波细雨半承风。
*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迎冬
李亚非(武汉)
东北纷纷大雪迎,窗台早起始凝冰。
江南抢种冬田麦,陌地移栽油菜兴。
山岭飘飞黄叶舞,红炉温煮老醪澄。
三鲜娇耳堆盘满,一屋欢声亮夜灯。
立冬吟
李亚非(武汉)
大雪纷飞北地裀,江南时有小阳春,秋收冬种寒衣备,老叟窗前饮酒醇。
品令•白露吟
李亚非(武汉)
池塘荷老,渐凋萎、斜晖照。凉风微习,孤舟横了,沙鸥巡绕。鸿雁飞高,雨霁碧空晴好。 珠凝拂晓,倚篱畔、佳人俏。拨弦音妙,吟诗烟袅,风清无噪。龙眼安神,自在品茶谈笑。
五绝 · 魂(一字韵)
黄成平
——读杨叔子《国魂凝处是诗魂》有感
国魂凝处是诗魂,惟有诗魂镇鬼魂。
字里行间风浪起,无私无畏显英魂。
怀左权将军(通韵)
窦建中
运筹帷幄慑敌寒,辅佐朱彭战日顽。
英勇献身十字岭,流芳千古太行山。
悼杨叔子院士
吴世干
国魂凝处是诗魂,补气提神意味深。
院士当年言一出,至今仍有绕梁音。
*首句系杨院士诗句。
七律 识深甄藻
冀 林(杭州)
旷迈培风霓雾披,凭高一笑读坤仪。
寻源酝酿泉中酒,辟瘴讴吟岳上诗。
简别登贤磨玉镜,行求解毒请金匙。
翎开运海涛澜濯,向远参天脱绁羁。
南歌子 周末网上算命
孟依依
抱枕人迟起,居家发懒梳。蓬头且作小妖巫,卜卜将来那个是儿夫。
已自心中有,如何命里无?刷新之后再重输,不信这台电脑总欺奴。
读到孟依依这首词,不禁让人联想“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立冬感赋
萧显仁(武汉)
朔风呼啸气寒凉,草木干枯叶正黄。
渠道兴修防旱涝,昆虫蛩伏始冬藏。
芳洲瑟瑟魚沉底,江水汤汤韵逸香。
艳丽深秋何处去?请君问取路旁杨。
瑞鹤仙.深秋
王楚雄
赤枫摇赤叶,恰值深秋节,遥看斜月。寒虫叫声烈,至夜犹不绝,草头霜结。嫦娥露靥,却玲珑、荧屏玉缺。赏银河、寂静无波,偶有陨星飞跌。
风猎。宾鸿己逝,紫菊方开,妙香清冽。骚人赋绝,收铁笔、倚窗歇。举半杯残酒,仰天长啸,反复吟哦不迭。看鹤飞、腾跃苍穹,冷花若雪。
七律 · 湿地之城武汉
黄成平
港汊河湾遍地浮,星罗棋布泊千舟。
龟蛇携手天元立,江汉齐肩市内流。
四水相通连大海,百湖共治聚群鸥。
古云梦泽新光灿,禽衍人繁世道酬。
注:天元,指武汉在全国所处地理位置被誉为天元;
江汉,这里指长江、汉水。
蝶恋花 · 江城湿地
黄成平
步冯延巳《蝶恋花 · 鹊踏枝》原韵
湿地江城花伴树,环市梅杉,竞绽同心缕。黄鹤白云撑砥柱,三千泳者东游去。 四水连湖扬柳絮,多谢清风,送足丰收雨。鸥鹳鸭鹅相互语,如今喜聚天堂处。
注:梅即梅花,武汉市花;杉即水杉,武汉市树。鸥鹳鸭鹅,均为栖息武汉湿地的珍禽。
附录 冯延巳《蝶恋花 · 鹊踏枝》原词: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重阳四
张雅文
栏杆倚处夜浮凉,细细风来送菊香。
怜我自从诗酒事,寄声不再利名场。
家山梦醒余秋月,客地心开少鬓霜。
能对东篱逐年饮,吟身渐老又何妨。
老婆鸭肉未烧透
王兴伦
鲜味初闻确不差,连伸拇指老妻夸。
唯期嫩肉能过瘾,哪料坚筋硬塞牙。
戏里恩忘男配角,书中怨记女冤家。
多天未敢违军令,今又欺吾为了嘛。
七绝 中外防疫对比感吟(新韵)
张守旺(山东)
新冠肺疫扰全球,防控措施华最优。
试问西方执政者,谁将百姓放心头?
秋末登山
窦建中
小径一条绕岭旋,峥嵘三塔阅人间。
白云飘渺盘山顶,红叶欲燃铺壑川。
吟友攀登迎旭日,羊倌亮嗓唱丰年。
詩情词意心头涌,灿灿朝晖映碧天。
寄怀
汪中学
可恨瘟神闹九州,人危物滞万家愁。
他时扫尽阴霾日,山更雄奇水更柔。
悼念诗友皇甫先生(通韵)
曾凡华
先生皇甫异途吟,
十四亿尊遗故人。
跃马抒怀誉华夏,
文坛从此少诗神。
注 : 原武汉军区退休干部。
十月
王楚雄
鹤影度寒塘,风来逛画廊。
梅开娥姐笑,十月岭南香。
沉痛哀悼老校长杨叔子院士(二首)
毛声芝
一
巨星陨落雁悲空,吐尽蚕丝烛泪终。
千仞青松悬挽幛,一湖碧水哭杨翁。
大家风范名垂颂,绛帐春晖恩泽隆。
奉献杏坛功卓荦,帝邀仙界建黉宫。
二
科教人文集一身,校园骚赋喜逢春。
吟魂怎舍天堂去,万曲悲歌哭国珍①。
注:①杨叔子院士全国首倡“诗教进校园”,誉为“人文诗教”国之珍宝。
南歌子·秋愁
张琼娣/寫人
雨过荷花老,风催桕树红。
长桥遥望两关通,
悲节急凉年冷,盼相逢。
*桕树: 乌桕树(遇霜降时乌桕树叶变的火焰般艳丽)

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
联律通则(试行)
中国楹联学会
第一章 引言
第一条 楹联作为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各种文学形式来看,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他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第 1 页
第二条 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
第三条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的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四条 楹联文体质的规定性、适应性,要求创作与赏评坚持创新而不离传统体范,重律而尤见时代风徽的原则。
第 2 页
第二章 总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上下联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第二条 词性一样。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第三条 结构对立。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律对拍。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第 3 页
第五条 平仄对立。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之平仄按音部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第三章 附则
第一条 用字的平仄声调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1)在近古与近代通行的韵书中字分四声,“平声”不分阴阳,统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三种声调为“仄”;(2)现代汉语字音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声、今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 4 页
第二条 语句的平仄结构以及两字(两个音节)或一个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隔占一个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交替。
第三条 语句的语流结构按“二字而节”的常规节奏安排。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是不变的,可据联文表达需求、作者态度表现与诵读需要组织或划分为种种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一副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第 5 页
第四条 使用领字,在上下联相应位置要一致,词性要相同,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字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五条 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据历史上诗联家创作、鉴赏实际,允许异类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①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②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第 6 页
③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④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副词与连介词、连介词与助词、联绵字等常见形式;
⑤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六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几百种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字、谐音。句法中的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顶足、流水等等,不能尽入于律,未列本通则者,以“律有,因律;律无,循例”原则定可否;凡对偶类修辞格运用得当,合于本通则要求即可视为成对。
第 7 页
第七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八条 忌讳:
①合掌。
②不规则重字。
③上联尾三仄、下联尾三平。
第九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