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区采核酸。因为戴着口罩,大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打招呼,一不小心认错好多人,闹得背上一阵阵冒冷汗。
怀念不戴口罩的日子。那时的东奔西跑,不用预订车票,不用提前核酸,真正的说走就走的自由。自由最珍贵。

疫情这三年来,戴上口罩,世界于我常常是一片白茫茫的颜色。
白茫茫的陌生。白茫茫的纯澈。
无论是站在你前面核酸的人,还是排在你后面的人,尤其在自己视力锐减的情况下,生怕打错了招呼,认错了人,闹的很尴尬。于是,再熟悉的人,也要脱下口罩才敢相认。
后悔不戴口罩的日子错过了爱的陪伴。如今,哪里也去不了,朝夕相伴却在口罩下面,各自玩着各自的手机,颇为吃力才能看清彼此的表情。
世界,隔着一层口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感觉我抵达不了古人的境界。心情,随着身边的疫情跌跌撞撞,起起落落。
11月4日,由于当地物业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110、120反应迟缓、应对不力,对突发事件缺乏敏感性,在得知死者有自杀倾向后,没有第一时间入户进行现场干预,未能及时阻止呼和浩特居民王某芝的坠楼悲剧。
困境中的人们,缺少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是希望。
没有良知,知识也是野蛮的。没有品行,任何人都可能制造荒唐。

封控,是什么?有人竟认为是锁。有一种锁叫插销,而打开这把锁的代价,竟然是一个生命。
隔离,是什么?有人认为没锁,插销从外面能打开。封控和隔离,究竟是培养一个阳性,还是筛出一个阳性。
病毒,固然要筛查。但是,各地、社区、小区的干部、物管人员素质,更要筛查。
疫情,是试金石。一场疫情,能辨识真正的善恶忠奸。
这场战疫,老百姓已经非常配合了。错,不在防疫,而在过度,在层层加码。

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层层加码者“落马”,过度防疫的这个残局才能真正“解码”,不作为,乱作为,扯皮推诿的种种惰政的悲剧才能绝迹。
呼和浩特出台了“七个不准”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防止居民户门一封了之,单元门一锁了之,小区门一关了之的惰政。
有媒体报道说,近三天广州已转运3.1万人。从这个相当大的数字,相当大的成本看得出,广州的疾控力量已经全线出击。
广州,怎样才能让外来租户在家防疫不乱跑?海珠区江海街道成立了房东巡逻护村队。他们要求房东对租客负责,如漠视不理的按村规民约批评,并扣除本年度10%股份分红。巡逻队都是包租公包租婆,整个一个移动的“金库”。

外地人认为广州很严重,广州人认为海珠区很严重,海珠人认为康乐鹭江很严重,康乐村和鹭江的朋友认为,就疫情的那栋楼很严重——这就是乐观的广州人!
虽然,戴上口罩的世界,白茫茫的一片陌生。陌生中,却有了新的熟悉,正如白茫茫的口罩之上,有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盲人因眼不能视而听力敏锐,聋人因耳不能听而视力超群。世界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今日立冬。一早醒来,又封了几个小区。可我一直还绿码。天选的打工人,带着24小时核酸,在淅沥沥的细雨中,风雨无阻出门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