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性阅读和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尝试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武穴市梅川镇小学 刘 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六个学习任务群。指向“真实情境”,适应“日常生活”,强化“学以致用”,这是“新课标”的旨归。而最能体现这种实践性、实用性课程价值的任务群,就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笔者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一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尝试。
一、立足教材,关注文本,梳理内容元素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年级就学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蟋蟀的住宅》等课文,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会阅读科普说明文、说明书等。
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说明文。人文主题是“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阅读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写作要素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某种事物”。围绕这一要素,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它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初试身手”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事物,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抓住特征介绍事物,“习作例文”提供了介绍事物和介绍制作流程两种不同的说明性文章。
最后安排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让学生“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运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性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从这个单元的编排来看,课程内容上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这个任务群在第三学段提出的“学习内容”要求包括:“阅读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学提示”中提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比如,第三学段‘拥抱大千世界’......”“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
二、情境建构,营造氛围,创设学习任务
结合教材单元内容和学生情况,需要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积极探究说明文的特点并努力写出一篇合格的说明文呢?网络时代,大多数五年级学生对“直播带货”一点也不陌生。如果布置他们体验一次“直播带货”,一定会跃跃欲试。那就创设“直播带货”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以他们的生活为背景发布单元任务:安排一场直播活动,评选出“最佳带货王”。
参与直播活动的要求:1.选择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作为介绍对象。2.搜集相关资料,能从不同角度介绍清楚这个事物。3.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这个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吸引别人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
这一学习情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学习活动可以采取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的具体表现,直播活动是当今较为流行的一种网络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目标驱动下有的放矢地完成单元学习,自觉地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深度挖掘,样例导航,促进言语实践
学习任务情境建立之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教材中的说明性文章,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性文章的表达特点,为“直播带货”做好言语建构的准备。
1.《太阳》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太阳》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了它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习《太阳》,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能学会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的表达方法。
2.《松鼠》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松鼠》语言活泼,描述生动,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它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方面与《太阳》有很大差异。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写松鼠吃东西,“像人们用手一样”;写松鼠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抓住松鼠乖巧驯良的外形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学习《松鼠》,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描写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能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3.《交流平台》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交流平台”,总结梳理说明性文章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多样的语言风格,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说明文的实用性,交流说明文的作用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说明文,如食物制作流程、购票说明、物品宣传单等。
4.《习作例文》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习作单元是典型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单元。“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做到“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解释清楚”。教材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编排了《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鲸》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形象地介绍了鲸的特点;《风向袋的制作》完整、有条理地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方法与流程。学习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能结合课后题和批注,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5.《习作》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运用,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到说明性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习作和习作后的交流分享,能引导学生感受到练习写作说明性文章的好处。选择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物品,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把某一种物品介绍清楚。写完后,在小组内分享说明性习作,相互评价,根据建议每个人修改完善。
四、突破思维,强化体验,锻造交流能力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单元编排的学习内容符合“拥抱大千世界”这一主题,比如,《太阳》说明了太阳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松鼠》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鲸》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风向袋的制作》介绍了风向袋的作用、制作过程、辨别风向的方法;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可以围绕动物、植物、美食、宇宙探索等话题来介绍某种事物,这些内容都旨在引导学生“拥抱大千世界”。
而学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言语构建之后,顺势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围绕习作标准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每组将组内活动流程记录下来;每组选举出一到两名选手参加班级的“直播带货”活动中;组织“直播带货”活动时,可邀请其他班级的若干教师和学生也参与到活动中来,请他们一起投票,公平、公正地评选出本次活动的“最佳带货王”。
在核心情境“直播带货”中构建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将单元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习作进行统整,以综合、实践、合作、探究的学法变革支撑学习历程。学生化身主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把某一种物品介绍清楚。基于情境的直播能使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充满意义感,充满推进活动的期待和完成任务的内驱力,锻造学生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朱栢烽.学以致用:凸显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用性.小学语文教师,2022(07/08)
编辑:《今日黄冈》田树兵 胡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