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义先生《观拜庙偶得》简析
文/王楼(内蒙古)
心香与佛性
观拜庙偶得(通韵)
文/贾志义
心香托起高香敬,向善修成行善身。
未必天天吟梵曲,何求月月有佳音。
平安夲是昆山玉,富贵皆为过眼云。
佛性常怀余庆久,花开四季满园春。

这是一首感事抒怀佳作,即由观拜庙一事,引发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立意鲜明,选材紧扣中心,文脉清晰,语言简洁明快。
首联,“心香托起高香敬,向善修成行善身”,这两句说内心的崇拜才引起了烧高香去叩拜,而怀有善心,才可修炼成行善的自己。这两句意在强调善心是前提是基础,即有行善的欲望,才可能修炼成善身。善应是人的本性,《三字经》开篇道“人之初,性本善”;反之,性恶的人是不可能修成善身的。善,乃佛教教义的核心。句中“心香”一词中的香字既不是形容词香味的香,也不是名词香炷,是比喻内心崇尚、敬仰。句中“身”也不是名词身体,而是代词“自己”。
颔联,“未必天天吟梵曲,何求月月有佳音”,出句用一个否定句,强调不一定要天天唸佛经,重在要多做善事,用行动实践佛家教义即善。对句用反问句说不必企盼月月有对自己有利的事。这两句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要多做善事,舍弃私念。
这一联对仗极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句式一致。

颈联,“平安本是昆山玉,富贵皆为过眼云”,这两句揭示了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即健康平安乃人生之至要,而富贵名利只不过是烟云,稍纵即逝。这两句用正反结合的句式,即肯定平安健康,否定功名利禄。句中“昆山玉”和“过眼云”都是形象贴切的比喻。“昆山玉”指昆仑山的美玉,比喻极为宝贵;“过眼云”比喻极易消逝的身外之物。这两句用对比衬托手法。
这一联对仗也很工整。
尾联,“佛性常怀余庆久,花开四季满园春”,上句说胸怀善念则吉庆有余且持久,下句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吉庆有余的日子四季如春。上句囿于格律的约束,用了倒置的修辞手法,正常语序名为“常怀佛性”,属动宾倒置。
总之,全诗紧扣“善”这一佛教教义的核心观点,从不同角度作了令人信服的阐释,字字玑珠,耐人寻味。表现手法多样,修辞手法贴切,语言精美。结构布局紧凑,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混然一体。是一首精美力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2022.11.5

【作者简介】:王楼,网名老教师,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包头诗词学会会员,敕勒诗社会员,晚晴诗社社员,部分诗词作品、诗词评论发表于《包头诗词》、《晚晴逸韵》、《九原群文》及诸网络平台。先后由诸微刊平台出诗词专辑、诗词赏析专辑百余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