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画
文/陈心怡
初见时,他不过是一个叼衔着草叶,倚柳垂钓的毛头小子,那双半眯的眼有意无意地瞟向对岸,脸上却装作一副漠然的样子。而她,平民之女,虽不及豆蔻,却掩不住天生丽质,是公认的南郡美女。
那一天,河中倒映着女孩娉娉袅袅的身姿,惊了少年手中悬在湖面上作为鱼竿的枯枝。不知是谁先看向对方的,对视一眼后却都马上移开视线。女孩走后,少年才敢朝着对岸那个方向凝视。
少年第二天又来到了那棵柳下,拿着枯枝却没有钓鱼的意思,看似悠闲地踱着步子,却迟迟没有离去。女孩不知是有什么急事,急急地到了河畔,左顾右盼,似乎在寻着什么东西。在河的对岸,少年却看得清楚明白,一支簪子落在草丛中,这个角度恰好有阳光把簪子照得闪亮,那微微的反光闪地少年眼中也有了光。于是,少年在河的这边喊着,想给对岸的女孩一点提示,女孩听到他的声音却好像受了惊吓,簪子也顾不上找了,离开得像逃一般,留下少年一人呆呆站着。
少年气恼地想:“难道我的声音就这么吓人吗?”
把枯枝握得更紧了,低头愣了一会儿,忍不住蹲下身子,那枯枝的尖端在地上划动游走,渐渐能看出他描摹的是一个婀娜少女。画完后少年看着,脑中浮现的是女孩的影子,想到了什么,又忿忿地把画扫去。
几年后,正值皇帝诏选秀女,女孩作为南郡美女自然被当地首选送入宫中。
宫廷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由于后宫佳丽太多,皇帝就让画师给宫人作画,根据图中美丑召幸。画师从中牟利,给钱的宫人就画漂亮些,不给钱的就画丑些。因此秀女们入宫后都会花重金贿赂画师。
王嫱虽有绰约之姿、流盼之美,无奈出自平民,身上没有多余钱两。
那一天,正是秋日,阳光柔柔漫上窗外的半残花枝,轮到她去见画师了。
那个因画擅长美女而出名的宫廷画师很年轻。女孩看屋内青年顿笔回眸,脸上是浅笑,目光却若即若离,竟觉得有些似曾相识。
青年的头发微微散开,见女孩进屋,直起腰靠柱半倚着,过了好久,非但不研墨执笔,倒是越发肆无忌惮地打量起她来。作为宫廷画师,青年的举止未免显得有些随意,甚至无理。女孩有些发窘,心下以为这画师没有收到钱两所以才迟迟不肯动笔,有意让她难堪。思来想去,终于从头上除下一支玉簪,有些忐忑地递给画师。
青年画师眼中闪过讶然,忍不住轻笑一声。他看了一眼簪子却不接过,漫不经心的语气里又含着几分戏谑,说道:“想贿赂我的话,只有这些怕是不够……况且簪子我已经有了,就不必再拿。”
女孩以为青年受贿无数,自然有过不少更名贵的簪子,故不稀罕她的玉簪,却不知这个青年正是几年前隔着河水与她相望的那个人。当年她匆匆走掉,少年想办法渡了河,找到女孩落下的簪子,原本是想再遇女孩的时候还给她,却不料相顾无多时,就此一别竟几年不再相遇。
青年故意把女孩的画像画得极丑,果然女孩不得皇帝召幸。
这原本是他的一点私心,却不料一道诏令将他原本轻松愉快的心情击个粉碎——女孩因她的“丑”被皇帝选中,与匈奴首领和亲。
世人称赞昭君出塞是舍己为国,大义凛然,却不知那个叫作毛延寿的宫廷画师亲手把希望埋葬后的绝望和悔恨难安。
在王昭君离宫前,毛延寿不敢见她,只把他曾拾得的簪子偷偷归还。他知道皇帝在得知昭君美貌后必然恼怒,便日夜不息地作画,终于在皇帝降罪前完成了他此生最好的一副美人图,他亲手题上画中人的名字:王氏,名嫱,字昭君。
他记了她一辈子,他没告诉任何人,他画其他女子皆是借了王昭君容貌姿态的一部分,因此美人之美,就此成名。
只是,他唯独在所思所念之人面前,没有画出他真正想画的样子。
注:小说改编自史料故事“昭君出塞”,一说王昭君被选入宫后因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被故意画丑。后来,属国南匈奴的首领向汉元帝自请为婿,汉元帝就把“丑女”王昭君赏给了他,却不料王昭君的美貌胜过后宫三千佳丽。汉元帝大怒,待王昭君出塞后,立即下令赐死了毛延寿。
作者简介:
陈心怡,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写作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