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
高增荣
曹操出身于为人不齿的宦官之家,且“姿貌短小”,门第和容貌毫无优越性可言;而袁绍却生于高官显贵之门,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相貌堂堂,且“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从客观条件来看,袁绍远远胜过曹操。然而,曹操却能于坎坷崎岖之中奇迹般地崛起,成就霸业;而袁绍则惨遭败绩,气病身亡。如此强烈反差的客观条件和强烈反差的结局,确实令人惊叹和深思!

袁绍的失败,是与他自身的致命弱点分不开的。正如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所言:“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非英雄也。”
曹操虽无显赫的家世和伟岸的仪表,却具有成就霸业的雄才大略,不愧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曹操的评价)

在曹操和袁绍的较量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也是对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即是他们二人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
曹操求才若渴,惜才如命,慧眼识才,善于用才。他待关羽不薄,关羽不辞而别,身边人劝他追杀,他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并追上关羽,具路费,赠锦袍相送。回城后,“叹想云长不已。”当曹操听到许攸投来时,激动地来不及穿鞋便跑出帐外迎接。得辛毗,曹操叹相见恨晚。 破冀州,遍访名士,得谋士崔琰。宛城之战,曹操痛失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曹操独惜典韦。一年后路过此地,想起典韦,于马上放声大哭。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痛哭:“奉孝死,乃天丧吾也!”

曹操能够做到爱才、惜才、用才的主观因素,是他具有胸怀宽广,大度容人,设身处地,想人所想,广纳良言,多谋善断的英雄气质。官渡破袁绍后,他令尽焚许都和军中人暗通袁绍的信札;就连当年曾为袁绍草拟讨伐曹操檄文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的陈琳,曹操也“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惟其如此,他深得人心,云集其周围的猛将、谋士忠心不二,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袁绍则另是一副模样: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小肚鸡肠,气量狭窄。囚田丰、锁诅授、骂走许攸、逼反高览、张郃;当事实已证明田丰是正确的时候,他却以羞见田丰为名而将其杀之。他干的尽是“亲者痛,仇者快”、“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焉有不败之理!

鉴往可以知今。比较曹操和袁绍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对我们今人很有启迪。尤其是如今当领导的,应该学习、借鉴曹操身上许多闪光的东西,并用袁绍这个反面人物对照检查自己,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袁绍遗毒”。应当看到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领导干部如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做到爱才、惜才、识才、会用人才,那些“穿小鞋”、泄私愤、图报复、“武大郎开店”、排斥异己等压制、扼杀人才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人才的处境就会越来越好。若如此,何愁企业不能兴旺,国家不能富强,民族不能复兴,经济不能腾飞呢?
作者简介

高增荣,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曾任咸阳彩虹学校副校长、咸阳彩虹中学执行校长、咸阳彩虹中学国际部执行校长、陕西省重点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咸阳市德育教育学会理事长、咸阳市文综教学研究基地专家组成员及基地学校负责人等职务;1995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政治教师之一,其先进事迹曾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政治教育》、《咸阳日报》等刊物报道。酷爱文学,数十年笔耕不辍,发表杂文、散文、随笔、论文、读书札记、诗歌1000余篇(首);撰写和发表论文、演讲稿50多篇,参与编写教学辅导资料13册;编著中学生校本读物《趣味哲学》,出版发行教育随笔集《会思考的芦苇》一书,主编并出版《咸阳彩虹学校志》。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在《秦商》杂志发表,并在咸阳市临帖展中获优秀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