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再会
文/ 赵建丽 宁夏

早秋的公园里,虽然夏色依旧,但清晨的空气已微吐凉意。这就是北方气温四季分明的特点,正如谚语所云: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再加上公园里高大茂盛的树冠,隐天遮云,此时漫步于公园幽长弯曲的小道上,夏装着实不能遮住丝丝凉意,但这恰恰是晨练的极致之时。人们随即抓住这美好的时段,在公园里散步、快走、跑步,还有不同圈子的人集在一起,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做广播体操、舞剑、啊啊练声,更有趣的是一只不甘寂寞的小松鼠也来凑热闹,它拖着一条漂亮的长尾巴在草坪上灵巧自如地跳跃,突然,它停下来,竖起尾巴,两只后腿着地,屁股蹲在地上,两只前爪抱起一颗松子快速地吃起早餐来,它两腮圆鼓,两眼滴溜溜转,那吃相着实可爱逗人,惹得晨练的人不由驻足拍照。等我掏出手机时,它已窜上一颗大树不见了。举目环顾四周,这一带有甚多长相各异、参差不齐的树种,葱葱茏茏,有一棵正在开花,乍一看,真是“万绿丛中一树花”,好一个漂亮了得!此时,那渐渐升高的太阳穿透树冠,把曜眼的日光洒满公园遍地,凉意被驱走,我也带着游兴未尽的遗憾离开公园。
这让我有着恋意的地方便是沈阳和平区的中山公园。 提起沈阳,我脑海里总能冒出沈阳故宫、大帅府、赵四小姐楼等这些与历史与名流相关的古建筑,更使我心有余悸的还是“九一八”事变、沈阳北大营、血腥的731部队、皇姑屯事件、伪满洲国等这些与屈辱有关的刻骨铭心的历史。

今年有幸去了一趟沈阳。初次涉足这片曾经饱经风霜的土地,漫步于和平区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目睹大都市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物丰民富的景象,呈现出东北大地的厚实与发达。这座集历史悠久与现代文明于一身的大都市,使人心旷神怡,也更能勾起人对沈阳曾经历史的回味与这片土地曾遭外寇践踏凌辱的难忘。
沈阳因地处沈水之北而得名,古称盛京、奉天,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清王朝的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这座灿烂的城市,也曾一度遭遇过风刀霜剑般劫难。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军投降,在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下,我无法想象东北3000多万同胞所饱受的亡国奴之痛。如今,我有机会穿行于曾遭凌辱的土地上,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对往昔的沈阳所遭受的苦难是沉重的哀痛与刻骨镂心,对沈阳所呈现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繁荣景象是发自肺腑的欣慰与感慨万分。一条条古老的街道记录着历史的踪迹,那杆似柳树叶似白杨的我叫不出名字的高大的树木,排列在大街两旁,笼罩与大街上空,好像给我这个远方的朋友诉说着沈阳往昔的故事。 东北人民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九十二年过去了,他们把一方满目疮痍、遍地狼烟、百姓苦不堪言的土地,建造成今日山河锦绣、风光旖旎、市民安居乐业的大都市,此刻置身于沈水之地,这海晏河清的盛世景象,使人倍感亲切与温暖。

站在具有典型欧亚风格的红色建筑“铁道1912饭店”前,目视着正前方和“1912饭店”遥相呼应的红砖穹顶的沈阳站,看着游人如织的胜利大街,思绪油然而生,两座百年建筑传递给人的历史感是那么强烈,它厚重、神秘又不乏古朴。时过境迁,不知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发生,透过这繁华时尚的都市风貌,我似乎看到了历经沧桑的东北同胞在日寇的铁蹄下艰难蹒跚的脚步,我的心在流血:国耻决不忘,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永远不变的誓言!
由于事情有变,我不得不提前离开短暂的沈阳之行,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不甘的离开,因为我总想一览沈阳故宫的宏伟容貌,去寻求近千年时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那叱咤风云的历史踪迹;我想看看大帅府,是因为在国难当头之际,张学良将军东北易帜的铿锵历史吸引着我;我想一睹赵氏小姐楼,是因为我想寻一寻陪伴张学良72年的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神秘色彩的一位女性赵一荻的闺中生活;我更想看看沈阳北大营遗址,是因为“柳条湖事件”使我牢牢记住“不忘国耻”,我要亲自站在“九一八”纪念馆前缅怀先烈;还因为张作霖在关系民族利益面前,毫不含糊的喊出“我不能出卖东北”这句话的顶天立地,使我永远记住了皇姑屯。
沈阳,再会!

作者简介:赵建丽,女,宁夏。自幼嗜好读书,喜欢涂鸦,但因疫惰宅家整理,致使出世作品甚少。偶有拙作散见于本地文学平台,然深感总不如意。生活之路坎坷,创作之路不平,但因心中有所向,愿知难而进,以享受三尺讲台上的耕耘与心语释怀在不经意间所获得的丝缕点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