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儿时的水塘
谢双升
一条笔直的水泥公路(村村通)从村的东边村庄直通西边村庄。东边连着集镇、镇政府,西边连接着别的村。公路两边清一色的两层红瓦白墙的小楼。小楼前每十米左右有座花坛,花坛里栽着四季常青的矮树和不知名的花儿,时时吐出绿意和花香。每三个花坛之间有一棵高大的樟树,路灯挺立其中。从东边或西边望去,高大的树冠掩着天空,阳光时隐时现与地面的花坛相映,两边的小楼掩在葱色绿意之中!真有“绿树村边合”之美!这就是我的家乡。
谁不说俺家乡美!我的老家就住在公路边的一个庄子里。有一条两米宽水泥路,环绕庄子一圈。沿着环庄水泥路,看见庄里散落几户人家,每家房前水泥场地种着几株映山红或月季花,三三两两老人坐着聊天或择菜,脸上洋溢着微笑。房后架子上挂着豆角,悬着黄瓜。一方小院里种着各种蔬菜,好一幅农家生活美丽图画!庄里再见不到“低房矮屋,挨挨挤挤。”也没有“下雨路稀泥,处处猪屎臭。出门换雨鞋,闻起都想吐”场景了。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的。看到这里,我想起村庄前面的当家塘。
老家的当家塘承载着我儿时的快乐!有段时间也给过我失望,如今给我美的享受!
村西头有两亩见方的当家塘(村民叫大塘),村东头也有一方半亩开外的当家塘(村民叫小塘)。两塘之间一条水沟连接。大塘西面连接抗旱沟,干旱时,就从大河抽水经过抗旱沟能给大塘灌满。大塘埂东边有个缺口,水满后就从缺口溢出,经过水沟流到小塘。河水清清,塘水清清。
大塘埂上有三五棵柳树,春夏之际,杨柳依依,塘水碧绿,是婶娘们洗衣、孩子们戏水纳凉的好地方。我小时候经常下水打漂,仰浮,吃猛,好爽哉!
下午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从大塘顺着水沟一直摸洞,抓石蟹到小塘;用棉花沾点香油,从小塘到大塘钓青蛙;有时躲在水底,突然露出小脑袋,吓唬同伴。童年时光真快乐!
有段时间,当家塘无人问津,杂草丛生,庄里垃圾、用完的农药瓶都扔进塘里。经过塘边还闻到阵阵臭气。当家塘不再是我儿时的塘了!
十几年前,美丽新农村建设开始了,现在的大塘还是那个大塘。变美了!周围用石头从塘底砌起,有四根路灯分布四面,塘的周围铺着两米宽的草坪。柳树还是当年的柳树,不过,只有东边三棵了,且都像老人那样勾着身子,向塘中心低垂着。微风吹拂,柳条沾水。人可以两腿叉开,骑在柳树上,双脚尖戏水。塘的北边低矮房不见了,都是两层楼房。塘的南边有荷叶荷花占据大半个塘。倒影的楼房、拂水的垂柳和圆圆的荷叶,红白的荷花构成了一副美的图画。“一塘三景”是村里的亮点。站在塘边向南面一望,几十亩的稻田,一片绿油油的!
夜晚,独自一人围绕大塘漫步,没有明月,但塘边的路灯,塘边的草坪都静静的,坐在草坪上,阵阵泥土芳香扑鼻而来,让我倍感惬意。傍晚时分,村民散步后陆续回家了,只有我一个人慢慢走着,看着、想着。
静静的夜,柔和的路灯,倒映水中的垂柳和楼房里的三五盏灯光,随着晚风在水中荡漾;塘边的垂柳,犹如姑娘的长发飘洒在塘面上,泛起点点涟漪;荷叶下,不时地溅起水花,那是鱼儿在欢快地跳跃;偶尔夜空中传来几声鸟叫声,打破了夜的静谧;蚊虫不停地绕着路灯乱飞乱撞,发出轻微“啪啪”声。抬头仰望着,夜空中有几颗星星眨着眼睛。大塘的夏夜真美!当家塘不仅成了景观塘,还继续默默承担着“最后一公里”灌溉责任!
几十年前的大塘,清晨,一片捣衣声;中午,一阵戏水声;傍晚,一排凉床上纳凉声。
有段时期,大塘“生病”了,变丑了,变臭了!
如今的大塘是村民休闲、赏景、散步的好去处!
儿时的大塘给我快乐!
摸鱼捉虾,
沾油钓蛙。
扮鬼吓娃,
快乐哈哈!
如今的大塘给我美的享受!
今日大塘变化大,
柳枝撩水叶儿斜。
微风吹过塘水面,
半亩莲荷半亩花。
美丽的新农村,新农村真美丽!
看着想着:儿时,父母经常跟我们说,以后的日子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汽车打架(多)”,这样的生活已实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如果说儿时的梦想实现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话,那么现在农村的美就是近十几年的成果。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富裕了,近十几年农村美了,新了!
我相信:现在乡村振兴定会给农民带来更富,给农村带来更美!也会带来乡村文化振兴!
想着走着,夜深了,明天再到小塘去看看。
作者简介:谢双升,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四方小学教师。爱好文字,曾有散文、诗歌在网络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