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千世界,广袤无垠,美好的事物比比皆是大家都能共同欣赏,然而人世间总有些东西是靠感觉、靠体味才会有的,每个人眼中可以是一样的,但心里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一而论,酒逢知己易,人遇知己难!

《西江月 遣兴》
[宋]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我喜欢淋雨的感觉,那种像极了我梦中可以任意飞天一样的感觉,无论是小点的雨,还是大点的雨,无论是恰巧赶上的,也不管是有时特意去追着淋的,都凉凉的、爽爽的,从来没有让我烦过,总感觉让我清爽,让我美意。

小雨总是习惯稀稀落落,有时候甚至是濛濛的、毛毛的就那么一晃的不成体统,但我漫步其中却从不在乎,只管自顾自地走,偶尔抬起头看看它那飘飘忽忽的扭捏姿态,过一会儿了,感觉细薄油腻的头发似乎湿点,十指岔开像梳子样从头前梳到脑后,好像就是刚刚洗过头梳梳发一样,头皮挠痒痒般地舒服、清爽,头发的光泽也显亮些,油光可鉴的,自然更加精神些,挺好的!
雨有时候大些,也无妨。雨水会顺着头顶、发际前前后后地淌,我且不去管它,总是听之任之的好,认真感觉着细细的水流或者雨滴四面地顺头而下,整个头都像是躺在水里顶在溪水来处,静静地体会着,略微有些徜徉的诗意,有时候也可以把头猛地甩向一边,看着那水珠像伞状四面八方地散开,也极有一种潇洒的舒畅质感,是不是挺有意思和画面感啊!或者雨再大些,往往会两手并拢起来,从下巴抚着脸一直向上,漫过头顶,再到脑后,顺便头会仰一下,也会长长呼一口气,虽不像美女出浴,但至少可以感觉一种泡澡淋浴后的轻爽,往往也似乎有种大义凛然的那种不屑气概,心生留恋,也颇显喜欢。

家在旱塬,小时候总是缺水,风调雨顺时,人们还可以忙里偷闲地从几十米的井里打水来仅供吃喝食用,间或天旱时深井也是靠不住的,往往是需要专门到村后几里的沟沟坎坎里去车拉和肩挑来,自然水那时于我们来说都是主贵的东西。
全村除了吃喝的水以外,村东头下雨天积起来的一滩死水的大坡池就像聚宝盆,洗衣服的、饮牛羊的、洗澡的、种菜的、盖房的……当然,如果遇到夏日周末,我们一定不会放过到后沟放牛拾柴挖野菜的机会,至少能在沟里找一个河水清清、水面开阔略深的河道转弯处,就可尽情地、美美地洗出一个体面干净来。所以时常盼望下雨能经常性,那种说来就来从天而降的自然,总给我一种忽如其来的快感和兴奋,自然也一直让我乐在其中,也感觉能时不时淋淋雨就是件让人向往的快事,当然,虽然根本比不了现在澡堂子的享受,但这绝非现在的澡堂子里所能体味到的感觉!
淋雨是讲究的,至少也是分季节的。春天的雨,虽然多是濛濛细雨如金子般的难得,但到底还是显得冷些冽些,再加上还没脱下一身的厚装,我只是敢于任性地潇洒走一回但从不会过头,湿湿发就好,不然不仅不觉美意反觉冷意了!秋天的雨缠缠绵绵,虽然也还不算太冷,淋一下两下关系不大,但就害怕和着凉意的秋风,让人禁不住寒颤,或者直接会喷嚏连连,所以还是小心为妙的好!

夏天淋雨,倒是让人感觉会少了很多顾忌来,那时候只要是有机会,我就会沉浸其中,自得其乐!这时的雨也冲动,说来就来,走着走着它就来了,我往往仍是浑然不觉,任凭别人喊叫提醒,只那么不紧不慢地走着,让那雨水或者顺风,或者迎风,或者自上而下地来,浑身上下本就只缕的衣服是经不住雨的打劫,但也正因为单薄反而也并不觉累赘,也不用管兜里、包里是不是有现在的这证那证、这卡那卡般的金贵,晃晃荡荡、悠悠哉哉地,有时候也在积水多的地方跳上一番,或狠狠地踩上几脚,溅起的泥水弄得一身上下,这时的脏是不管的,随手一抹感觉磨砂砂的,泥土的味道很浓郁,倘若你故意深呼吸几下,陶醉醉的熟悉,绝对清爽!
雨有时候可以大一点才更爽,几个人可以一起在雨中嬉戏,相互地抹上点泥,打打泥仗,在雨中摔跤、赛跑都不只是幼稚,倒彰显那时候少年独有的快乐和至纯。淋着雨,和着不知怎么来的泥巴,有意无意地搓洗着,时而站在哪家的屋檐下,靠着房檐汇聚的仿若溪流煞是美妙,一股股像细泉冲在脑门、冲在肩上、冲在背上,身上的那些个泥巴啊,石子啊,茅草啊,甚至于藏匿于头发里的小枯枝啊,你只需随意的抚着,一切都好像会一冲而去……间或在午后下雨时,有时间淋一下从谁家新盖的农家平房汇聚而下的雨来,自有另一种妙味。晒了半天的水泥顶常常会给汇聚在房顶的雨水自然加温,房顶有围沿及出水口少,水量易聚也大且持久,湿热的水带着冲力而下,热乎乎的且仿佛自带按摩功能,又能够持续仿若温泉一样让你一次冲个够,在雨中那全身暖暖的舒畅感觉,至今想起仍让人流连而难以忘却。
最有趣的淋雨,其实是从山沟里放牛归来。我们放牛几乎都在村后山沟,照例是午饭后就去,趁着中午到沟底小河里嬉嬉、洗洗,然后作为农家孩子还得有责任在放牛之余挖点野菜、拾点干柴啥的,当然也有时候顽皮一点的,捞几条小鱼回来,只总在少数。如果是三四点过后,天依然闷热,我们就极其盼望着下雨,雨也大多是下午来得多些,一旦如愿,我们就会立即慌张着往回赶,沟里的路如果雨小了却泥泞的很,一拖一拉的布鞋往往被泥巴拖累特别难走,急恼时只能把鞋脱掉,那时是全不怕泥土、石块啥的硌硶得慌,划破皮是常有的事,习惯了的习以为常,劳动果实自然都是要带回去的,只要不落后就好。
那时候就只盼雨大,淋雨的感觉倒在其次,水流自头脸而下是顾不上的,主要是大雨能迅速在坡道中间低处汇聚成溪,泥路上的泥土自然也很快被冲带下去,下边的石子、石块露的实在,也硌的实在,但这时候却可以穿上鞋子,只管踩着溪流拾级而上,间或鞋里还会有咯吱挤压的水声,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有时候倘若你是好把式,还可以腾出一只手拉着老牛尾巴,让老牛在前面带路,既省力又快活,几个人徜徉雨中,嘻嘻哈哈,累着淋着也快乐着,到了平路虽然已经泥泞不堪,自然家人们也已经来接了!

现在,肯定已经过了这种敢于直面淋雨的奢侈年龄了,也全没有了那时的年少轻狂,这世界这年龄已经是需要保持一份矜持,需要显得老成持重,甚至于也需要打打伞掩盖一些本性,虽然至今雨天打伞对我来说都是难得的事,我至于雨就是跑着到达目的地、等雨停下,偶尔不拂好意趁一下过路伞而已!
淋雨至于我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难忘的美好体验,远不是有些人眼中被雨淋的似落汤鸡般的尴尬和落寞。然而,现在的人就算是孩子恐怕大多都无心无力去体验那种自然的美妙了,不是自己怕受凉,就是家长担心感冒,也许也有觉得是件不够体面的事,或者是你从来都不敢做你自己的伪善……

美好的景色需要共享,美好的感觉更需要发现。可沧海浮尘,芸芸众生,一帘幽梦,吾谁与归!醉里吴音相媚好,惟有醉卧笑苍生!

作者简介:曲学军,七零后,洛宁县小界乡卡村人,喜欢书法,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