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吕佛庭大师的一段难忘交往
崔贵友
提起泌阳县的名人,大家都会如数家珍似的必然说到吕佛庭大师。他1911年出生于泌阳县双庙街乡夭庄村,1934年7月他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科。4年毕业后,他效仿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中国名山大川的作法,遍游国内名山大川。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以后走上绘画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8年,因他一位族叔在台湾一个学校教书,就邀请他到台湾这个学校教美术。因大师喜欢旅游,想到台湾看看也不错,就去了台湾,可是想不到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严禁两岸人员往来。从此吕大师就与大陆妻儿海峡相隔,孤身一人。从此,潜心作画,凭着他在大陆作画游历的雄厚功底,画作可谓日渐炉火纯青,他与张大千、徐悲鸿一样在世界画坛占有一席之地,大家也以泌阳出了这么个大画家感到无比自豪。
我与吕大师不亲不邻,怎么会同身在台湾的世界级画坛大师扯上关系呢?这还得从199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泌阳县展览馆说起。为了宣传我县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迎接全国食用菌大会在泌阳县隆重召开,鼓舞泌阳全县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县委县政府领导决定在泌阳县电影院东边新建成的泌阳县文化馆2楼布置一个占地200来平方米的展览馆,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了泌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来完成。当时我是县文联主席兼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任县委书记徐群才当面向我交待任务,说一定把这个永久性展览馆搞得豪华大气,内容详实,让人看完展览馆能对泌阳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文联人员很少,只有张书卿、梁和平、王娟我们4人,承办如此繁重紧迫任务,压力可想而知。在设计布展时,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我们很难完成的任务。规划展览馆面积200平方米,共分4个大展厅,二三四展厅内容已经确定,唯有第一展厅内容确定不下来,进门是4张到过泌阳的省委书记以上领导居中的照片,巨照后面就是一个4米见方的泌阳巨型沙盘,泌阳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东西墙分别挂泌阳风景名胜,巨型灯彩,紧接北面正墙下是一个通往二三展厅的通道,再挂灯彩影响人员走动,但又不能空着,挂什么呢,大家提出挂一张名人山水画最合适。整面墙上下宽4米多,东西长七八米,哪来这么大的名画?说来不怪也不怪,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吕佛庭,只有他的画挂到这里才能够使整个展览馆蓬荜生辉。
可是谁能够请得动这位大师呢,我把我们的想法请示了徐书记。他说,你把巨画在展览馆的重要位置,画的长短内容说清楚,以县长的名义请求作画较妥。于是我马上找到吕佛庭在泌阳的亲人,拿到吕佛庭在台湾的地址,把一封由县长亲自签名的信函寄给了台湾的吕佛庭家中。
时间没过几天,我就接到吕佛庭大师的回信,他同意作画,并要求我多拍几张泌阳山水和风景名胜的照片邮寄给他,以作为作画你的参考。我把盘古山、铜山、白云山、宋家场水库、泌水河的全境、特写及剪辑照片邮寄给他。我特意嘱咐他不必受十月一日正式开馆时间的约束,因为这段时间正逢盛夏,你又年老体弱,不管啥时间画成就行。可他于9月初就把巨幅山水画邮寄给我,又因泌阳2家装裱店不能装裱这么长的名画,我就又背上又长又重的名画到郑州市有名的装裱店进行装裱,于展览馆正式开馆前把巨幅《泌阳盛景图》装在展览馆大厅的正面墙上。
展览馆正式开馆以后,观看展览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有时连续讲解,两个在编的讲解员喉咙都使哑了,县城不少中小学校师生集体排队参观,省市领导和外地来泌开会参观考察人员都必来参观学习取经,重要客人徐书记亲自担任讲解员。当然众多参观者中,不乏书画爱好者的身影,他们仔仔细细审视吕佛庭大师的构图和笔法,他们感到从全图看,里面都有白云山、铜山、盘古山和倒流泌水河的影子,仔细琢磨又不像,这种似像非像、朦朦胧胧的感觉是吕大师把对家乡巨大变化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据展览馆登记簿不完全统计,短短两年时间内来馆参观的人数达10万多人次。展览馆如此的受欢迎,吕佛庭大师的泌阳盛景图功不可没,此画也成了展览馆的镇馆之宝。
吕佛庭的巨画挂上墙以后,我把整个展览馆的效果图以及络绎不绝的参观人流照片邮寄给吕佛庭,他表示非常满意,随信给我寄来一张他近期拄着拐杖的照片,照片北面写着“贵友先生惠存”的亲笔题字。为了表示对吕大师的感激之情,我到香菇市场买了10斤上等的干香菇和10斤湿香菇邮寄给台湾吕大师家中。时间不长台湾邮局把香菇退回,理由是香菇怕有寄生害虫传播,再想给他邮局些生活补助费,一个是此画是个无价之宝,郑州市装裱师傅说,此画价值百万,况且县政府拨给展览馆的施工费根本不够。实感无奈,我就邀请吕佛庭大师回泌阳探亲时一定盛情款待。这时候他的身体已每况愈下,不便应承,我总是感到欠了吕大师一个天大的人情。直到2002年我退居二线,离开了展览馆,这种心情才算释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