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生长梦想
——读高国斌处女诗集《睡着的水》感言
文/张绍宪
手捧国斌赠送的《睡着的水》诗集,慢慢阅读诗行,心情如潮水汹涌澎湃,思绪飞出春城,飞越山川,奔向故乡,寻找儿时的梦想和童年记忆。
故乡在滇东北的昭通市昭阳区炎山镇,他是一个充满神奇传说,有着浓厚文脉气氛,更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个美丽地方。秦五尺道、汉孟孝琚碑、僰人悬棺、鸡鸣三省、红色扎西、红军乌蒙回旋战地域、鸡公山绝壁、大山包黑颈鹤栖息湿地、昭通作家群等,人文厚重,自然景观美丽,令人向往。
我和高国斌是启蒙同学,我们生长在距离昭通城有一百余公里的炎山乡,这是一个在旧社会被称为“穷山恶水”的有大山大水的地方。地势不平,大斜坡较多,金沙江由南向北流淌,深深的大峡谷,五座山脉形成如骏马低头豪饮金沙江水的恢宏气势,只有爱国将领龙云的故乡松乐稍见宽阔平地,而这块平地从四周突然耸起,四周均为斜坡,有成片茂密的松林。炎山的地形,有人形象为“九龙朝玉帝,五马过西京,松乐观苍海,大沱动九州”的景观。
故乡炎山除沿江两个村外,其它村土地都较贫脊,但人民的精神却积极向上,民风比较淳朴。思变,是当地人们的精神所在。民国时期,传奇人物龙云和卢汉从这里出山,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龙卢精神,以及他们后来对当地教育的重视算是留给当地人民的精神食粮。这里的人民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再穷也要供养娃娃读书是每个家庭重中之重的大事。一家人有几弟兄、几姊妹的,老人盘大(抚养大的意思)的子女,大的子女读出书来成气候了(有出息的意思),跟着老人盘老二老三及以下的弟兄姊妹,下面的弟兄姊妹读出书来成气候有本事了,又要跟着盘侄子侄女读书,素称“老盘大,大盘小,小盘小小小”,这是一个传统,家家都是这样做的。
有人说,从地缘学的角度看,这里地势不平造就了人们思变的性格,大山大水让人充满灵气。在昭通的山区乡镇中,这里被称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乡镇。奔流不息的江水滋养了炎山人的灵秀,磅礴厚重的山脉孕育了炎山人的豪爽性格,起伏不平而连绵相拥的地势造就了炎山人的叛离思变和不屈不挠精神。炎山人豪爽如山泉,胆量如霹雳,炎山人有一张封不住的嘴,有一颗关不住的梦想之心。

国斌家离我家不远,他家在乡街上,我家在南边的村落,都在群山之中,西面斜坡不远是绝壁,下面是滚滚奔腾的金沙江,江那边是遍山开满索玛花的四川省西昌凉山州的金阳县。
儿时,高山挡住了视线,传说中《望娘滩》的故事,让我们回味了很久。儿时,常常独自伫立在落日余晖中,遥望西边变幻的彩云,直到自己的影子被夜幕㖔噬,很想用弹弓射出自己,山那边的景致,是我们稚嫩的心儿上藏着的谜。
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一群少男少女,青春的脚步伴随着快乐嬉戏,我们呼喊着同学的乳名和绰号,在教室在校园追逐奔跑,也曾一个人躲在静静的角落,揣着自己的秘密和相思苦恼。厚重挺拔的大庆山,那雄伟的身躯挡住了我远眺的目光,百般魔变的七彩霞,那迷人的光影将我美丽的梦想召唤。那陈旧得黑漆漆的瓦楼房是如此的美丽,美丽得就像姑娘的深闺,那微弱如萤火光的办公室,是那样的圣洁,圣洁得像我手里的书本,金沙江让人憧憬上海,石垭口让人向往北京。校园后山的那团野荔枝树林,有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从小就热爱文学,喜读诗书 , 多愁善感,对事物的细腻观察的国斌,为后来成为诗人奠定了兴趣基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次恢复高考那年,炎山乡一下子考上四个大学生,它们都是回乡知青,这在当地直接是一个爆炸性新闻,人们奔走相告,家家户户以此为例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向他们学习,将来跟他们一样考上大学。炎山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更是通过各种。形式在全校学生中大力宣传这四人的事迹,教育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学校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后来每年都有几十人考入城里高中学习,每年也都有几名学生考上大学升造。

这些考上高中考上大学的人中,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一沷又一泼的炎山人走出故乡的大山石垭口,走向城市,走向全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回放一张张脸谱,他们中有人成了局长县长处长,有人成了厅长市长,有人成了专家,有人成了教授,有人成了校长院长,有人成了书法家,有人成了诗人,有人成了企业家,有人成了总工程师,有人成了名师名医。无论是有单位工作的还是打工创业发展的,许许多多的人在各行各业为自己的小目标和时代的大目标努力奋斗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前赴后继如雨后春笋般茁壮。
诗人高国斌就是这众多脸谱中的一员。
国斌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条从军的道路,这在当地也是百里挑一,令人羡慕的职业,事实上高国斌才在部队训练一年多,就考入云南武警学院就读,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业余诗歌写作。毕也后,分配到昆明市武警一支队工作,十五年的军族生涯从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2000年营职干部的他转业到昆明市公安局工作。在省市公安系统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国斌在诗歌创作上路上越走越远,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作品,他抒写乡愁、抒写山川、抒写警旅、抒写人生、抒写爱情。特别是2010年以后,读了很多国内国外名家的文学作品,如云南本地的著名作家张永权、张昆华、张运贵、淡墨、晓雪、张红昆、毛诗奇、段斌、于竖、晓雨、雷平阳、樊忠慰等。特别是得到文学大家张永权、毛诗奇、张运贵等前辈的点拔指导后,国斌的诗歌创作有了质的飞跃。这次从已经发表的诗歌作品中选出俩百余首作品编选成处女诗集《睡着的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仅仅是国斌出书的开始,更多的诗文作品将连续推出。
故乡生长梦想,梦想点燃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国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国斌是故乡第一个出书的诗人,这是故乡炎山人的自豪,也是故乡炎山人的荣耀。祝国斌在诗歌创作上走得更远,创作出更多更好佳作。
也祝许许多多走出故乡的人,象国斌一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把梦想变成现实。


作者简介:张绍宪,男,云南昭通昭阳区炎山人,曾任炎山中学校长和昭阳区第四中学副校长职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多年,副高职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写诗,原昭通师专“野草文学社”第一批社员。热爱诗,写过不少诗,有诗作收录于《荒原,昭通新诗选》。诗文散见于《南高原》,《昭通师专校刊》,《昭通教育》,《昭通日报》,《云帆》,《山味》,《山风》和《都市头条》等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