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来时路,再创新辉煌
——在平凉崆峒阅读会转型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平凉崆峒阅读会主席 马一平
(2022年10月16日)
今天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日,我会也迎来了新的转型发展机遇期。平凉崆峒阅读会在大家同心同力,共同努力下,虽然道路曲折,跌荡起伏,隶属关系、名称几经变更。但我们信心满满,不断克服困难,劈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迎来了新的光明和前景。2017年后半年刚成立时,我们先叫“平凉全民阅读会”,属全市性朗读组织,并在2018年成功举办了“美年大健康杯平凉市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暨2018年青少年朗读课文大赛”,有3000多人次参赛,在全市引起轰动效应。但遗憾的是主要领导与大家的管理理念发生了分歧,于2019年成立了“平凉崆峒阅读会”,隶属于崆峒区文联、作协管理。今年区上成立了“崆峒阅读”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我们的功能相同,业务高度重合。经崆峒区文联同意,市文联多次协调商议,我会即将与平凉市朗诵协会合并,以发挥最佳的资源、人才优势整合,这是我们团队的一次升华。“长江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我们团队及每个会员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展示才艺的空间和广阔舞台,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给大家提出三点希望:九个字“要干事,要团结,要学习”。

一、要干事
五年来,我们在既无经费,又无固定场所,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加之在疫情反复干扰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凭着满腔热情,共举办线上线下活动300多场,平均每年达60多场。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干出来的,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干实事的优良传统要继续加强并发扬。
一是要有精气神。毛泽东主席曾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几年大家的精气神都很足,咱们和专业团队融合后,更要发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敢拼敢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依靠大家。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这几年的工作都是大家干出来的,每个人的好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我心里也有一本帐。所以说,我们是一个拖不烂、打不垮的团队。到市朗协后大家更要只争朝夕,倍加努力,切切实实干出点名堂来,在全市处处开花,在全省乃至全国屡展风采。
三要有奉献精神。尤其作为理事以上的班子成员,更要有肯吃苦、敢吃亏、多付出的胸襟和担当。这几年我们搞活动从来没有报酬,甚至连一顿饭都没有管过。但大家自备服装,自掏化妆费用,争先恐后,任劳任怨,无私无畏,把活动搞得精彩纷呈,轰轰烈烈。在这方面理事会成员是起了模范带头作用的,记得在2019年元月召开的年会中,理事会成员每人就比普通会员多掏了30多元。不论是领导成员,还是普通会员,在平时的工作及每次活动中都敢于担当,默默奉献,策划、排练、撰稿、文案、摄像摄影、音视频制作、购物、布置会场、召集人员等等都争着去干,有的还垫钱垫物。不能忘记像张军免费印制节目单;刘武道起草修改章程,上下协调;静子、朱立华、白丽等辛勤排练,朱白二老师还兼顾记帐、购物、召集会员、收纳会费等日常琐事;姚博文在百忙中坚持长期制作公众号;李雯等老师坚持负责导读培训等日常工作,闫瑛、马龙为我会的前程建言献策,凡事急阅读会之所急,诚心诚意,敢说肯干;高钰更是每事亲力亲为,劳心劳力,前后奔忙;还有在座各位及广大会员都能各尽所能,倾情倾心,竭力奉献,因时间关系不再一一表述,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转入新的协会后,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积极开展比学赶超的活动,使我们的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四是既要追求精典,追求极致,更要进行普及;既要围绕全市重点,又要关注民生,深入基层;既要推送本土作者作品,又要兼顾其他;既要能上大的场合,又要不失小的机会。

二、要团结
一是要搞好班子的团结。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尤其要搞好和原市朗协领导人员的团结,多听取人家的合理化意见及建议。只有班子团结了,大家才能跟着往前跑。
二要团结会员。会员皆因热爱而入会,我们尽可能地要做到一视同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展示才艺的场地和机会。
三要尽可能团结一切有利于本协会发展的人员。
三、要学习
首先,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严把节目、文字的政治关。同时,要加强各自自身的道德修养。
其次,学习朗诵艺术,尤其要多向原朗诵协会的各位行家里手学习。
再次,学习文学知识和其它,加深对原文的深刻理解。
总之,希望明天的平凉市朗诵协会因我们的加入而活力奔放,更加辉煌。你们的声、影将在更广阔的时空、更大的、更加华丽的舞台上呈现。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马一平,甘肃平凉市人,当代甘肃著名的诗词作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平凉市作协理事。平凉市崆峒学会副会长,著有《柏梦集》诗词集,部分诗文发表于《中华诗词》,《诗词世界》,《平凉日报》等国内多家文学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