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成时代最强音,惠农政策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小镇村庄,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屋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方针的乡村振兴,在双凫铺镇合轩村得到解读。在11.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凝聚着原白水、五龙和西艺等三个村4280名村民的合力,以党建引领、产业优先、村级主导为原则,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用短短五年时间,破茧成蝶:以2017年为节点,党建涣散软弱村变为一类村;村上100万元历史债务当年还清,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今年有望突破200万元;农业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得到全面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空前提升,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二)
2017年,年收过亿元的公司董事长任善秋,在市委市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感召下,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参加选举,毅然担任合轩村党总支部书记。满腔热血情怀和使命担当,就是回乡的动力,也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勇气,同时成了合轩村快速腾飞的希望。
“我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党和政府寄予我很大的期望,我必须义无反顾,奋起一搏”。在与任书记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一位党员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深切关怀,对家乡变化的殷切期待,以及对家乡建设的满腔热情,初心未改。

(三)
党建聚合力,阻力变动力。在乡村振兴推进中,合轩村始终以党建引领凝聚党员之心,激活党员之力,让党建与村级工作“同频共振”。村党总支是一面旗帜,村书记就是旗手。任书记自掏腰包几万元,组织全村党员外出学习考察和党课学习。他走访了全村所有党员,召开了80余堂屋场会,统一了党员思想,凝聚了合力。在他的带领下,支村两委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社会关切,解决村上历史遗留问题20余件。

(四)
“农业高质高效”,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200亩蔬菜、300亩水产、500亩油茶林、1000亩草皮和1000亩烟叶生产示范基地,让合轩村的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初现特色,初见成效。
宁乡花猪为宁乡首个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荣获湖南省“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品牌价值达52.4亿元,先后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省农产品十大公用品牌和长沙市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座落在合轩村的青龙寨花猪产业园,占地面积480亩,总投资5000万元,可年出栏肉猪1万余头,是宁乡花猪产业面向外界的窗口,也是合轩村快速起步的桥头堡。

(五)
合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翊劳务有限公司和宏杨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村集体经济全方位发力。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潜力,把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利用山丘的1000亩空闲地,用于光伏发电。将五龙学校等闲置资产租赁给晚星床垫有限公司,翻新改造成现代化厂房。将村部大楼翻新改造,一半作办公场所,一半出租作餐饮服务。通过资产出租和入股分红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每年稳定收入达150万元左右,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命的活力来源于自身的造血功能。

(六)
打造7个美丽屋场,修建4条产业路,整修12处水利设施,提质改造村部大楼,修建1个生态停车场,等等。两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投入巨额建设资金而不使村上负债,是合轩村乡村振兴工作的亮点。长沙市的一位领导调研后说:合轩村这个典范值得在全市推介。

(七)
“汗水润喉欢唱丰收曲,政策引路敲开致富门”。在美丽屋场,家家门口挂着一幅制作精美的对联,这是村上组织当地的文化人能手为农户量身定制的杰作,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让人们流连忘返。合轩村笑脸墙格外醒目,一张笑脸对应一个幸福的家庭,笑容灿烂,幸福永恒。党群连心屋场、四清生态屋场、清廉屋场、鞋园屋场,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匠心独具。

(八)
没有村民认可和参与的乡村建设是残缺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超纲组居民区的月塘为困扰村民多年的臭水塘,与不远处的垃圾场遥相呼应,臭气熏天,蚊蝇飞舞。村委委员刘叶青带头拆除耗资2万元修建的围墙,原村妇女主任刘露珍主动拆除耗资5万元建起的养鸡场,周边村民纷纷自动拆除影响环境的临时建筑,踊跃捐资投劳,积极参与月塘周边的环境整治,同时建立了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现在,臭水塘变成了生态塘,垃圾场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献忠连心广场。古有“六尺巷”,今有“三米道”,超纲组居民符国兵主动拆除堵在巷口的猪栏鸡舍,让出了一条3米宽的通道,成为佳话。

(九)
合轩村属双凫铺镇行政基地村,所有建设都在镇政府周边展开,美丽乡村建设展示的既是小村的面貌,更是大镇的风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惠及了千家万户,解决当地 400余个村民就业,仅陆戈鞋业就解决了100余个。2020年村民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人均分红100元。

(图片由山歌拍摄提供)
(十)
覆盖墙壁的奖牌和锦旗是合轩村递出的张张名片。合轩村先后评为全省卫生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成为长沙村级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十大案例之一。村民送来的20余面锦旗,是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最融洽的佐证,也是打通“最后一公里”所激发的无限动力。
作者简介:张述清 就职于宁乡市农业农村局,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理事。
“共护新合轩,同筑小康梦”征文大赛启事:https://m.booea.com/news/show_28405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