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同学当年情
——记西安市四中初66三班戊戌之秋曲江聚会
文/汉界愚蒿
诵/ 殷 钰
西安的老城墙高又方,
大雁塔的影子斜又长,
十三朝古都史册上记,
回民街的特色美名扬。
过罢寒露接霜降,
昨天刚送走九九重阳,
五十年的分别才聚会,
又迎来了归国的老班长!
忘不了四中的小操场,
三班的教室靠走廊,
过半个世纪还记得,
鲁珉、赵本贤和袁国良⋯⋯
鲁老师是我们的第一个班主任,
总记得他瘦高的身材和常着的套装;
年轻的赵老师在教师圈是那样靓丽,
文雅的眼镜后总有大姐姐一般慈祥的脸庞。
忘不了刘新生的秀球很棒,
拔尖到省队把翘楚当,
这次见面时依然那样英俊,
还关照着老同学一大帮。
红霞遇朝阳会特别亮,
创业开书店半辈子忙,
帮联系常组织让同学相见,
操心挂意像对待家人一样。
学委张淑芳是热心肠,
背后做好事一桩又一桩,
她克服了生活中多少困难,
老同学中的好佳偶算一双。
忘不了老庄沟的知青房,
尚鸣晓、曹子绪和赵兄长,
一起挥镢头扛铣把,
让千阳知青在首都获了奖。
我和李金贵一齐招入钢厂,
臧云申赴韩城逐兴昌,
任全新留千阳又干了数年,
我们都已过古稀并两鬓染霜。
李建华下乡后呈芬芳,
上师范由上店到风翔,
转战西府各校后到西安,
数千弟子皆成为不同行业的猛干将⋯⋯
忘不了喜马拉雅催我上网,
《静说日本》的节目人气很旺,
每听到徐静波说异域的事,
我就想起班会的主持人叫张炀。
侯秀芝、崔改正、王兴明,
画宝侠、李焕琴,张连芳,
安遂新、丁浩安、王宗寿,
郝永平、冯三明、胡建祥⋯⋯
忘不了十几岁的我们像鸽子一样,
衣着朴素的少年依然放声歌唱,
马凤兰当时特崇拜马玉涛,
让草原的琴声常在教室里回荡⋯⋯
四中的大集会我们没有赶上,
在纪念下乡50周年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
以往的酸甜苦辣都抛到一边,
擦干激动的泪花让我们促膝相望。
望一望俏班花的丹凤眼,
是否还看着航模飞机在翱翔,
瞅一瞅三班的小帅哥,
过去的笛子、二胡、口琴是否还收藏。
忘不了六村堡中支援夏收,
我因胃炎水土不服而病倒卧床,
肖富兴、李建华、宋兴旺、姚长友,
在雨地中拉着板车送我去张家堡的泥路上。
我的脸和身上罩着一层透明塑料,
只听雨点嘀嗒不停地响,
旁边的同学在泥地上艰难的跋涉,
我躺在车箱中泪珠像雨水一样流淌⋯⋯
人常说三年同学情一辈子肩上扛,
我却说那段雨中景使我终生难忘,
道多少谢谢也说不尽同窗的纯真,
只有用最诚挚的祝愿盼你们长寿健康!
请记住戊戌之秋的这次相聚,
常反思我们的幼稚、淘气和荒唐;
请记住慎吃盐多吃醋少坐沙发多走路,
别后悔我们插过队受过苦工资低曾下岗⋯⋯
赏一赏暮秋枫叶任霜染更红,
闻一闻秋菊桂花的不同芳香,
看一看退休大妈在广场上仍执扇起舞,
让我们迈开大步去迎接晚霞满天的灿烂夕阳!
2018.8.18.于西安浐河西畔
作者简介
陈钢梁,属实名,
定居秦川西安城。
汉界愚蒿,本是网名。
教语文,退休翁,
年已七旬仍攀登。
创作诗歌,发平台中。
老三届,旧知青,
年轻时期打冲锋。
经历坎坷,一路拼争。
卸职后,带孙童,
协助老伴家务承 。
背娃蹓狗,迎春送冬。
诗主题,颂民众,
描写百姓世情风。
积极乐观,如展翅鹏。
愿余生,仍笔耕,
跟随时代尽力行。
正能量足,贴近精英。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