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路灯》第二章 坎坷岁月(五)

一九五八年,农村人民公社化,社员实行军事化管理;生产大队为连,生产小队为排。男女社员分别编队,集中劳动、住宿,吃饭在食堂。一个生产队办个公共食堂,因队里过去有点公共积累,开始还能吃饱饭。谁家有学生在学校打伙,每月按时到公共食堂领面,交学校大伙换取饭票。那时候全国大跃进,各行各业放卫星,农业战线也不例外,小麦亩产七千多斤,谷子亩产二万七千多斤,玉米三万五千多斤,大豆四千五百多斤,红薯六万多斤,高粱二万二千多斤,稻子三万六千多斤,芝麻二千二百多斤……
这些浮夸卫星可不是说说就算了,国家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按这些数字征购粮食的,完不成任务就用种子、饲料和人的口粮顶。生产队公共食堂纷纷断粮、“砍锅”社员靠青菜、树叶、树皮充饥。先是大批人员浮肿,接着就是死亡,有的村里连埋尸体的人都没有了。
一天,乃文从学校回家,跟着表兄贺保山,拿着葡萄糖针剂,到处跑着给浮肿病人扎针,看到不少户的人都死绝了。他回来到食堂想找点吃的,生产队长席永福掂了张铁锨说:“走,跟我去万福家看看,他老婆几天没来打饭了,恐怕也饿死了。”
他俩走到万福家院里,一股恶臭袭来,知道人已死亡。他们推开门,万福媳妇就躺在门里边儿的地上,身上爬满了蛆虫。他俩在院里挖了个坑,从床上揭了领破席,用铁锨把她推到席片上,抬到坑里埋了。
乃文说:“不通知她儿子全生回来?”
永福说:“全生在海南岛队伍上,他爹死都没跟他说。”
那时卫杰三在北塬上串乡卖杂货,几次到大后山去偷着买粗杂粮,红萝卜干,夜里偷着煮吃。外婆在床上不住地喊:“我肚里饿得慌,再没吃的我就要饿死啦!”
这时她津津有味地嚼着红萝卜干,比吃肉都香甜……这时,生产队仓库空空,公共食堂马上要断炊停伙,几百口人没饭吃,那还得了?生产队长找大队,大队找公社。公社的公老么社长带着一帮人来挨队检查,最后说:“陈秘书,你要如实向县委打报告,越快越好。”
乃文从学校回来扛粮食,管伙的张光子说:“你看看伙上的米面缸都见底了,一两天就要停伙了。按说我们两家还是亲戚,我是满心支持你上学的。”
是的,过去乃文回来背粮食,光子从没打过揢(刁难)。看来只有退学了。
乃文上高中时与上戈镇的张元周一张桌。这是个忠厚朴实的学生,平时话不多,但心底非常善良。这天乃文对他说要退学,他问为啥,他说生产队食堂断炊,没粮食向学校大伙上交。
他很爽快地说:“别退,我爹送了二百多斤,给你点交上。”
乃文说:“那怎么成?”
他说:“没什么,我家是山旮旯,粮食多。”
乃文说:“那先借给我,以后有了还你。”
就这样他维持了一年的学业。第二年,乃文母亲积劳成疾,而且日益病重,家里十分困难,他又决定退学。周日,苳晓弟班主任正在教研室改作业。他进来递给他一张纸:“苳老师,我要退学!”
苳老师看了退学申请书:“咋回事?”
他看了看其他老师说:“走,随我来。”
苳老师是江西九江人,二十五六岁,个子不高,印堂宽大,一双明亮的眼睛,精明睿智。他打开宿舍门,拿过个方木凳:“坐下吧。”
他把自请书放在桌子上:“到底咋回事?”
乃文耷拉着脸说:“家里生活困难。”
苳老师:“现在农村吃公共食堂,虽苦点,大家都一样,总不至于没啥吃饿肚子,上不起学?我看你没说实话。”
乃文说:“真的。我妈有病,家里六七口人,全凭大哥一人撑持,困难得很,我想助他一臂之力,退学干活养家。”
苳老师,“你妈啥病?”
乃文说:“医生说是噎食,吃啥吐啥,人瘦得成一把骨头了,急需治病家里又没钱。”
苳老师:“你伯父不是一个中医吗?还有你大姐、二姐都在外边,你二哥也毕业工作了,他们每月不能接济点?”
乃文说:“大姐在西安,连锅都揭不开。来信说最近要回来;二姐在青海当家属,没钱;队里说我伯是五类分子,不让他看病,上月偷偷去青海二姐家,队里还在追问他的下落;二哥毕业后去当兵,每月津贴6元,尽管他月月寄回5元,对我们家也无济于事。”
苳老师:“你是团支书,学习好,工作好,人缘好,现在是班里的骨干,培养的苗子,将来是国家的栋梁,退学实在可惜。我劝你还是坚持下去好。”
他想到平时苳老师对他特别好,今天又说了掏心话,心里很感动,但又想起了吉老师、雷老师、李老师和众多劳改犯的现状,说:“学校的好老师,都是大学毕业,满肚子学问,社会上的精英和佼佼者,现在几乎全打成了右派、反革命,在劳改队里人不人、鬼不鬼的,命不如鸡狗。我认为上学没意思。”
苳老师:“这才是你的真心话。许多话我不便说,将来长大了,你就知道了。眼光放远点,少小不学习,老来徒伤悲。学还是要上。”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十元钱,“我知道这难解你家的燃眉之急,也算聊表寸心吧!”
他把钱递过去,乃文把钱推回来:“谢谢苳老师,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家确有困难,上学的事以后再说吧!”
苳老师:“我看这样吧,把你的退学改成休学吧,以后还有复学的机会。”
他既感激又迷惘地说:“学校会同意吗?”
苳老师:“我找贺尚文校长商量一下!”
他让乃文把“退”字改成“休”字,把十元钱硬塞到他兜里,拿起申请书与乃文一起出去了。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卫冠武,男,汉族,1943年元月生,东关村八组人,家住担水堂后祖师阁前。1969年西安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任工程公司副经理,副处职务。后调入总公司劳资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十多年,高级工程师。2003年在劳资处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