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朋友带我去了一次西安北郊,说是在蒙古包里吃正宗的内蒙古烤羊肉,喝马奶酒,十分过瘾,我才不信,但进去之后果然见到两个蒙古姑娘两手敬起哈达,一边歌唱一边端起马奶,让我十分激动,不过后来不知啥原因,听说这地方关门了。再后来才知道这个地方叫宣平里,它位于西安市北郊,是一个复古式集旅游、餐饮、歌舞、书画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人文景观。

我不知道外界是否有人知道宣平里,但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我是第一次听说这地方叫宣平里,估计外界很多人都不知道了。然而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在古时,宣平门就是汉长安城东城墙北边的一道城门,这宣平门的遗址也就在今天的未央区楼阁台村。

今年十一月初的一天晚上,久居西安的湖南人张峪鸣,说是带我去见一问姓杨的朋友,他想让我见识一下他的神奇。于是,作为中军2781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杨延平就与我谈起他的社区综合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经济规划、城乡品牌产品推广等等。不过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一屋子的奇石、文玩和书画,连做消防的企业家牛扩凯,以及刘总、李总、田总、马总等,都纷纷纷为杨延平书记翘起了大拇指。

据说汉朝的时候,为了提升城防的安全等级,宣平门由前后两重城门构成,最外边的叫东都门,所以民间也把宣平门叫做东城门。宣平门是汉长安城的重要城门之一,进入城内将贯穿城区北段的大街,因为出兵东征打仗或者远征归来的将士都从这里出入,所以宣平门也有美好的寓意即“宣告平定”。汉代的时候民居与商铺是要进行分开的,民居的话是用“里”来做单位的,比如尚冠里、宣明里、昌阴里等等,这些民居也大都分布在长安城的北部,其实就是靠近宣平门这边。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建设的宣平里小镇,其实就是将汉长安城的“里”文化与民俗进行从新的恢复和传承。

前几年,当地村民投入巨资建设的宣平里都市田园综合体位于汉长安城西北宣平门遗址,西安市丰产路与朱宏路十字西南角,距西安市政府仅2公里,距西安高铁北站3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车程约25分钟。

景区大门建筑仿大明宫样式,景区内有小吃街、小戏台、喷泉等。有一些店面被喜爱传统艺术如雕刻、斫琴等等的人士租借,清净之境,正好可以安心做事。

景区里有一家新疆餐厅,不论是烤肉、大盘鸡、炒馕、羊肉火锅等等新疆特色菜肴还是炒各种素菜、甚至是疙瘩汤,样样口味香喷喷,边吃边由不得啧啧称赞!
依据汉长安城史实资料,公元前33年,“王昭君从宣平门出城出塞和亲,她为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和平稳定,自请出塞,对中华民族各民族融合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昭君出塞,宣平和亲”故事的挖掘,宣平里景区一部大型实景舞台剧《王昭君》从2019年五一小长假开始,每天下午4点在宣平里景区精彩演出。本来大型实景剧《王昭君》的成功上演,不仅提升了宣平里景区的知名度和文化独特性,而且通过全方位打造“王昭君”这一地域特有的文化遗产,使宣平里成为大西安汉文化的一张名片,可惜不知啥原因,后来演出就停了,周边生意立马冷清了下来。

其实,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自此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汉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把这样的故事用现代文艺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绝不亚于如今大唐芙蓉园的人造景观视觉效果,为什么要关掉呢?

据陕西湖南商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如今的宣平里不仅是一个以汉文化及都市农业为主题,集汉文化展示、交流、体验和新型都市农业展示、瓜果采摘、观光体验、娱乐餐饮、赏石交流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园区,更以其景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距西安市政府仅2公里,距西安北站3公里,离机场高速出口2公里,是广大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其中2021年度西安宣平里石友沙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石友收藏者和爱好者,伴随着赏石活动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促使了展会的更加活跃和交易,另一方面,成千上万全国各地奇石收藏家、石商、观赏石爱好者的光临和交流,将成为陕西文文旅游产业朝着更高更广方向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有关部门为何迟迟不能添一把火让其壮大起来呢?

古城西安,不仅需要原汁原味的古色古香,更需要现代都市的浪漫与时尚,如何二者巧妙地融为一起,值得人们三思。(李长征)

【李长征简介】
我国著名品牌策划专家、资深媒体人、影视编剧导演、作家、中国人民大学休闲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0年以来,先后被160多家中央、省市各种协会、商会、研究会聘请为高级专家顾问、名义会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