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医者仁心仁术——记洛宁名医五官科、眼科大夫马廷英老先生及其二三事
马廷英大夫,洛宁河底杨坡人氏,生于一九二六年正月二十六日,逝于二零一四年腊月十二日,享年八十九岁。少时家境优渥,聪慧异常,高小毕业后,抗战开始,投笔从戎,被选拔到西安军医学校速成班学习两年,因成绩优异,毕业时十九岁即开赴前线在战区医院,救死扶伤,拯救抗战勇士,屡立战功,二十来岁即晋升少校军衔。一九四八年在武汉南渡轮船上集体起义,留在大陆。参加新中国建设,后辗转在湖南邵阳市人民医院工作数年,在此期间结识同在医院的护士湖南湘妹,互相倾慕,结为连理。数年后返回家乡洛宁县在县人民医院工作。是洛宁县人民医院五官科,眼科的奠基人。
马大夫是洛宁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虽已经离世多年,德享高寿,五十多岁以上的人找他看过病的,都会记得他老人家对待病人如同亲人,一丝不苟,仔细认真。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时值麦收时节,我因患急性鼻窦炎,难受得很,额头蹩着痛,流脓涕。眼睛都蹩暴出来似,当时县医院五官科有两位大夫,一位是马大夫,一位是张大夫。马廷英大夫因原系国民党军医的历史原因,遭受不公正待遇,不让上班,遭受批斗,劳动改造在锅炉房当锅炉工,英雄无有用武之地。张大夫医术平平,看了我的病情后,将我推诿到洛阳市医院,我只好在炎热的夏日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就诊。该医院经过穿刺排脓手术后,病情缓解。可回来两个月左右,又复发了,这次到县医院,马大夫上班了,马大夫仔细认真诊查后,认为上次治疗不彻底,又行穿刺术,将两个鼻腔的左右鼻窦冲洗,并注入青霉素消炎药物。经过这次治疗,再也没有复发。
此后几年,在秋季早晨,我爱人在折柴禾时不小心,木棒刺扎了右眼皮,当时血流不止,我们慌忙到医院,当时马大夫在门诊二楼上班,见此情况,安抚住前边病号,对我爱人进行急诊救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清洗,麻醉,缝合后,又给以药物。回家后痊愈。由于缝合好,如今,没有留下任何疤痕。
记忆犹新的是,一日,一少妇怀抱三岁孩童,急匆匆来到五官科诊室,孩子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叫喊不休,马大夫询问少妇后,方知孩童调皮,将一粒爆玉米花塞入鼻腔内玩耍时吸入鼻后腔,爆玉米花膨胀后紧紧卡在鼻腔内,擤不出,渐渐呼吸困难,面色青紫,马大夫急忙取出鼻腔扩张器,带上窥视镜,用镊子轻轻将膨胀的爆玉米花取出,孩子面色慢慢恢复正常,马大夫反复告诫孩子母亲注意千万不要将花生米、玻璃球等物品塞入鼻腔,以免造成危险。孩子母亲千恩万谢道别。
由于我有慢性鼻甲肥大型鼻炎,时常去找马大夫,一来二去,成了忘年交,每日上班,马大夫总是提前到,将诊室各种工作做好,器械消毒,各种卫生等,并且总是晚下班认真的将患者诊治完,和蔼可亲不厌其烦地告诉病人怎样用药,病人拿到药后,给其做示范,方才放心。马大夫低声细语,慈眉善目,对每个患者都亲如家人。老马大夫由于工作出色,加之党的十三中全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后,被选为县政协常委,在国际国内发表各种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多次参加出席全国眼科专家会议。焕发青春,在院内积极办板报,科普医学常识,用广播宣传党的政策和医疗知识,做老当益壮的排头兵。
老马大夫的儿女及女婿都在医疗领域工作,个个都工作优秀,大儿子在县医院眼科工作,二儿子在县卫健委工作,三儿子在郑大医附院系眼科主任医师,女儿现已退休,个个是各科室中业务骨干,真正是一门忠烈。
马廷英大夫逝世时,我有幸参加了他老人家的葬礼,并深深地鞠了三躬,以表达我这个晚辈和他的患者对他的崇敬与深情。
马廷英大夫仁心仁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良善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张松武,回族镇王西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