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的现实主义说起
文/王宇鹏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我们思考和解决当前文学创作的一些问题和方法,只要能追根溯源,一切复杂的文学问题就会变得明晰起来;一切深奥大道理也就变得简单明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追溯我们的先人的文学创作,他们在七月流火、刀耕火种情况下还能抒写出《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阳气而思女”,春风化物,少女怀春思归。男女生命体验里的悲悯、倾诉、归属溢于言表。”以《诗经》为源头的现实主义作品就是一部劳动的史诗。劳动能使人体格强壮健美;同样劳动使人的思想精神富有生机,充满活力。我们的先人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过程中,他们在艰辛的劳动中追求生活的诗情画意和思想精神的寄托,于是文学便产生了:广阔的原野成了他们文学创作的画版;他们在与人协作的生产劳作实践中,于是产生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他们在困苦劳动中产生思想矛盾和对劳动终极价值的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这是我们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指南。我们的文学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文学创作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注重内容、形式和技巧的创新。 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文学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应始终坚持的基本的文学立场、创作方向和基本的创作原则。我们的文学创作要关切国计民生,关切人民群众的冷暖饥饱和喜怒哀乐,关切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需求,这应是文学的使命和文学生命力所在。
现实生活是滋养文学作品的土壤。人们感知或火热或冰冷的现实, 唯有劳动,才能使人摆脱现实问题的困扰,实现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人类创造了丰富的劳动产品,于是阶级剥削和压迫就自然就产生了。劳动分配不公,人们就会面对“不患寡而患不公”的残酷现实,痛斥贪婪嗜血成性的“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三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人们将贪婪腐化的饕餮者比之为硕鼠,他们憎恶对立情绪必然产生,批判的锋芒直指私有化的阶级剥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有了苦难的现实生活,人们必然要有寻找温暖心灵的精神绿洲。我们的先人在物物交换中碰撞出理性的爱情火花,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氓》中有名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脱)也”。这种数千年前早已有的追求人格平等、保持理性头脑的健康的爱情观,对我们当代的饮食男女更具有警醒的积极意义。
当生存成了我们人类的第一需求,那么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交织、碰撞、归属等问题,这自然成为人生存的精神动力和对美好人生、幸福生活的向往。青年男女便渴望在平等人格中苦苦追求自由奔放的人生,有了情感精神皈依,酝酿成诗便是《蒹葭》和《采薇》。一脉相承的还有《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时间跨越几千年,读这些文学作品,怎不令人怦然心动、眼神润泽、性情通达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的文学首先强调创作者的人民立场:为劳动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文学创作者必须脚踏实地,胸怀天下。作者有了家国情怀,然后才可能去仰望星空。一切脱离最广大劳动人民的作品是经不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一切未脱离低级趣味、甚至闭门造车、不能走心的文学作品是最没有生命力和纯粹文学价值的。
文学作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劳动而产生。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我们换句话说:劳动创造了人思想精神财富—文学。我们人类改造物质世界和开拓人类精神文明疆域的过程中,文学作品就自然产生了。这符合实践论的基本原则。现实主义写作的思想、方法、技巧自然就产生了。《诗经》中《风》《雅》《颂》的题材,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更富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这就是我们文学功能和表现力的源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我们的文学要关切现实、关注火热的生活,贴近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用老百姓的语言讲好人民的故事。我们的作品要在困苦的现实和理想的生活中找平衡,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是独立思考、个性化创作的典范,是审美艺术的高级创造。优秀的文学作品绝对不是空洞的图解政治和现实人生的标签、口号,而应是创作者必须扎根人民的苦难(幸福)的生活,要写出接地气,为老百姓鼓与呼的现实主义作品。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便是明证,这样的作品是一个时代无法逾越的里程碑,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典范。
从这个意义上说,脱离“载道”功能,吟咏风花雪月和粉饰生活的文学作品只能是一种对生活的艺术图解,而并不能受广大人民欢迎和尊重的。真正让人民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文学作品应是坚定现实主义立场,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需求,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肩负起塑造人、凝聚人、鼓舞人、引领人的历史责任,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有灵魂、有思想、有温度;这样的文学艺术才有文学价值和生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丫文苑】王宇鹏,男,汉族,1975年9月出生,陕西商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商洛作协、评协、诗协会员,《九天文学》“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麒麟书会副会长。2021年10月诗歌《错位》获“鲁迅文学创新银奖”,2021年12月散文《故乡的童话》获《当代文学家》“瑞冬杯金奖”,2022年诗歌《生命》获《当代文学家》“星夏杯”一等奖,2021年被《九天文学》杂志社评为“优秀作家”,有50余万字的作品在各类纸刊媒体发表,代表作有《稻湾记忆》系列。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天乐:13991678287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