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着坎坎坷坷,经受着风风雨雨;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劳永逸;谁都可能遇到程度不同的悲悲欢欢,程度不同的恩恩怨怨,程度不同的是是非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挫折。
挫折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生老病死,情场失意,借贷无门,办事受阻,天灾人祸,遭受冤屈等等。
谁都不喜欢遭遇挫折,并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挫折,但挫折往往是难以避免的。陈毅元帅在一首诗中写道:“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挫折都有可能随时光顾你。
那么,应当如何去面对挫折?“自古英雄多磨难”。贫贱忧戚,玉汝于成。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所做出的不平凡业绩,就是很好的启示。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在逆境中发愤创作的成就作了概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书撰《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本人也是在遭受宫刑之后,发奋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32岁耳聋,接着又陷入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位音乐家来说,这种打击是多么的巨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不悲伤,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为此,贝多芬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战胜厄运,谱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名曲,成了世界顶级的大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抗争精神和内在动力;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心态和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理想和奋斗目标,成就辉煌事业。其实,挫折是让人成长、成才、成功的一种特殊境遇。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怀抱伟大梦想,怀抱崇高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苦干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事业的成功者。
愿人人都能善待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