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家二太太
段广亭(甘肃)
席家二太太十月初八去世了,享年91岁。
这条信息并不奇怪,91岁高龄驾鹤仙遊,西去路上都是莲花,众人都说是悲中之半喜:四世同堂!而我,有些伤感,恋念席家二太太!生老病死,是人生之规律,祈祷老人一路走好!
在我的记忆中,席家二太太虽说不是母仪天下,慈惠贤亮她当之无愧!她在家族里敬老爱幼,辅助丈夫,和睦妯娌,谨言慎行,勤劳节俭,长辈喜欢她,平辈尊重她,晚辈敬爱她。家族里几代人都尊重这位二娘、二嫂、二奶奶、二太太。遇到大小事,无论电闪雷鸣或小吵小闹,经她出现和风细雨,风平浪静,平安无事。

我和席家二太太同村且是几代近邻,虽是异姓,老太太见面都是慈善和悦,印象中她没有说过是非之话,只是点拨式的说教,引导小孩要乖乖听话,好好做人。七十年代我正上小学时,我们左邻右舍几个伙伴喜欢在二太太住宅旁的涝坝里耍水打闹,她每次遇见都要喊我们小心不敢往水深处钻,说耍水不敢伙上打架互相拉扯,小心水呛水淹。有些大人见我们光屁股耍水,故意怂恿说:谁敢跑起来一下跳到涝坝水中间,谁就是好娃娃。席家二太太有时听见就解劝:瓜娃娃不敢伙,伙的跳到深水里会出事。
席家二太太住宅周围六七十年代有几棵杏树和枣树,那在当时要数稀有,每年杏子黄熟枣儿红了,很多大人小孩都口馋惦记,生活艰难,果树奇缺,时时有人偷摘。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从杏子翠绿到黄熟,就一直心里盘算着偷摘而食。二太太在杏子翠绿时有时遇上放学或上学,会摘几个翠酸苦涩的绿杏子分送给我们,说:绿杏酸倒牙呢,不好吃,等黄了给你们吃。那时肚子吃不饱的我们这些岁娃娃有东西吃就抢,她说的话也没听到心里去,偶尔大人们不注意,也去偷绿杏子,只是树高人低很难得逞。待到杏子黄熟了,二太太不同于别人那么吝啬抠门,差不多每天下午我们放学回家时都会摘上杏子,掬在手里给我们分送着去吃。稀少的水果,饥饿的肚子,我们很欢喜二太太送的吃,也都私下里说定以后不偷的糟踏没成熟的果子。

也是七十年代生产队开办豆腐坊,席家二太太受命在豆腐坊做豆腐。豆腐坊就在邻居家的一处窑洞里,每天生产队派社员在沟里担好水,二太太经手石磨上磨完泡胀的豆子,然后就过滤烧开豆浆,大缸里卤水点豆腐。豆腐坊只有二太太和村里另外一位女人操作。每天豆腐做成时,多数也正好到了下午放学时间,二太太便会背着这位女帮手用铁马勺端上豆腐花块子,偷偷分给我们去吃。我们六七个伙伴家离豆腐坊近,也都几乎家家人多劳少每年分粮少,肚子半饥半饱。二太太这样顶风冒险接济我们这些小伙伴,虽然每人吃两三口豆腐花,就如二太太那时说过:几颗豆子救人命。我们吃了也精神,下沟给家里抬水,给猪剜野菜,在家干点别的活,不感到胃酸肠拧,生命的成长延续也沾了她的光。
席家二太太也在生产队的养猪场喂过猪。那时生产队的养猪场有玉米、高梁、豆子做饲料,比起年年超支短款的一些农家,猪的饲料很优越。起初,猪场里的饲料只是在石磨上磨碎就行了。后来,听说二太太建议把豆子玉米炒一炒磨细喂猪效果好。养猪场管理员也同意这么做。这样以来,二太太就伺机把炒熟的玉米、豆子悄悄装在衣服口袋里,给周围几家特别困难的孩子们送给吃。我母亲那时也和二太太搭伴一块在养猪场喂猪,二太太常对我母亲说:这些岁娃娃都正在长身体,家里少吃喝怪可怜的,咱们就给接济一点。时间久了,也不知怎么泄露了风声,养猪场管理员知道了此事。但管理员没有直接批评二太太和我母亲,也没有给生产队上报这一消息,只是叮咛以后猪饲料不用再炒了……就这样,二太太在生活十分困难时接济了十几个常常饿肚子的小娃娃,现在这些当年的娃娃都五十好几岁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子孙,不知他们还记的席家二太太那个特殊年代的救助之情吗?

记忆中席家二太太似乎一直热心于助人和赠予,无论水果、蔬菜、衣物,她都乐于赠予别人一些。与人相见无论老少,她都是欢喜和善姿颜,佛语一字:缘,二太太就是溶于缘中。我母亲九七年病危时,二太太看望后询问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我们:给把寿衣准备好了吗?我们拿出缝制的寿衣她翻看一遍安顿怎么配套,最后发现没有帽子,就说:我有做好的帽子,我拿来刚好。你们几个有病人都心里乱的慌,就不用寻的买帽子了。我们很感动她老人家的仔细和提醒帮助。一月后我母亲去世后,大姐给二太太专门寻找买一顶帽子补还,她好歹不要买。快三十年了,这件事我们至今都深深记在心里……

慈为善,惠为舍,贤为德,亮为慧,席家二太太的慈惠贤亮,在村里当属敬仰,天堂的白色莲台她趺座无愧!

段广亭,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编辑,《九天文学》杂志编委,《定远文学》编委,《祁连文学》特约作家,庆阳段氏统谱主任,《镇原段氏族谱》编辑,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