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与兄长的诗笺
一封家书(组诗)
-
一
展笺犹见兄在前,一纸锦绣是良言。
字字句句如珠玑,笔抒胸臆意万千。
九秩有二体硬朗,精神矍铄更无前。
读罢方知兄之情,睿智才学令人赞叹。
二
耄耋之年精神好,神清气爽愿挥毫。
洋洋万言意不尽,滔滔不绝见风骚。
一生阅历真宝贵,真知灼见世间少。
常看常新常践行,永生不忘要记牢。

三
千山万水隔不断,兄弟手足情深远。
梦里相见常笑醒,披衣坐起五更天。
思前想后真情意,肝胆相照彼此间。
一行诗句寄远方,声声祝福体康健。
四
一生聚少离多,常挂思念为何?
只缘同为手足,心中牵挂难舍。
一声问候祝福,一片心意多多。
如面如声如话,彼此彼此您我。

五
一年春夏与秋冬,无时不想见真情。
遥望北国多思念,但愿兄长多保重。
为人仁善多长寿,志向高远老寿星。
勤谨做就平生事,雁过留声人留名。
六
一生志气昂昂,如今四世同堂。
尽享天伦之乐,心情无比欢畅。
家庭和睦美满,儿女孝顺敬仰。
一日三餐鱼肉,顿顿肴美酒香。

七
三兄嫂,已仙逝。
兄长闻,莫悲戚。
人生老,必然逝。
是规律,难拒矣!
八
双手没有缚鸡力,故而书信少又稀。
字体潦草难通辨,词不达意费心思。
生动妙趣因此少,味同爵蜡无生气。
一枝一叶总关情,将就读之莫介意。

九
书至未复迟复信,只让兄长多挂心。
但愿兄长多谅解,手足之情意深深。
书信往来数十载,彼此交流心相印。
虽说彼此相隔远,一笺情意重千斤。
十
啰哩啰嗦,写了许多。
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形式不同,风格有别。
今日尝试,不知否妥?

献给一位九十五岁高龄之老人
一
白色长髯一寿翁,两眼不花耳不聋。
腰板硬朗体健康,登程脚下疾如风。
一生劳作不停歇,粗茶淡饭伴终生。
乐善好施乐助人,仁者爱人一寿星。

二
一生淡泊不慕名利,凡事亲为不遗余力。
劳动生产一把好手,勤俭持家有道堪一。
从来不慕山珍海味,粗茶淡饭始终如一。
爱好阅读博古通今,思维敏捷勤于动笔。

读兄长的一封家书有感
一
一封家书说来真长,字里行间真情激荡。
人生往事娓娓道来,令人感动不禁回望。
一生虽然远隔千里,手足情深心中难忘。
书信来往经年累月,互致问候以诉衷肠。

二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求学路上奋力拼搏。
一考两校榜上有名,泰安师范萃英中学。1
谁知天公不遂人愿,“七七事变”校迁南国。
家中无力供其再读,回家种地一度岁月。
注:1.在当年的报考中曾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泰安萃英中学、以第三名的成绩被泰安师范录取,最后终因家中经济条件不允许而选择了入泰安师范就读,(当时在泰安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穷师范,富萃英,小白脸子上三中。)但因“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南下泰安,学校被迫南迁而辍学回家。

三
早年逢灾闯关东,异地落户几度穷。
日伪时期遭蹂躏,为求生存几逢凶。
赶走豺狼灭虎豹,迎来山河一片红。
一生永远跟党走,人称泰山一棵松。

四
兄长一生走南闯北,颠沛流离无怨无悔。
阅尽人间无数人事,足智多谋善断真伪。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通古博今超前思维。
一生明白活在当下,仁者高寿年近百岁。1
注:兄长生于1923年7月4日,逝世于2017年11月,享年95岁。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华夏文学》是一个面向全国爱好文学创作者的平台。作品力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生活,歌颂美好,传播正能量。作品形式不限,字数最多在3000字左右,诗词为3_5首。但要求为原创作品。禁忌剽窃、抄袭,违者,文责自负。敬请广大文朋诗友踊跃投稿。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投稿微信13853840219。
投稿邮箱:fclongshansh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