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仪马鞍
——琴歌发源地之一汉川马鞍山
文║吴雷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汉代应劭《风俗演义.卷六.琴》“今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琴歌则是由古琴演奏者边弹古琴边演唱歌词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最早有文献记载琴歌的是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
钟仪(生卒年不详),芈姓,钟氏,名仪,春秋时期楚国郧公,中国古代最早的古琴演奏家。
钟仪抚琴操南音,琴音分不了南北,唯琴歌因地域文化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才能分辨出南北风格的不同。钟仪世代为宫廷乐官,封地在郧(今湖北安陆附近地域),食邑汉川钟离城。根据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三》“谨按左传 鲁成公七年 郑人囚楚郧公钟仪 献于晋九年 晋侯归钟仪于楚后七年 晋三郤始害伯宗 子州犁奔楚为太宰 盖成公十五年也 然则 楚有钟氏久矣 昭王乐尹钟建乃仪之后 而子期又建之孙 皆非出自州犁之后 正合为钟离氏祖而昧 子接虽为钟氏 亦不得为钟氏祖今宜 曰 钟仪之先仕楚 以所食邑为氏 则姓系明矣。”
钟建为钟仪之后,钟子期又为钟建之孙。《左传.定公.定公四年》“王奔郧,钟建负季芈以从。”楚昭王逃往郧国,钟建背着楚昭王的妹妹季芈一路历经磨难,并最后迎娶季芈成为楚国乐尹。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当年的钟子期,一直生活在隶属汉阳府的马鞍山脚下,距离汉川马鞍乡政府驻地也就几十里的距离。汉川古属郧地,楚国三大钟姓名人,与汉江一水相连,巧的是皆与湖北汉川有关。
另现今存世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代词人姜夔创作的琴歌《古怨》。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祖籍饶州鄱阳,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因父姜噩在汉阳县令任上病逝,在六岁时便投奔嫁于汉川山阳村(系现今马鞍乡白湖村)的姐姐,一直生活到二十七岁才离家后定居浙江湖州。他的诗词清空骚雅独树一帜,歌曲韵律也别有风味,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其中《古怨》即出于此,此曲曲调凄婉,将诗人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的蹉跎人生抒发的淋漓尽致,尽显琴歌的魅力。姜夔自小随姐姐四处求学,正是在汉川山阳这一段艰难的人生历程,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一代词曲大家的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印证,正是这些琴曲名家的终身执守传承,其悠扬琴声艺术与汉川的山水美景相辉映,才得以使琴歌艺术在这片沃土上绽放出恒久的光芒。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