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颍水河畔读书声(散文)
刘西安
《周口颍水读书会》周口人都知道,读好书,写好文章,搭建读书平台,加强写作交流,分享会员作品,研讨、评论会员作品,推荐会员的作品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读书会是周口文学爱好者的摇篮,作家的梦工厂。这也是《周口颍水读书会》的宗旨。

游学献写了很多的古典诗词,妙笔生花,文采斐然,有云卷云舒的怡然,花开花落的洒脱,他是清淡文人雅士的代表。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参加了“周口颍水读书会第二次会议”,写了一首七律《参加颍水读书会感怀》,至今记忆犹新,他写出了现场的盛景,也写出了会员的心声。把文人的清高和人品,写得美好高尚。读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读书让我们享受生活,获得快乐,让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知识是无价之宝,拥有它就等于我们拥有了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书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读书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三川际遇颍河风,载道为文亲力躬。格物有恒书有味,致知无厌志无穷。”游学献老师提醒我们,读书,是在与一个人灵魂对话。写作,是一场扣问灵魂的敬畏。我们在一次次读书、写作的交流中,沉浸在你来我往的字里行间,珍藏于心灵深处最浓的情思,把我们相遇的美丽写成今生无悔的完美。“贵宾益友华庭聚,诸子百家今古通。修业一时学总浅,终身拾贝品自清。”他告诉我们,知识充实了自己,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才能成为文人笔下的诗,画家笔下的景。书是明灯,能照亮光辉人生。读书的意义在于获得智慧,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眼界,书的海洋里,领略不同人物的伟大精神世界,看事情的眼光就会变得宽容、平和。精神层面的提升、生命的拷问、读书的培植、写作的供养、对万象万物的精神参与,才是这首七律艺术性的核心。
《悟秋》“今已萧疏十月秋,夕阳向晚意难酬。云山远近分阡陌,烟树微茫接豫愁。”读着他的诗词,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打磨,收获了一缕秋的沉淀。喜欢在文字中追溯远古,在文字中憧憬未来,在文字中走进秋天的世界,在文字中倾诉自我的情怀。在文字中静听风吹叶落,在文字中遥望陌上花开。文字,生命中一条岁月的河,在沧桑中流过,与真善美同在。“鸟向枝头催笔韵,梅从花外渡方舟。俗尘自有怡心处,何惧芳华付水流。”心灵如秋天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我们穿过风雨,长出了坚强的羽翼。不把幸福与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从内在修炼自己,配得上这波澜壮阔的一生。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被他人打乱行进的节奏,走在自己的道上,累了停下来,看看风景。

《中秋节有寄》“节续中秋共广寒,金波律动万家欢。风生桂子香犹在,月照荷灯影自怜。”欢度中秋,沉醉在季节的转角,我们沁着花香笑看流水,倾听花落,所有的日子都弥漫着幸福的香,所有的岁月都溢满了相思的暖。一往情深深几许,执手相看醉流年。一段清远的时光,夹在岁月的书笺里,以菊花秋月为曲,用人间烟火填词,掬草尖凝雾,嗅枝叶芬芳,在一盏茶的柔情里,诉说着光阴的淡定,在一首曲的旋律中,体味禅意人生,在生命的空白处感悟中秋。“几度流年增愧意,心牵故里念家山。八月高天堪寄语,拈词落笔静思贤。”走过了春的绚烂,走过了夏的葱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静观金秋,虽不言不语,却在心里感悟,不是寂寞,只是想独自蹲在时光的角落里,细数流年过往,感悟人生无常。剪一段秋色润笔,和一瓢秋雨落墨,在这段安静的时光里,我在浅书思绪,微笑,流年,寄语,思贤。沐浴着秋雨的洗礼,聆听着秋风的呢喃,踩着一地的秋雨落桂,心中盛满了欣喜。时光像河流般从指间悄悄溜走,匆匆远去,行走在岸边,一路捡拾、一路遗忘,不觉间,得到许多也失去很多。
读游学献的诗词,文辞典雅,飘逸洒脱,对仗工整,意境优美,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贴近生活,诗才会有活力。诗高度概括意境,形象生动的反映现实生活,将所要表达的感情事理具象化,形成鲜明生动的画面。诗的语言,精炼、富有韵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