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见明

榜样,是一种道德,是一种善良,更是一种奉献。我第一次听榜样、学榜样是1966年春天,那时在汨罗市川山坪参加社教工作队。一天,公社工作队长把我们几百个队员召集开会,学习《人民日报》发表的重要文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次学习使我认识了榜样的力量,榜样的伟大,榜样的光荣。以后涌现的榜样就多了,可以说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就在我们周围。这些榜样有的是领导,有的是同事和朋友。榜样在我周围,促我成长,帮我进步,成了我做人做事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三位可敬的榜样。第一位是孝亲榜样;第二位是侍夫榜样;第三位是助弱榜样。首先介绍第一位,是孝亲榜样,大家都熟悉的,甚至比我更了解他这个大孝子,他就是卢宗仁同志(市人大教科文的卢主任)。他是一位孝道典型,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人生在幼小的时候,父母总把我们当宝贝,当掌上明珠,抱着,捧着,牵着,逗着,那个童年的幸福快乐是不用说了的。可人生到了老年,能有人把我们当宝贝吗?有是有,肯定不多,更肯定不会像卢宗仁同志那样,把老父亲当老宝贝,生怕失去。可以说除了工作,除了外出,其余时间,老人在哪,他就在哪。陪吃、陪喝、陪住、陪游、陪玩乐,有时都陪睡。孝养老人,应有尽有,无一他没做,无一他没做好。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海南、张家界等大城市、美景区都留下了老人足迹。平时每餐一菜一汤一点酒,鸡鸭鱼肉经常有,还有香烟不离手。母亲去世后担心老人家失伴遭寂寞,时常陪着父亲睡,贴近照看,给老人增添人生喜乐。老人回老家住时,周末一定要回家陪着老人家,冬天暖脚,夏天扇扇,父亲生病,服侍床前,不离左右。门前大道,广场游乐,凡有欢声笑语的地方,就有他爷崽俩的身影,相拥一起,陪着聊天散步,照片频频,笑声不断,老人如宝,快乐久久。这样的老人真幸福,这样的孝崽世间少!媳妇孝顺也一样,穿吃洗漱更周到,常给老人换新衣,件件都是上百数。你看卢爹爹出门的穿戴就知道,不论春夏秋冬一律都是高级布料,这就是好媳妇对家父在用心的爱戴。我还看过卢宗仁发的一次短视频,他夫人戴着眼镜弯下腰帮老人剪脚趾甲,虽是一桩小事,可这样的小事更见人品,更显孝道,这位卢夫人真贤淑!宗佬对父亲百依百顺,对岳母也是娘前娘后,孝顺有加。这对夫妻俩完全实践了前人的教诲:“媳对婆翁应与女同,婿对岳丈依照子行。”
孝顺父母的人必是善良的人,宗老孝父母,爱家庭,友善亲邻,兄弟手足情不变,亲戚朋友放在心。我非常崇敬我的这位好同事,好朋友,对我关爱深深,我不忘怀。我的同学集会给赞助,还来敬酒陪吃饭,每人一盒带杯新茶,个个老人感动难言;还帮我印书不肯要钱。我住在北京,他上京开会要来看,我住在伍市,他专程从岳阳到伍市邀请我的同事好友叙旧,拍照,共进午餐。更使我不能忘怀的是,我老伴去世,他从岳阳赶来平江,通夜守灵不睡。我不知前世修来什么福,今生能交上这位好兄弟,好朋友,我会珍惜如玉,视情如金!
第二位介绍的是侍夫的好榜样,她叫周格辉,平江县农商银行职工。她丈夫叫黄旺南,县人社局干部。11年前还在工作的老黄突患脑溢血,送长沙急救,一个多月都在昏迷之中,开颅做手术,请两个护工,三人护理4个月后,又转入县爱康医院康复治疗一年多,仍然请人帮助护理。长沙和县里住院两年多,日日夜夜守望着,专心精细护理着,不离不弃,这才保住了丈夫一条命。在医院住了两年多,这样的开支就不用说了。用钱是小事,康复是大事,更是难事。不能吃,只能打流汁,自己不会,找医生教会,一天五次,按规定的间隔时间天天如此。医生嘱咐,每天必须翻身拍背12次,调好闹钟,规规矩矩每隔2小时一次,自己每晚能睡多久,只有周格辉自己清楚。切了头骨陷下皮,理发店怕给这样的病人洗头理发,怎么办?不能让丈夫留长发,只能自己学,轻轻洗,慢慢刮,直到现在都是妻子给丈夫刮胡子理头发,十年磨一剑,自己也成了理发师。从医院回到家里,仍然是躺在床上,躺床的病人吃喝拉撒生活的一切,都需要别人的照料,周格辉就是这样没日没夜,把爱心全部撒到丈夫身上,除了喂吃洗漱,她坚持每天给丈夫做按摩不间断,勤抻手脚,勤翻身,病人不能动,妻子帮助他做运动。深深的情,真诚的爱,感动了天,感动了地,亲戚朋友来帮忙,左邻右舍都出力。她信心倍增,力量更大,直到能下床,她才松了一口气。这样病人,端屎接尿不算难事,难的是失记忆,说话不清只着急,学说话,阿阿呵呵从小学起。示记忆,点头摆首双手示范。还有提脚抬手都要教。地上帮着挪动双腿,要三个人才能完成,两个扶着胳膊,一个在前面拉着系住脚的绳子,这样帮病人挪动双脚一步一脚慢慢走,空空的大客厅就成了帮助丈夫训练走路的场所,这个可比小孩学走路难得多啊!就是这样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至今十一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精心服侍不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爱心感动了天和地。前向周格辉给我发来了一段视频,她帮着丈夫下了楼,在地坪上教他走路,视频显示,从她家下楼,靠右边墙壁安装了扶手,这都是妻子为丈夫的精心设计,丈夫戴着手套抓住扶手,一步一步慢慢下,妻子在前面紧紧盯着。只要不下雨,上午和下午,一天两次下楼,在地坪上慢走慢练至少一小时,丈夫每挪动一步,妻子在前面加油鼓励……真是好感人啊!贤妻良母真不愧,格辉同志我敬您!
第三位是助弱榜样。事情是这样的,平江县开发区康乐村,住着一位不到20岁的盲人做按摩,康乐村也住着两位古稀老夫妻,老伴儿妻子手脚疼痛,于是老公带老婆去按摩,去的按摩店正是那位年轻伙计。边按摩边询问,不问不知道,一问便问出了酸痛苦楚。这年轻盲人叫李红军,梅仙人,母亲早产生下他,因早产出生就进了医院,襁褓中又因打针至双目失明,可怜他不省世事时就看不见世界。不久外地籍的母亲离他而去,父亲打工在外,就靠爷爷奶奶抚养他长大。后来找按摩师学了点手艺,才有了现在这个两人共开的小店,另外一个也做按摩,她眼睛好些,就靠她做饭吃,但不一定依时,上午近10点小伙还未吃饭,两老快快买来一大碗面条,看到他光着脚,又去买袜子,鞋子和衣服,还给他穿上。末了给付按摩费,可他不知道钱的多少,自己不会摸,全靠别人说,这怎么能行呢?老人又起了怜悯之心,决定要帮助他把钱摸熟,虽然不是简单的一时之事,但他的同情心,决定的事他一定要做到。于是,他回家制作个厚纸模板,定上10元,20元,50元,100元,画出框框,摸大小,摸长短,人民币不同长短金额不同的手指量法,对角折叠摸纹摸块摸齿轮等等方法。两位老人一个帮助他弄吃的,穿的,一个手把手教他摸钱,反反复复摸,耐心耐烦教。不会走路,老人又用晒衣叉当盲杖牵着他到屋里门外如何敲着走……就这样一天、两天、半个月如此不厌其烦,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测试,现在钱基本摸会了,这就解决了个大问题,出门不远也可以一个人用盲杖行走,两位老人才长嘘一口气。其实这两位70多岁的老人自己满身是病,还如此耿耿于怀同情这位少年弱者,其答案正于大作家梁衡所说:“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确是如此,善念是无我的境界;善行是自然而然,不求回报的本心行为。这两位可敬的老人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谢佑仕老师和他的老伴周秀平。谢老师的善行,不是头脑发热,心血来潮,而是一直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今年6月在酷热的天气下,县公安交警为全县安全轮值站岗,县五中队的任务就在天岳广场那一大片。年轻同志气血方刚,六月天的太阳下戴着头盔,口罩,穿着两层衣,热得他们汗水直流,谢老师经过时看到了这一幕,他像心疼自己的孩子一样,回去马上送来茶水给他们解渴,一连半个多月不间断直至结束,不是一般的茶叶加开水,而是周娭毑用真心诚意泡的芝麻豆子姜盐茶,小伙子们个个感激不尽。谢老师对别人善良,自己可吃苦从严,在向家梅树学校教书时,有次病了他没请假,也没要其他老师代课,那时是一只青蛙守个缺,基本都是包班的教学,几十个学生坐在教室里怎么办?不能耽误学生,只能自己扛,于是,离家三里远的学校,他要妻子用土车子推着把他送到学校,把滴瓶挂在墙壁上,手牵输液管,他边给学生上课,边打吊针!
朋友们,你说这样的老师哪个学生不爱他,哪位家长不欢迎,我要给他一个深鞠躬!
我十分崇敬我人生中这三位好榜样,我把他们的事迹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他们身上满是闪光点,未能一一描述,很遗憾,只能挂一漏万。但对他们的事迹,我没齿不说,有心不忘,直至终日。衷心祝福各位善人上天庇佑你们,千祥云集,百福骈臻!

作者简介
图片: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