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踪崆峒
(麟游)赵元主
2019年7月20日,收到关安文先生发来的微信,约我去崆峒山,问及同行还有何人,答曰:岐山张慧生、灵台张钧,本县李升平。
关安文、李升平虽然名噪一方,毕竟是熟人,而二位张先生却是名人。
又素未谋面,不由生出一丝为难情绪。真有一种“鸟鸦混迹凤凰巢,白丁误入鸿儒群”的感觉。
经关、李二人介绍,二位张先生虽名高望重,却也是平易近人,遂稍觉心安。为了交流方便,我建起了“崆峒问道”群,还为成员撰写了嵌名联:
慧性灵心成大道
生花妙手著华章
张字雄才陶剑胆
钧天广乐慰琴心
隐身闹市安心恬荡
栖志浮云文笔飞扬
7月28日晨,与关、李二人乘私车离开麟游县城,10时许到达灵台县城,张钧先生早在大路上等候,带我们去了他家,喝茶水、吃瓜果,并赠送给我们他出版的书藉及书法墨宝。12时等到从宝鸡赶来的张慧生先生,张钧先生尽地主之谊,盛晏招待,大家频频举杯,觥斛交错间,谈笑风生,气氛热烈。

灵台县的灵台
饭后,才知道张钧先生因事不能同大家一起去崆峒山,甚觉遗憾。辞谢了张钧先生带大家去他家旧居观光并留宿他家的盛情,12点40分坐上灵台开往平凉的长途汽车,17时30分到达平凉市,转乘出租车到达崆峒山下的崆峒古镇。
崆峒古镇位居崆峒山与平凉市区中心,离两地各6公里。总面积300亩。广场入口处是一巨幅“崆峒广成问道驿站”浮雕。站在广场西眺,崆峒山主峰在夕阳余晖的烘托下,雄伟而又神秘。广场南为仿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城的四面城门创意性恢复了古平凉城门。北门“定北门”、南门“万安门”、西门“来远门”、东门“和阳门”。城内分五个功能区,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既有传统名优小吃和农家特色食品,又有中西特色的酒吧、咖啡屋;既有书法绘画和文化娱乐演艺厅,又有旅游产品展销和购物中心。

我们从北门进入古城,顺道浏览城内景致,出了南门东行,在一家“故乡情农家乐客栈下榻”。客栈的主人老诚本分,服务热情周到,让人觉得十分温馨。
安顿好住处,华灯初上时,去大路对面的“农家祥和炒面馆”吃晚饭,这时,乌云漫天,狂风骤起,一阵雷雨荡去了奔波的风尘和劳累,平添了几分清新和凉爽。
吃过晚饭回到住处,大家互道仰慕之情,畅谈人生感悟,交流学诗悟道心得,我认真聆听各位的高论,大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游伴、农民诗人李升平即时赋七律 《问道崆峒》诗一首:
久思胜境慕魂牵,
问道崆峒六月天。
小聚灵台结义友,
长驱陇坂过泾川。
兰交知己怀诗意,
绿水青山展画笺。
古镇农家多雅趣,
一宿好梦入桃源。
更增添了大家的兴趣,畅谈至深夜才各自入睡。
翌晨起来,洗漱毕出了门,天又下起了阵雨,起了风,雨点落在脸上身上,感觉有些冷。大家返回住处添加了衣服,带了雨伞,又去昨晚就餐的饭馆吃了早饭,乘公交车赶往景区东门服务中心入口处,途中,从车窗外浏览沿途风光,胭脂河畔两块巨大砾石兀立河滩,极似宝鸡蟠溪钓鱼台的“孕璜遗璞”石。传说这是二郎神杨戬奉玉帝之命担石加高崆峒山时剩下的两块石头,故称“二郎石”。不远处的石崖上有“崆峒山”石刻一方。这些遗迹给崆峒山增添了不少神化色彩。
由于我们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所以不用排队买票,就出示身份证进入景区了。
就要登崆峒山了,之前查阅过资料,对崆峒山的概况有所了解: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西出长安第一城”之美誉。崆峒山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崆峒山素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被誉为西北的道、儒、佛宗教圣地。
崆峒山有许多大大小小、或深或浅的石洞,山之得名即取“空空洞洞”之意。
传说,远古仙人广成子驾玄鹤云游到崆峒山上空,只见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按下云头,住下来养神化气。黄帝久闻他的大名,知道他住在这里,便前来拜访。黄帝问广成子:“您在研究世间万物之道方面已达到了顶峰,可否请您告诉我这方面的真谛呢?”广成子答道:“你治理的天下一片混乱。天上的云彩还没有聚集到一起便降下雨来,草木还没有枯黄就纷纷凋零了。以你现在的样子,怎么能够向我问道呢?”黄帝被广成子奚落了一番,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恭恭敬敬地退了下来,回到住处,暂时摒弃一切政事,反复琢磨广成子说的那番话。三个月之后,黄帝再次来到崆峒山拜会广成子。他见到广成子正头朝北躺着,便双腿跪在地上,以膝代步,极恭敬地来到广成子面前,叩拜了两次,然后说道:“请您告诉我修身养性的明达之道。”广成子听罢,一跃而起,说道:“你这个问题问得正好。现在我就告诉你‘至道’的精髓。至道的精髓,深远博大,永无止境;至道的极致,静默深沉,不可揣测。得至道者,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无求无欲,保持精神上的超脱宁静,就能使身心健康;保持清静的心情,切勿劳累你的身体,耗费你的精力,这样才可长生不老。如果你能做到不让外物影响你的视听,不使外物打扰你的心灵,你的精神就将永远守护你的形体。你要时刻固守你内心的平静,摒弃外界纷繁的干扰。如果过多地了解万事万物,那么就会使你的身心遭受侵害。我一直追求身心的平和,所以我活了一千二百岁,从外貌上看,还显不出丝毫衰老的样子。你若能研习透彻我的道法,就能上为天皇,若能深入理解我的道法,就能下为君王。现在,我将离你而去,到一个没有任何纷扰的地方,进入一个通往无穷无尽境界之门,去遨游没有终极的旷野。我将与太阳和月亮一起放射光芒,与天地融为一体。世上之人皆不能免于一死,只有我才能获得永生。”这就是黄帝“崆峒问道”的故事。
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崆峒山;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自1994年以来,崆峒山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桂冠。我们此行的本意就是“访踪崆峒”,追寻古人的足迹,去感受崆峒道教圣地的神奇魅力。
崆峒山峰众多,有大小山峰数十个。最高峰为香山,海拔2123米;主峰是马鬃山,海拔2025米,叠居于五台之上;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形似莲花。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崆峒南与仰驾山相望,中间峡谷为前峡,泾河从中流出,声若弹筝,故又名“弹筝峡”。北与马屯山对峙,中间峡谷为后峡,胭脂河从中流出,出山时形成胭脂川,在崆峒山前汇入泾河。
由于早上下了一阵雨,这时天上依然云腾雾缭,山涧凉风习习,空气沁人心脾,使人陶醉。我们尽情地吸吮着大自然的惠赐,一边走,一边谈笑,张慧生、李升平二位先生谈论诗律,交流诗词创作体会,酝酿着新作;关安文先生深入浅出地讲述着他对道家学说的领悟,而我只有洗耳聆听和由衷敬佩的份儿,或偶尔插科打诨,逗大家一乐。
欣赏着这漫山遍野突兀着的是大大小小的石,蓊蓊郁郁的是种类繁多的植物。或大树,高耸云天;或藤蔓,蜿蜒在地上或攀援在树上。据资料称,崆峒山上有七百多种植物,是北国少有的植物库。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耸入云霄的松、合围的梧桐。松是那样地挺拔、坚韧和俊俏,傲骨嶙峋,不为风霜雨雪所屈服,或置身于山涧草莽之内,或根植在绝壁峭崖之中,或孑然挺立,或结伴同行,无不显示着气度和生存的渴求;梧桐也许已吸收了崆峒山的天地灵气,不畏艰难,积极向上,奋力进取,宽容处世,成了洞察世事的智者,与崆峒山的朴实和宽厚交织在一起。
不经意间,已走过了太清宫、弥陀寺,来到一裸高大的古柏前。这棵古柏又叫桧柏,也叫圆柏,树龄已有2300年了,依然枝繁叶茂,被誉为崆峒山的“定山神针”。

一路上,或陡峭绝壁,或曲径通幽,惊心动魄,使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登临其地,顿觉一览众山小。太和殿、玉皇宫、钟楼、鼓楼等众多古建筑,檐牙高琢,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其中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或安详、或庄严、或威武、或狰狞,极具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来到“香山寺”,这里是翠屏山主峰,海拔2123米,是崆峒山最高点,“香峰斗连”是崆峒十二景之一。山顶建有香山寺,大殿内供奉千手妙善菩萨像、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
从香山俯瞰,山河壮丽。峰峦叠嶂,林海浩瀚,山妍林翠,屈曲回岚。崆峒地控泾水,山延六盘。前峡崆湖荡漾,泾河萦回;后峡象山对峙,胭脂湍流。二水交汇环抱于前山“望驾山”脚下。笄头山、麦垛山;苍松岭;狮子岭、棋盘山;凤凰岭、翠峰山;迎宾峰、望驾山,如五条巨龙,忽而盘桓交错,忽而肃然挺立,吞云吐雾,傲视苍穹;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插香台、八仙台、灵龟台,互为犄角,交相辉映,台台不同,景景雅致,令人流连忘返;仙桥虹跨、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元武针崖、天门铁柱、广成丹穴、中台宝塔、笄头叠翠、香山斗连十二景交错映衬其间,争奇斗艳,让人迷醉;香山寺、栖翠亭、磨针观、紫霄宫、弥陀寺、上清宫、通天观、观音庵、莲花寺、舒化寺和三教禅林等道、儒、佛教特色建筑,或隐约于山巅之上,或纳奇在崖畔谷涧。树木草丛之中,琉璃和红墙碧瓦,如明星璀璨,格外醒目。
在山顶吃过午饭,张慧生先先坐车下山去了。

张慧生先生已年过七旬,身体强壮,腿灵便,思维敏捷。之前,他已两次登临崆峒山。这次活动就是由他提意并策划组织的。今天他一直坚持与大家同行,并担任活动路线的指导及景点讲解工作。兴之所至,他还即兴赋二首:
游崆峒
(一)
一路笑语一路欢,
问道喜上崆峒山。
广成道子未解意,
牵手欲游紫云间。
(二)
满目葱笼北国春,
楼阁尽在奇峰中。
黄帝足迹今犹在,
惠风化雨千载功。
表达了他此时的心境,也给大家注入了精神能量。他还为我作诗一首: 《送元主》 曾经同道未识君, 苦乐执教山水中。 睿智八斗藏元主, 崆峒一面忆终生。

见于张先生已七十高龄,在大家的劝说下,他才提前坐车下山。我们三人继续游览,从香山原路返回时经过“雷声峰”。
“雷声峰”岩壁陡峭,下临深渊,在雷雨时节雷声在空谷激荡,犹如山崩地裂,惊人心魄,故取名“雷声峰”。雷声峰是主峰马鬃山向南延伸的一条支脉,宛如主峰的一条右臂,舒展而下,指向前峡河水。其东西两侧下临绝涧,由于雷声峰由北而南,山势逐渐变低,因此,峰顶的道宫建筑依顺山势,错落有致,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雷声峰的险奇堪称崆峒一绝。

南面的绝壁上有人工开凿的石级,可通向棋盘岭。石级既陡且窄,道侧是陡峭的山崖,朝下望,使人头晕目眩,惊心动魄。下了石级,有一处平台,传说这里是广成子与赤松子对弈之处,故名“棋盘岭”。平台上有“三星殿”,殿内塑福、禄、寿三星像。面西为“圣母殿”,殿内塑九天圣母。面东为“三圣殿”,殿内塑孙宾、赵匡赢、陈抟老祖。
崆峒是座道教名山,但又不唯道是举。在一座山上,道、儒、佛教互相依存,相得益彰。人文景观和自然美色水乳交融,鬼斧神工与人工造作浑然难辨,成就了它独具特色的博大、神奇与美丽。蜿蜒而又坚韧,峻峭而又广阔,秀丽中含着博大,粗旷里透着智慧,极具磅礴奔放之势。使它既具北国山势之雄险,又兼南国山川之秀美。
十四平方公里的崆峒,无处不显示着风姿绰约和热情好客,遍地是神奇,处处见精神。好一座神州名山!
回到停车场,又去了东台,新建的关帝庙等殿尚未完工,墙上嵌的“功德碑”虽然醒目但好似有些宣宾夺主,过于炫耀。

5时半回到停车场坐上下山的车,经五十八道曲折回环而下,两侧奇峰枚不胜数。凤凰岭、迎宾峰婀娜多姿,恭送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车停在崆峒古镇广场外的公路旁,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拖着疲惫的驱体回到住处,晚上去古镇美食街点了几个菜和几样主食,温了一壶黄酒,酒足饭饱后回住处休息。
30号早7时,乘公交车去平凉市汽车东站,在“平凉宾馆”吃羊肉泡馍。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羊肉泡馍羊肉分量足,汤鲜味美,与别家截然不同。


吃完早饭,张慧生先生与大家道别,坐上了平凉至宝鸡的班车。我们三人乘灵台的班车辗转两亭,招贤回到麟游县城。
这次旅游,时间虽短,收获颇丰,既领略了崆峒山的自然美景,又受到了道教文化的熏陶,更主要的是与几位文坛朋友相处,受到他们人品与文采的感染。
赵元主,麟游县丈八镇人,生于一九五一年农历八月初九,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
1971年9月10日参加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丈八乡中心小学、丈八中学、天堂七年制学校、招贤乡中心小学。曾担任丈八、招贤乡中心小学校长,丈八乡教育干事,丈八学区党支部书记。
2004年主编《丈八乡志》。2005年8月抽调县委宣传部编写剧本《紫石女杰》,同时参与《九成宫诗草》《生肖对联》《中国对联集成陕西卷麟游分卷》编辑。10月抽调教体局主编《麟游县文化体育志》。著《中学生对联知识读本》《园叟联选》《园叟拾佚》,部分对联作品及个人小传入编《中国楹联家大辞典》及《当代楹联家大观》。主编《马巷口赵氏族谱》2011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