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飘香
文/段文华
很多年前就听说城步的油茶很有名,总想喝上几杯,一饱口福。此次趁工作之便,我来到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城步,不光饱览了苗乡秀美的景色,还到朋友家喝到了香醇可口的油茶。
油茶是城步的特产,它和南山奶粉一样,早已声名远扬。不过,比起才50多年历史的南山奶粉来,油茶的历史可久远多了。据史籍记载,远在宋代,城步县境内就有农户栽植油茶林,若从宋朝初期(约公元980年)该地出现“苗”的族称算起,城步至少也有1000余年的喝茶历史了。
朋友告诉我,城步县城和南部山区居民,副食以油茶为最。其制法很独特:先用豆油或菜籽油将米花、花生、黄豆、糍粑丁等原料炒香,用生姜、大蒜、辣椒、胡椒、嫩葱、芫荽等香料作佐料,再用擂钵把洗好的茶叶捣碎,放在锅中煮沸,待汤成金黄色后滤去茶叶沫,添上适量猪油、食盐,用汤勺舀进配好原料与佐料的茶杯中,油茶便算大功告成了。
在我这一外地人看来,油茶的制作是颇为复杂的,甚至一时理不清它的头绪来。可一到热情好客的苗家妇女手中,就变得轻而易举,成了简单平常的家常小事。十几个人的油茶,在她们的精心打理下,不到半个时辰,便端到了我们的手中。我真佩服他们的敏捷神速。
许是出于好奇,我先不急于喝,用鼻子在杯上闻了闻,确有一股清淡的香味,不光原料香、佐料香,黄澄澄的茶汤也泛香。慢慢喝下肚去,沁人心脾,舒服极了。茶中滋味,恐怕只有亲身喝过的人才可体会到。不信,你喝喝看。
一边喝着色香味美的油茶,一边听朋友介绍城步的风土人情,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朋友说,苗族先民最初发明的油茶只是当作防病饮料服用,因苗乡山高林密,湿气重,蚊虫多,又缺医少药,易得风寒瘴疠之病。先民们发觉服用这种油茶熬出的汤水后,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此法便逐渐传开。随着生产的发展,食品的增多,又发现将炒熟的原料放入煮沸的茶汤内既方便可口,又充饥省时,流传开来,便发展成今日的油茶。
喝油茶的好处可多着哩!饿了可当饭吃,渴了可当饮料,困了可提神醒脑,一般的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的,喝上几大碗葱、姜、蒜、椒齐全的油茶,便可不医而愈。喝油茶还和人,要是街坊邻居有点小矛盾,一顿油茶就平息了风波。听朋友这么一说,我对油茶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它不仅好喝,还是苗族同胞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民族团结的催化剂,是和谐苗乡的文明曲。油茶真是个好东西!
朋友还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城步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屈指可数的苗族县、有名的油茶之乡。1934年,王震、肖克将军率红军部队经过此地,苗乡同胞用油茶迎送过他们。1964年,城步的苗族舞蹈《油茶舞》,被湖南省选送首都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当年毛主席观看后大加赞赏。中外宾朋来到城步,好客的东道主也要用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油茶招待他们,让他们感受一番苗族人民的好客之情。我心里不由地感叹,城步人民不简单,喝油茶喝出了品位,喝出了文化。
朋友告诉我,喝油茶还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主人家一般先后给客人端上四杯油茶,有“四季平安”、“四时康泰”、“四季发财”的美好寓意。喝一杯或三杯是不可以的,至少也要喝上两杯,有“你来我往、好事成双”之意,因“杯茶不成敬意”,而“三杯”的“三”又谐“散”之音义,且用油茶敬奉故去的亲人,一般只敬三杯,故不让客人喝一杯或三杯油茶。能多喝的七八杯也行,主随客便。吃油茶一般是不给筷子的,客人非要筷子时,也只给一支,因吃饭夹菜才用成双的筷子。油茶里居然蕴涵着这么些饮食文化,这是我始未料及的。
从饱经沧桑的老人口中,我还了解到,兵荒马乱之年,国家穷困之岁,缺衣少食,油茶成了城步苗族同胞的主食,茶汤里放些四季豆、豆角、蕨巴粉之类的东西,便是最好的“佳肴”了。它让勤俭的苗胞度过了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苗乡人民对它有了更深的感情。
如今,苗乡人民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勤劳致富,丰衣足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喝油茶的习俗源远流长,成了生活的必需。大人们中午不吃上一顿油茶总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像丢了魂似的。有不少中老年人,不光中午必喝,早餐之前也要喝上几杯,不喝不来神,吃不下饭。他们把喝早油茶看得比吃早饭还重要几分,早饭可以不吃,早茶是万万不可少的。遇到家里有远客,或办理红白喜事,一日打三次油茶也是常见的事,除了早茶、午茶,还要在晚饭后聊天、对歌、歌舞娱乐时打夜茶款待贵客、亲朋。我想,这般盛情,恐怕只有城步苗乡才可见着,苗族人民这样纯朴、善良,团结互助,和平共处,和谐美满,应该与喝油茶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油茶文化”、“油茶情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城步人民,乘着时代的东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已成功将苗族油茶制作技艺,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又在积极将它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努力将它推向市场。我想,有着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步油茶,定将香飘华夏,饮誉全球。
【作者简介】
段文华,笔名乐耕斋主人、乐夫,生于1965年10月,中共党员,现为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希望小学高级教师,原办公室主任,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理事、市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城步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诗词楹联作品入编省内外报刊、书籍、网络微刊,有诗联作品获省内外等级奖,部分作品镌刻悬挂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