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放歌家乡
——写在关刘兴学助教协会成立之际
作者:二月微风
朗诵:黎明 梦露 一笑 大梅
图片:乔丙林

严陵河水在匆匆奔流
黄土河畔有一个古老的村庄
那是我可爱的家乡
夏集镇关刘村既古老又文明
六百多年来
这里信奉关公 崇尚孔孟
礼义诚信 民风淳朴
兴学重教 习读华章
这里执鞭的会说不亦乐乎
这里扛锄的能写会唱
在田间地头或柳荫河畔
有多少农夫能讲三国隋唐
能谈水浒一百单八将
这里文风兴盛
俊才辈出
美名远扬

如今的家乡与学校
更是孕育文明的肥沃土壤
一颗颗幼苗在茁壮成长
一朵朵鲜花在次第绽放
从这里走出了邓州高考两名文科状元
从这里走出了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材生一门三名北航大学精英
从这里走出了清华硕博联读的好姑娘
从这里走出的华中科大 、重庆大学 西北农科大……等重点院校的学生遍布四方

因为
这里历届村委尊师重教
有几千村民为家乡教育献力量
有无数贤士为家乡教育慷慨解囊
有年轻有为的精英老师和敬业的校长
助学雅行在这里传承
兴教美德在这里弘扬
最难忘
三十多年前集资建校的情景
乡贤刘克双无偿承包盖楼所需的水泥原料
九十多岁高龄的刘丰禄捐资一万元
三千多村民齐行动
他们不怕朔风刺骨
不惧雨打雪飘
拉沙运砖劲头高涨
历时一年多
一座三层45间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
村民们 能工巧匠们付出的心血汗水难以估量
而当时的村委会仍是几间陈旧的砖瓦房
大家深知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
看到孩子们在新的校舍里奋笔疾书
大家心情是多么欢畅啊

教学大楼前边的雪松下
建校功绩纪念碑熠熠生辉
那一行行贤士们名字让人敬仰
几十年来
他们都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
无数乡贤传递着爱心接力棒
爱心贤士难以叙详
富商刘全林为学校捐赠多台电脑
新乡师大附属高中刘黎校长
为母校捐赠电脑桌一百多张
教委刘学坤为母校捐仪器亲自安装
是他们让学校电化教学领先全乡
心脑血管名医刘续斌
四次为母校捐款数万元
并捐赠监控录像
房地产开发商刘法勤
为母校捐赠办公桌椅沙发床
商人刘丰明之子
捐五千多元为母校购置闹钟
村干部刘正群
为母校捐赠安装净水机
医生刘申明张运爽
夫妻夜以继日为师生熬制防疫药汤
是他们让学校生活安全有保障
是他们让师生身健体康
还有酒业集团经理刘纳新等贤士
为母校捐赠价值数万元的书包文具
是他们让孩子们学习劲头高昂
是他们让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最难忘
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刘全森
已退村支书称赞他是儒商
是他带动了全村公益事业蓬勃向上
全森在母校读书时
最喜欢诵读《岳阳楼记》《出师表》
最崇拜古人范仲淹 诸葛亮
他步入商海艰苦拼搏
他身为批发部老板
卸货时为节约开支亲自手搬肩扛
致富后情系家乡
每年教师节或六一儿童节
为母校师生捐赠慰问品
到学校做励志演讲
更可贵的是
贤妻去世后
他将抚恤金数万元全部捐献给母校
建立丁玉先助学基金会
每年用利息对学生进行奖赏
他还出资两万多元
购图书充实母校图书馆
让莘莘学子们在书海徜徉

他应刘续斌之约
与法勤等人倡导
与众贤士共同出资十几万元
在校门前水泥路上
安装太阳能路灯一百五十多盏
足有二里多长
每到晚上华灯明亮
孩子们随家长散步健身
在刘学刚为家乡修的水路上
背诵诗文 畅谈理想
最难忘村民刘祖超
多年患高血压多种疾病
已年逾古稀
白发苍苍
还捐资四万多元造福梓桑
在天高云淡
风清气爽
瓜果飘香的金秋
关刘助学兴教爱心协会成立了
她犹如一棵花树
必将青翠欲滴 枝繁叶茂
必将托起无数的希望之花竞相开放
让希望之花遍布中华
装扮山河 扮靓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