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新诗及创作
(郭培友诗歌创作谈十四)
一.新诗脱胎于古典诗歌,
是对古典诗歌的"扬弃"
新诗怎么来的呢?新诗当然不像孙猴子那样,无父无母,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尽管也受到了外国诗歌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新诗脱胎于中国古典诗歌。
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诗歌,然而在“变”中总会有一些常态的诗歌元素不变。
新诗的产生,尽管是对古典诗歌的一次革命,它也只是革旧诗形式的命,形式之外的表现手法等等是继承下来了的,也是应当继承下来的。
如果把新诗同古典诗词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彻底否定古典诗歌,这其实是片面的。
所以说,我们认为新诗脱胎于古典诗歌,是对古典诗歌的"扬弃"。
二.两种片面认识
当今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部分写新诗、旧诗的人互不认可。
一是部分写新诗的认为当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而不认可当代人写的古典诗词。须知当代诗人也写出了许多好的格律诗词,所以说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二是因为部分人认为新诗很容易写,既无格律约束,又无长短限制,一阵心血来潮,就可凑成一首诗。正是因为作诗的多,真正理解新诗的少,伪诗、质量低下的诗就有了生存空间,写新诗就成了世间最容易的事了,以致造成许多新诗就是分了行的散文,没有诗意,没有感染力,造成部分写古典诗词的认为新诗不是诗。
新诗出现百年来,文学史对新诗人、新诗流派及作品都有章节论述,而从事古典诗词创作的虽不乏高手,却罕为人知。当今写格律诗的号称几百万,每天产几万首诗,但是,百年后又有几人几诗留史呢?而新诗已经留史了。所以说部分人认为新诗不是诗也是片面的。
三.新诗同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我们应当看到新诗是中国诗的一种进步,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新文化运动以后,新诗迅速崛起了,并很快取代了旧体诗词,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诗歌样式。在抗战时期,新诗歌更是坚定地为民族存亡呼号呐喊。建国后,更是产生了大量的新诗人,他们的新诗歌对于讴歌新中国,推动社会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感染力来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读着新诗长大的,也不同程度受到新诗的感染。可以这样说,同样是写悲情的诗歌,格律诗还没有使我流泪的,倒是新诗有几首使我流泪,如写汶川地震的几首就催人泪下。
像那些有感染力的新诗作,你能说不是诗吗?
2021年1月9日,我岳母曹秀梅老人仙逝,亨年88岁,悲痛之余,创作新诗一首,以缅怀他老人家!
巜娘啊,该带全的都带全》
郭培友
娘啊,您放心地走吧
闭上那双疲倦的眼
不要把孩儿再挂牵
娘啊,趟过风雨坎坷八十八年
与死神搏斗了几百天
原本粗壮的身子
如今只剩皮骨相连
娘啊,去天堂的路还很远
求您该带全的都带全
别让孩儿再挂牵
娘啊,带上那根祖传的枣木棍
您年少曾用它打狗要饭
提防着路边的野狗啊
不要把您的小腿再咬穿
娘啊,带上您那老花镜
还有那个袖珍小手电
天黑了要舍得照明啊
别再摔到沟里边
娘啊,答应换上双新袜子吧
那旧袜子实在没法再穿
两层补丁正磨着您哪
裹脚上的鸡眼和脚垫
娘啊,带上个老年机
想孙子的时候就聊聊天
遇到有什么难处时
好能及时告诉俺
娘啊,带上那个小收音机
听听穆桂英花木兰
独自一个人害怕时
解解寂闷壮壮胆
娘啊,您一定答应多带些盘缠
省吃俭用留给俺的几千元
全都给您兑换成天堂钱
娘啊,天黑了一定要住店
别再露宿街头屋檐边
该吃的吃,该穿的穿
不受饥寒才叫俺心里安
娘啊,去天堂的路还很远
求您该带全的都带全
别让孩儿再挂牵
这首诗歌,好多亲友告诉我,他们读得流了泪,可见还是有点感染力的。
四.新诗比格律诗在表现范围、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灵活
格律诗则主要强调形式对内容的要求,使内容适应形式,又以形式的作用反过来加强内容的表现。这就使得它对内容有一定束缚,表现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表现手法也受到一些影响。
而新诗主要强调形式服从内容需要,它不拘格式,具有较广阔的表现内容范围,作者可以用自己较拿手的方法来表现内容。这使得新诗从形式上更接近生活。
以我的学习写作为例,有时候,我很想把自认为很有创意,很有诗意的句子写到格律诗里面,但是,不管怎么安排,在平仄、音韵等方面总不合格律,所以,我就把它放到新诗中写,主要是在《微诗一百首》里面。因为没有格律的要求,这句子就好放了,这也就达到了我要表达的欲望。
如:
《荔枝》
肉似凝脂味甘甜,
一骑红尘万里远,
肥了臀乳,瘦了江山。
《影集》
旧物储存箱,
堆着你,
曾经用过的脸。
巜铁轨》
莫信永不相交的谎言,
一路手挽着手心连心,
枕木是他们的孩子。
《回忆》
把一路时光剪辑卷起来,
睡不着的时候,
一寸一寸摊开。
《圆规》
终点即是初点,
坚守初心,
始终走在弯弯的路上。
身为泰山人,很想写首关于泰山的诗,有杜甫《望岳》在,以自己的水平,靠七言八语根本写不出满意的作品,于是抛掉了几首诗稿,转而写了长诗巜泰山颂》(分十章节、近二百行)
五.写新诗要把握的几点
新诗除了同旧体诗词一样,在注意"炼意"、"炼字"、创造"意境"外,还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避免散文化
散文作者一般“缘物写景,缘景生情",而诗歌作者一般“缘情写景,用心观物",作品呈现出的主要是作者的主观世界、感情的浪花。即使是散文诗,它的描写、摹状也不必求加完整、形似,只求演出情感,奏出一曲喜怒哀乐。
新诗追求“诗体解放”的同时,对写作旧体诗词之风是矫枉过正的,以致出现了“作诗如作文”的倡导,作品出现了散文化的倾向,许多作品就是一段励志的、一段抒情的、一段叙事的小散文,甚至是口号,把他分行了。所以人们认为不是诗,宽容地说也不是好诗。
二是要有跳跃性
一切好诗都是这样,即把万象纷呈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剪采,达到的高度的诗的概括。要聚焦,要浓缩,把无关紧要的东西去掉,突出主要的,而不要写成流水账。
要把那些看似零散的画面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剪接在一起,孤立地看单个的画面,像语言中的单词一样,表现不了什么,但如能有计划的把它们接起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古人已经给我们做了榜样,像马致远的巜天净沙•秋思》就是一个突的例子,余光中的《乡愁》、蔵克家的《三代》都是。
《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埋葬。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我认为,不要把诗写成车子的辙印,而应写成打水漂的涟漪,这些涟漪是隔断的,但又是连贯的。
三是要含蓄
写诗不是写解说词,把什么都明明白白地告诉给游客。
一首好诗,必须含蓄,"好花看到半开时",如果写尽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读者,就没有诗味了,假如余光中的《乡愁》没问世前,搞个"乡愁"同题创作,我们一定会有许多"啊,乡愁,愁啊愁!"大发议论一番。
诗,应当给读者留出想象的天地,让读者想象出他心中的那个林黛玉。
含蓄包括两方面,一是情景的含蓄,二是语言的含蓄。
《中华诗词》2021年12期在"新诗之页"专栏刊登拙诗一首,是情景含蓄的探索。
巜捣衣石》
郭培友
当年浣纱的姑娘
是否白发苍苍
悠闲在洗衣机旁
孤独,苍凉
你坚守在风霜雷电的水旁
把时光折叠成卷轴
把苍桑刻入唱片的脸上
借着月亮的光
一页一页回味品赏
风化成沙,淹没水底
再没人知道你
夜杵砧声的过往
像我的微诗《荔枝》中"肥了臀乳,瘦了江山",《影集》中"曾经用过的脸"都是语言含蓄的探索。
四是尽量把诗写短
邱吉尔说: "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说明表达同一内涵,越短越难,越能体现我们的水平,而不是相反。
现在许多朋友写诗,动辄几十行、上百行,像流水账。应当尝试着把它限制在三行、十行、二十行来写,这将对我们提高水平是个很好的锻炼。
2019年第11期《山东诗歌》杂志刊登的拙诗就是限十行的。
《稻草人》
外表破旧装
躯壳稻草挷
伴奏着风雨雷电的交响
坚韧着烈日寒夜的守望
不费一粒粮
守护着每一粒粮
心跳和你的一模一样
既然称我为人
就要无愧这一撇一捺的荣光
创作《稻草人》时,写着写着就十几行、二十几行,因为有十行限制,只好"忍痛割爱"般删削诗句,定稿后,尽管写得不够好,确实感觉比原来进了一步。
作者简介
郭培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苑》微刊创始人、主编。有散文、新诗、旧体诗在巜中华诗词》等多家平台发表。主要作品有《郭培友诗歌创作谈》系列、《郭培友语句录》系列、巜郭培友微诗一百首》等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