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辨已忘言(二)
王宇鹏(陕西商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自大的人类,总以为自己是天地间的主宰者。虽然人类自己把自己看作是万物之灵,但是从天地和圣人的“大道”看来,天地为万物所共有;在天地之间,万物应是平等的。世间的万物应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万物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便没有了仁爱之异、是非之分、善恶之别了。当地球诞生了人类,人,以一种高智慧的生命体来到人间,为生存,极尽其能的向大自然索取;为了功名利禄,在社会中劳碌奔波争斗,人类怎么会遵从无为之“道”而行于天地之间呢?让万物回归“道”之本真,让人类社会遵从着“道”而前行,这是老子理想的道德观。自大的人类怎么会放下主宰天地的屠刀,俯身屈就于天、地、人之大道呢?
01
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进或退,或分化或统一,都是在血腥的攻城略地或权谋争斗中曲折前行的,却极少有遵“道”前行的历史阶段。即使有西汉初的“文景之治”,虽以“黄老”思想治国理政,对天下百姓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百姓安居乐业。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文景之治”这一相对安定繁荣的历史时期。当大汉帝国国力强盛之后,到了汉武帝时代,刘彻却强调“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刘彻君临天下,挥鞭八荒,杀伐征战、开疆拓土。汉武雄视天下,天下虽得到大一统,但四十四年不恤民力,南征北战,致使文景之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耗损殆尽,却令多少白骨露于野,让多少子民流离失所,严酷的赋税致使民生凋敝,江河日下,社会萧条,刘彻本人也不得不在晚年下“罪己诏”,反省自己的过错……
中国古代史,天道轮回,每一段历史都惊人的相似。
历史车轮进入现代高度物质文明时代,日渐恶化的生存环境以及生物病毒正在蚕噬着人类构筑的物质文明梦想。天灾人祸不断向人类敲响警钟,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
工业信息化时代已经葬送了农耕文明的田园牧歌的诗意生活。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人类对物质世界高度的依赖,致使人性越来越被物质世界异化,精神荒漠化日趋严重,个体的人已成为被这个时代洪流裹挟搅和的微粒尘埃。愈来愈刺激的物质消费,迫使人难以停下匆忙的脚步,随着时代洪流周而复始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人的个体价值愈来愈显得虚无缥缈。
物欲膨胀的时代,人类违反了天道人伦,贪婪无度地攫取生杀,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碳排放持续增加,失去底线的恶性的竞争、社会资本无序扩张,致使人类自己承受着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威胁,人类正在遭受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灾难性惩罚: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凸显,持续的地震、海啸、干旱、荒漠化、火灾、雾霾、沙尘暴、洪涝灾害、泥石流等极端现象不断涌现,人类的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因病毒席卷全球,自然物种日益减少以至灭绝……
如果人类缺乏道义和理性规则的约束,肆意对物质世界进行攫取,定会加剧人类社会阶级对立,社会阶级严重分化,阶级对立丛生,社会伦理道德将被破坏殆尽,这必将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加剧。现代人面对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则和社会选择,容易产生生存焦虑和精神困顿,必然会出现信仰和精神危机。人一旦在社会大生产中丧失道德底线,不择手段向大自然和社会无节制地索取,势必产生人类公共道德滑坡,终将形成人类精神世界坍塌。如果是这样,人类或将走向自毁前景的危险境地。
事实上,缺乏精神信仰的人,心灵永无止息地被权钱名利吸噬,权钱名利的世俗价值让人们无时不处于精神失衡的心灵黑洞之中。人们的幸福感被逐渐降低消解,人就象在动物世界里疲于奔命的羔羊,又似日夜不停地被生活皮鞭抽打旋转着的陀螺……我们为了所谓的幸福生活而疲于奔命,却在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中失去精神幸福和心灵安宁。现实中一个个疲惫、麻木乃至千疮百孔的灵魂,来不及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又被社会生存压力所迫,不得不继续迎接新一轮的生存竞争的挑战。现代人始终象神话传说中的夸父,夜以继日地奔跑在追赶太阳的焦渴的路上……
人类因能源危机而进行互相争夺甚至残杀,从而导致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人类社会公共伦理秩序混乱,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人类战争。在今天全球信息智能化和大国核威慑角逐的背景下,地球已难以承受人类的勃勃野心。国与国之间的太空大战已不再是科幻影片。能够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的新型战略武器在不断更新,世界动荡中的不可控因素持续增加。如果人类发生大规模能源战争,那将是毁灭性的,不可逆的。因此,人类面临一系列生死存亡的世界大课题。人类必须团结起来自救,这就必须正本清源,解决人的思想认知,改变人类对高度物质文明依赖的态度、方式和方法。
02
人类精神文明的重新构建,必须扎根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倡导绿色、健康、简约、文明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有利于当代人在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立德树人,形成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生共存共荣的和谐文明的伦理关系,从而建立起新的健康有序的道德和价值体系。
由物质支撑的人类实体经济已发展到极致,人类在物质世界里生存的空间和自由度似乎更大。新兴资产阶级囤积居奇,黑洞吸钱,违反市场规律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一些投机倒把的奸商游刃于虚拟泡沫经济之中,虚拟经济和垄断经济加速通货膨胀,社会通胀又直接摧毁那些脚踏实地的创业者的梦想。反倒是那些拥有智力资本和冒险博弈的投机商人竞争角逐,他们善于钻体制和法律的空子,炒房产股市、搞资本增殖(值)和权力寻租,他们掏空社会资本,依恃债务经济过着挥霍无度、纵欲极乐的日子。社会底层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新兴的资(知)本家榨取,这必然更加拉大贫富差距。社会的奢侈消费,以至使部分年轻人在灯红酒绿的浮华时代失去挣扎的力量,他们在欲望的沟壑里被迫躺平,他们为买房买车成家,榨取着几代人积累的物质财富,好逸恶劳地在虚拟的世界里游戏着人生。
我们以底层眼光往深里往透里看:人类的高度物质文明时代,人类浮华的背后必定危机四伏。放眼望去,大千世界,处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类的物质文明养肥了多少投机冒险家的梦想。人类真正的富足是思想精神的富足:不是拥挤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人性被金钱和物质异化,梦想着过上酒海肉林、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骄奢淫逸的生活;而是人能够在广阔天地之间自由呼吸、抱朴守真、不畏病毒侵蚀,有强大机体和文化免疫力,能够知足而简约地诗意栖居在人类的精神家园。这样的人,应该是能够独立思考和有着自由精神,他们是绿色、简约生活的新人类。
今日之世界是人类欲望膨胀的世界,这个时代也同样是人类生存价值错位的时代。世界格局危险的变数在不断增加,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和谐、不充分、不安定的因素日益凸显,世界利益格局被不断地分化调整,资(知)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社会鸿沟日益加剧,社会矛盾斗争愈发尖锐。
社会在发展,人们道德价值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回顾建国时期,国人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那个年代,人们勒紧裤腰带战天斗地,崇尚红色革命文化,坚守传统文化道义。那是一个火热的时代,那同样是一个精神饱满、能够产生英勇并且消费英雄的时代。那时的人民,在红色思想教育熏陶下,普通人思想纯正,斗志昂扬,为人勤苦淳朴,他们有着崇高的家国情怀和高度的集体的自觉,人们有公心、守公道,坚守正义良知。他们战天斗地,其乐无穷。那样的时代涌现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寨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一穷二白的中华大地,在先辈的勤俭创业,艰苦奋斗下,他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实现着个人理想,改变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在那个物质贫乏,精神奋发的年代,我们国家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国防安全体系。中国人虽然物质贫穷,但平等仁爱,公平有序,理想饱满,能够刚大正直的有尊严地劳动在火热的祖国大地上。
03
老子《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人若步入纵欲享乐的自我膨胀期,就会奢靡之风盛行:讲排场,比体面,透支消费,虚荣之风盛行,吃喝玩乐成为消费主流,这是个体以至整个人类物质化沦落的开始。民之兴衰在民风,官风清正则民风淳朴。世界性疫情已向全人类敲响警钟:人类纵奢极欲的生活必将带来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世界粮食危机已经到来。沉醉在酒海肉林的高碳消费者应该觉醒。无论是春风得意者,还是负重匍匐踟蹰者,都应该敬畏劳动,珍爱粮食,应该发扬艰苦奋斗,朴素节约的良好风尚。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既是做人美德风范,又是个人的品性修养地体现。那些坐享其成的,不搞实体经济的,炒股炒房买空卖空的,他们的原始资本积累充满血腥,这种缺乏理性消费和奢靡之风不彻底改变,必将导致家风堕落,民风衰落,社会风气颓废败落,这会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人类历史淘汰出局!
人如果被外在的物质所控制,声色犬马、贪图享乐,纸醉金迷、物欲横流,这必然让人精神迷失,身心失衡,疾患迭生,若如此还怎么谈人格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呢?人,只有降低对物质的贪婪欲念,才能获得内心宁静,心灵的清净,人的气质气场才能逐渐改变。人的心灵获得宁静,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悟人生智慧,从而追求生命的精神价值与意义。
人要健康的立身处世,就必须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人要顺应天地人之大道,依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休养生息,保存人清净朴真的天性,朴素清淡饮食,以正气滋养生命。遵循纯朴、自然的生活理念,求得内心清净宁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的生活,节制欲望,以饱满的精气神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精神境界,如此,方能聚精会神,服务于人类社会。人生一世,不是为赴每一场生命的盛宴,而是要经历生命的历练、精神修炼、道德提升的人生过程。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情怀!这是何等洁雅的生活态度!这又是何等诗意的生活状态。这样随缘自适,得道逍遥的人生境界,绝非那些纵情声色、急功近利、精神沉沦者所能了悟和享有的。
王宇鹏,男,汉族,1975年9月出生,陕西商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商洛作协、评协、诗协会员,《九天文学》“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麒麟书会副会长。2021年10月诗歌《错位》获“鲁迅文学创新银奖”,2021年12月散文《故乡的童话》获《当代文学家》“瑞冬杯金奖”,2022年诗歌《生命》获《当代文学家》“星夏杯”一等奖,2021年被《九天文学》杂志社评为“优秀作家”,有50余万字的作品在各类纸刊媒体发表,代表作有《稻湾记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