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岂可辜负】
文/一米阳光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会人际交往中,吃饭都是一件不可忽略的大事。
记得在十年前,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串联起一些具体人物故事,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展现了食物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让我们通过领略中国特色食材以及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来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安全需求,而是把“吃”的问题推向更高层次,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
金庸的几部武侠小说里,就向我们阐明了饮食已经不是纯粹的饮食,而是确确实实上升到了一种文化的范畴与境界。
《射雕英雄传》里,对饮食话题着墨很多,古灵精怪的黄蓉不仅武艺高强,还是一位烹调高手,厨艺配以武术,辅以诗词命名,那真是五花八门,搭配丰富多彩;洪七公善吃善品,就是一个地道的美食家,各种东西都能品出味道和感觉来。而且时常妙语连珠,令人大开眼界。
《天龙八部》里的段誉亦然,作为皇室成员,吃惯了山珍海味,所以对王夫人招待他的饕餮大餐,不置可否,却对阿朱、阿碧精致的清雅小吃赞不绝口,这是美食家的典型风格,只喜欢对的,不喜欢贵的。
人生百味,世态万千。在饮食文化上,世界各国之间都存在着地域差异。中西方饮食存在差异,是因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我们中国人也是根据各自地理环境不同,口味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吃”文化更是五花八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论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还是珍馐佳肴、美酒好茶,都很注重多样化,讲究丰富多彩,变化万端;也注重返璞归真,去芜存菁。要的就是一个优雅,说的就是一个环境。
当然,讲究这个“优雅与环境”也要看自身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那些富豪名流讲究的是“大雅”,可我们平民百姓也要注重自己的“清欢”。
我们中国人大多都比较注重感情,习惯在餐桌上谈事情,也喜欢在餐桌上培养感情。这一点从饮食文化上就能体现出来。五味调和,就蕴含着和谐的意思。
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对饮食文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色香味俱佳,这就势必要有更多调料添加。但是,现在社会上一致对食品安全问题大伤脑筋,质疑声此起彼伏。有时候出去吃个饭吧,竟不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家自己做美食,更安全更放心。
锅碗瓢盆交响曲,扎上围裙做美食,浓浓的烟火气弥漫着亲情的味道,家的气息。饮食文化是连接感情的纽带,也是生命存在的刚需。在家做美食,享受做美食过程的乐趣,即是爱自己,也是爱家人。毕竟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我是个地道的吃货,既能享受得了大餐美食,也喜欢吃一些粗茶淡饭。尤其是自己出生于贫寒之家,没有享受过玉盘珍馐,幸好有一位勤劳智慧的母亲,让我免受冻饿之苦。同时,也让我继承了母亲的优良传统,从小就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我喜欢“吃”,也喜欢做。但我做的都是家常便饭,除了逢年过节,七碟八碗的煎炒烹炸,平日里多是很简单的素菜素饭,当然这都是儿子不在家的时候。我从不点外卖,偶尔和同学朋友出去吃个饭,其他时间基本都是自己在家做。
曾经对自己的厨艺也很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儿子也很喜欢我做的饭菜味道。
记得儿子读高中时,有几次领着几个同学来家里吃饭,我都是早早去超市买了食材回来,洗菜摘菜,一样一样做出来。热气腾腾端上桌,孩子们吃得眉开眼笑,临走还不忘说上一句:“阿姨做的菜真好吃!”那时,儿子心中总会升起小小的自豪感。
我是生在东北长在东北,比较爱吃面食,最喜欢吃也最喜欢做的是包饺子。儿子也特别爱吃我包的饺子,尤其爱吃我给他包的韭菜馅儿饺子,记得去年寒假回来之前和同学在外面吃饭,点了韭菜馅儿饺子,并拍了照片给我发来说:“妈,这饺子跟你包的一样味儿,特别好吃!”我知道,他那是又想我给他包的饺子了。
儿子在家读书时,我会不厌其烦的,同时给他包三四种馅儿的饺子,或蒸或煮。然后拍了照片,上面写上“妈妈的味道”。每次看着儿子开心地吃着我做的饭菜,我的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当有人问到我:“左一样右一样的,你这么做不嫌麻烦吗?”我会笑着回答:“不嫌麻烦!只要儿子开心,我就高兴。在我心里是这样想,趁着儿子还在身边的日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欣慰,也是一种幸福。”
人生素简,一日三餐,可口饭菜,不仅喂饱了我们的肠胃,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和能量,同样也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丰富了平淡的岁月。食物,虽然平凡,却与我们休戚相关。人类与食物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有着深深的情感蕴含其中。
美食,不只是食物的代名词。那其中凝聚着人们的心血、时光和生活。它是生活里的细节,也是生命质量的见证,是连接感情的枢纽。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或几种美食,会让你向往,或让你回忆。不仅仅因为它们是世间美味,或许更是因为,在那些永不褪色的光阴里,浸润着岁月沉淀的故事,一直藏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人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爱,已经辜负了太多,美食岂能辜负!
2022 . 11 .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