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现代修订版)人之规
【原作】清康熙年间 李毓秀
【清代修订】乾隆年间 贾存仁
【现代修订】和谐中国网 李耀君
总叙

弟子规 圣贤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与子 一起学 家庭睦 天下和
一、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慎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善巧劝 终无怨
亲有疾 即请医 昼夜侍 不肯离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视逝者 如视生
孝父母 百善先 仁之本 莫等闲
二、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须谦恭
路遇长 疾趋礼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车 乘招手 过犹待 目远送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三、谨

朝起早 夜眠适 老易至 惜此时
晨盥漱 理床屋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免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烟酒 烟酒态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躬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四、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多少 视场合 惟其是 勿巧舌
刻薄语 污秽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是非事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五、泛爱众
对众生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服 非言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重 非貌华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勿报怨 报恩长
待从属 身贵端 多关爱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六、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凡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近 百事坏
七、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身不正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位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损 即补之
非益书 坏心志 蔽聪明 摒勿视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2006年以来李耀君与时俱进修订了被誉为“大众国学,伦理经典”的《弟子规》——《人之规》。2009年以来在全国联合包括台湾在内的各类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向社会各界赠送“现代修订版《弟子规》”百万余册;应邀到各地机关、学校、企业等演讲《中华传统文化缔造幸福人生——国学及弟子规中的人生智慧》两百多场,效果良好。邀请的单位有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医院、部队、监狱等各行各业。
在海峡两岸文化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等引起强烈反响广泛关注。李耀君也先后荣获“中华经典贡献特别奖”和“孔子国学传播奖”等,“中央电视台”和《联合国友好画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李耀君率和谐中国网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倡议:全民学习《弟子规》,家和国和天下和。用他修订的《弟子规》总叙中最后一句所说的,就是:“亲与子,一起学,家庭睦,天下和。”
“和谐中国网总编辑、《弟子规》现代修订者、和谐书院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韩中学术文化交流协会顾问”等,“倡导黄帝生日农历三月初三为‘中华父亲节’,黄帝正妃嫘祖生日农历二月初十为‘中华母亲节’,孔子的生日公历9月28日为‘中华圣诞节’”。
从《弟子规》成书到现在,时间大约过了300年左右,作行为规范应该与时俱进;同时《弟子规》本身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贾存仁在康熙年间李毓秀《训蒙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的。
从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取消学校的读经课程起,中华传统文化在体制内的系统教育已经断档百年有余。我们现在许多成人见到《弟子规》,就说拿回去让孩子好好学习,其实绝大多数成年人也没有学习过。可以说,今天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根源均在大人,因为家长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品德形成主要在家庭。为了消除许多人把《弟子规》误会为仅仅是小孩子的读物,李耀君给它加了一个别名叫作《人之规》。
2009年5月以来,在包括港台在内的许多爱心企业、学校、党政机关、社团机构等支持赞助下,李耀君将自己修订的《弟子规》——《人之规》印制成册向社会广泛赠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已向社会各界赠送了百万余册。与此同时,许多单位还邀请李耀君前去讲授《弟子规》等国学课程,作《中华传统文化缔造幸福人生》和《国学与弟子规中的人生智慧》等报告。而且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他先后两次应邀去宝岛台湾他到台湾讲学。台湾孔子学院和韩国韩中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分别聘他为特聘教授和顾问。
凡有人,必有人生;凡有人生,必有人生规律;凡人生规律,必有人生教育。
从《训蒙文》到《弟子规》,再到《人之规》,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着……
“与时俱进”二十六处
李耀君说,修订《弟子规》并不是因为它存在错误,而是其中的有些内容与现时代不相适应,个别地方是文字上不很严密。他总共修订了26处。
在26处修订中,李耀君将“报怨短,报恩长”改为了“勿报怨,报恩长。”他说,“报怨”这种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对双方的身体和工作都没有好处,甚至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如果人人都报怨的话,我们的社会就没有了正气和阳光,所以应该倡导大家“以德报怨”,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个字的改变就可以从行为规范上扭转众人的心态,促进和谐。”
“泛爱众”部分将“凡是人,皆须爱”改为“对众生,皆须爱”。即把“泛爱众”的“众”由“众人”推广为“众生”,包括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这样即吸收了道家和释家的思想,也体现了我们今天讲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改后也与“总叙”中的“泛爱众”相呼应。
还在“总叙”部分和“入则孝”部分各增加了一层意思,即“亲与子,一起学,家庭睦,天下和。”这一句点明了只有通过父母亲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才能更好地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否则,只让孩子学习,而大人习气不改,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全国许多地方的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学习《弟子规》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陕西澄城县教育局为全县5万名中小学生人手一册,并邀请李耀君在县电视台教育频道系统讲授弟子规。山东郓城县高级中学为全校6000学生人手一册,并邀请李耀君作了两场报告。印光大师故里合阳县甘井镇为全镇6000户群众每户一册,全镇的上访率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在全县最低。北京汇通汇利公司董事长胡小林学习《弟子规》后,将其作为企业的文化理念来教育和管理员工,员工爱岗敬业,效率提高,销售增加,并且公司生产的产品销售到哪里,《弟子规》的宣传就会跟到那里,许多企业纷纷派人去公司考察,邀请董事长介绍经验。福天下电子商务公司在公司成立伊始,就用《弟子规》教育员工,并向社会广泛赠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等等。
近几年来,李耀君通过“和谐中国网”把《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广泛宣传,自己也常年在全国各地讲课、赠书、赠书法,虽然较为辛苦,但是乐在其中。
2012年,他把学习传统文化的体会和人生感悟撰写成“人生修炼三部曲”(修身-明道-放下)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分别为,《修身歌》:“诚意正心修身始,心起于善吉随之。积善成德圣贤心,厚德载物家国治。”《明道歌》:“人生之志在明道,做人之道根在孝,生财之道在于舍,健康之道平心造。”《放下歌》:“众生千千万,世事万万千。万事一念间,放下天地宽。”他说,特别是其中的《明道歌》和《放下歌》中的“万事一念间,放下天地宽”等诗句传播更为广泛。
“现在党中央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多的人也在学习和弘扬中华儒释道传统文化中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都能与参与到弘扬《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都成为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共同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助力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