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恒昌,男,中国大陆著名诗人,山东德州市武城人,1941年出生,1961年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军事学院深造。1963年发表处女作《幸福的时刻》,获全军文艺汇演作品二等奖。退役后历任《山东文学》诗歌编辑、《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
2017年11月桑恒昌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
2018年1月,德州学院设立桑恒昌文学馆。

关于牙的对话
一一与外孙女张亦桑
外公,我的牙
怎么掉啦?
噢!
你的牙太嫩了
怕它嚼不烂生活
那外公,你的牙
怎么也掉啦?
哦!
我的牙太老了
再也啃不动命运

大手和小手
一一写给外孙女吴加桑

你的小手
像一对雏鸟
常常
在我的掌心作窝
每当想起
我的心总是
偷偷地
向我撒娇
王传华,1940年6月生,山东泰安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杂文学会原理事、《联合周报》(现为《联合日报》) 原编委/文史部主任兼“东岳”副刋主编、山东省政协文史编辑部原主任、《春秋》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副编审。山东省政协退休干部。
著有《桑恒昌 一个诗做的人》(文论集)、 桑恒昌诗 王传华 评《大声说着光芒》(诗集)、郝俊美 著 王传华 评《行走花间》(诗集) 、桑恒昌著《新诗绝句诗书集》(119首)王传华【笔谈】;以及系列书画艺术鉴赏文论等等。
爱与美架构人生命运的守望
一一拜读桑恒昌《小诗二首》随感
桑恒昌先生说,爱是诗的命体,美是诗的灵魂。他说的爱,是疼痛的爱;他言的美,是血性的美。这让我想起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写的一句话:“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血泪写成的。” 桑子恒昌《关于牙的对话一一与外孙女张亦桑》,其旨趣,是用童话的对话形式,阐发孙、老三代人的一种爱与美疼痛交响和鸣的命运咏叹调。
一一诗人以“掉牙”这个生理自然现象,为诗性灵命的切入点,取年幼“嚼不烂生活”、年老“啃不动命运”的巨大行动落差为诗魂耳目,映现揭示了“命运”一一这个陪伴人生走向的一一不可捉摸的顽固性和隐秘性。
尽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尽管,命运是品性结出的果实。
你的牙太嫩了
怕它嚼不烂生活
我的牙太老了
再也啃不动命运

一一采用儿歌对话的表现体式,沿着爱与美行动的人生轨迹,来解读道白一个多舛多难的人生如戏的精神性大命题,这是再真诚、再纯粹、再客观、再高道不过的了。
一一透过“嚼”与“啃”这两个动词诗眼,我们进一步发现,幼“嫩”的孙女与“老”道的外公,面对命运挑战的姿态,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具有着普遍的生存法则意义和诗学审美价值。这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是命运气象的主宰,也必须是人生风景的开拓者。
一一一边咀嚼着。
一一一边啃咬着。
《大手和小手一一写给外孙女吴加桑》,是一则天真无邪的诗歌民间童话。
你的小手
像一对雏鸟
常常
在我的掌心作窝
一一诗人将这种祖孙之爱的纯度、之美的浓度,调色糅合,在我们眼前,书展彩绘出了一个朴淳的幻想世界。在这个美妙而又奇瑞的世界里,环境罩上了神秘的色彩,人物戴上了幻想的光环,进而,演化成理想信念的化身:
每当想起
我的心总是
偷偷地
向我撒娇

一一在这里,诗人自己,也便自然天成地变成了外孙女童话世界里的一员一一可他,不再是客观性地直面外孙女吴加桑的“小手”化为“雏鸟”的宠爱有加的娇美,而是直接演化为主观世界里自己的“心”,“偷偷地/向我(自己)撒娇” 的灵魂出窍的童趣。
一一这种返老还童术的再现,有两道人文美学愿景支撑着:
一个是,对孙儿至深至纯的爱的护佑。
一个是,对自己至诚至信的美的守望。
2022年11月7日
中国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