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陈守印,字玉玺,号大山,别称“知味斋主”。山东东平人,中共党员,退休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三十余年。酷爱文学,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学会会员,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东平县楹联艺术家协会会长,东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东平水浒诗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曾获2019年双门诗会诗歌大赛二等奖,2020年全球抗疫诗歌大赛优秀奖,作品《春望》收入全球抗疫诗歌大选。在汉诗学刊杂志社、金鸽诗歌奖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20年度汉诗诗歌大赛中获奖,并被授予本年度优秀诗人称号。

圣洁之“魂”,永久之“韵”
——赏读瞿秋白之《白菊花》
陈守印
“今岁花开侯,栽宜白玉盆。
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瞿秋白
菊开的季节,想起了瞿秋白的这首《白菊花》诗。读这首诗,从中可看出瞿秋白对白菊花的深情挚爱!
同样一种客观事物,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思想,不同志趣的人,会赋于它不同的意蕴。菊之所爱,晋陶渊明酷爱之以成癖。他认为菊花是“花之隐逸者”,因为它开在百花之后。陶渊明的爱菊,表明了他厌恶官场,不随时俗的节操。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而革命志士瞿秋白也颇爱菊。在他婚后不久,曾刻一枚“秋之白华”(即“秋之白菊)的图章,象征着他与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杨之华的纯真爱情。
了解瞿秋白写这首小诗时的社会背景与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思想动态,就不难理解这首小诗的深刻含义,而作者的刻章“秋之白华”也与他的名字有缘,从中也可看出他对秋菊的钟爱之情。
小诗首句“今岁花开侯”,“今岁”是指一九一三年,作者仅十四岁,“花”,菊花,而非其它的花。“侯”,时令,节侯。全句是说,今年又到了菊花开放的时令了。开篇首句作者从菊花盛开的时令着笔落墨,暗扣诗题,平稳自然,十分得体,是咏花的传统写法。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起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也是紧扣梅开的时令发意的,其他如“去年花落后,今始绽秋光”例子甚多,不可赘述。
次句“栽宜白玉盆”承前写来,意思是:要把这些绽放的白菊,移栽到白玉盆中护养,那是最适宜不过了。诗句采用正面衬托的笔法,“白玉盆”不一定是用白玉做成的花盆,无非是极言其精巧、名贵罢了。花盆都这样考究、名贵,足见移栽在里边的菊花的身价了。作者对其是何等珍惜!这句中的“宜”字用得何其精妙,“宜”者,适合、应该之谓也。你看,白色的菊花,再配上白色的花盆,那是多么的素雅、纯洁啊!这里可以看出还是孩提时代的瞿秋白他不同凡俗的审美能力。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有林黛玉《咏白海棠》的诗句,“碾冰为土玉为盆”,有着冰雪聪明的林姑娘,歌咏白海棠,不也认为配以白玉花盆是最美最好的么?
结末两句:“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缘”,因为,“秋色淡”,初秋的枫叶尚未经霜,秋实尚未成熟,还不到“万木霜天红烂漫”之时,秋色还淡,所以寻觅不到寒霜的痕迹。如果到了色彩浓郁的深秋,白菊花再染上一层色泽晶莹的白霜,岂不是更加富有诗意!诗人笔下的白菊花,娇艳初绽,一身傲骨,迎风斗寒,肃然独立,是能够经受得住深秋严霜侵凌的。也正由于秋菊具有如此可贵的精神和气质,才赢得少年瞿秋白的衷心喜爱!那么,少年瞿秋白又何尝不象他笔下纯洁无瑕的白菊花呢?在日后漫长而无情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在频繁的政治斗争漩涡中,他经受了严酷的打击和生死的考验。在敌人的监狱内,他没有泄露党的机密,没有出卖革命事业,没有出卖革命同志,终于保全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洁白操守和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白菊花》一诗,短短二十字,却有叙有议,叙议结合,感情寄寓其间,蕴藉自然,玲玲剔透,宛如一枝纯洁独秀的白菊花!
秋白千秋,白菊常白!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