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爱如山
文/阳许萍
我一直想好好的把我的父亲叙之笔端,奈何总感觉写的不够深刻,不能把父亲的爱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辜负了父亲的一生辛劳与夙愿。父亲是亿万父亲中的一个,平凡却又伟大。他对于我来说,是世上最伟大的父亲,是我的天,是我的地,他给了我所有的爱与包容。他就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指引我正确的方向。
一. 父亲的能干
父亲是个聪明要强的人,从小就这样。身在农村,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父亲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七十年代初期,还未分田到户,靠挣工分吃饭,能说会道的父亲当上了村干部,如何提高产量?如何分工明确,短时效产生最大效益,成了父亲每天思索的问题。每天他出工最早,还得负责把所有的人召集,出人挣工分,逢年过节有不有肉吃,全靠工分说话。父亲是个笑星,一肚子的幽默笑话,常常惹得众人笑得是前仰后合,苦哈哈的日子,也就不觉得难捱了。父亲又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有事,第一个到场的肯定是他,忙前忙后,为大伙解决问题,他成了大伙心中的智多星领导。
真正体现父亲的能力是在分田到户后,所有人摩拳擦掌,意欲在自己家的责任田里好好的干上一番,等着秋收季节粮满仓满。那时候农民种二季水稻,春季种的水稻基本上是上交国家粮仓,所剩无几,只有秋季水稻留做一家人过一年的储备粮食,要想靠种田发家致富,基本上是无望。父亲并没有像村人那样墨守成规,守着几亩田过日子,他思来想去,农村能靠什么更挣钱,那时候碾大米要去很远的地方,一来一回,耽误时间不说,还加重了许多负担,父亲想着这是一个商机,便在村子里开了一个碾米、碾糠厂,其实也就是建了一个简陋的瓦房,买了二名机器,一台为人服务,一台为牲畜服务,一开张,生意居然好的没话说,村子里的、邻村的人们都络绎不绝的担着二箩筐的金灿灿的稻谷,踩着小碎步,肩膀上的扁担颤悠悠的,迎着党的和煦微风小跑向碾米厂,遇上碾新米尝新的时候,经常顺着马路边,箩筐队伍排得老长老长,白天一天碾不完,还得开夜工,那一身身的汗,一身身的灰尘,皆召显着农村的艰苦生活。父亲收费便宜,十里八里乡邻都愿意赶往父亲的碾米厂,生意越做越好,陆续又添置了榨油机,赖以生存的米啊、油啊,都靠自家种,收获的季节就像过年般喜庆,煮上一锅新米,买些荤菜,配上父亲榨好的菜籽油,炒上几个拿手菜,祭拜祖宗,神灵,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大丰收,这就是农村延续多年的习俗——尝新,小孩子除了过年另一个欢喜日子。
二. 父亲的智慧
父亲是个凡事爱问为什么的人。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只读了高小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加上他的能言善辩,在村子里也是个让人竖拇指的人。乡里设立一个农电站,每个村里需要一个电工师傅,因碾米厂需要加工,电路都是父亲一手捣鼓好的,积累了一手的经验,通过层层筛选,父亲脱颖而出,成了村子里头名副其实的电工师傅,哪家线路问题导致停电的,父亲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导致变压器跳闸,又或者是电线碰撞一起烧毁导致停电,父亲背起二把上电线杆的钳子,义不容辞的登上几十米高的圆而滑的电线杆俢理被烧毁的电线,人站在底下朝上看,都望而生畏!那时的高小生相当于现在的初中生,当时还算有点文化的父亲并没止步不前,他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很喜欢看书,经常拿起我们的教科书学习,日积月累,他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历史,能说许多典故,说得绘声绘色,有些书上沒有的,我都听得入迷。父亲不仅求知若渴,也要求自己不断上进,在农电站上班不久,他就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了一名光荣的党员,还时常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时间,改变命运唯一的机会就是读书。
三. 父亲的远见
农村人家大多吃口多,孩子初中毕业就可以抵劳力干活,为家里卸负担赚钱养家糊口了,我们同龄的人90%都辍学回家接替父母干农活了。但父亲却不这样想,他从小吃了很多的苦,不想让我们再像他一样没有知识,在农村受苦一辈子,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父亲把所有的心血倾注在我俩兄妹学习上。我们家的餐桌上除了妈妈额外给我与哥哥煎的荷包蛋,永远是清一色的小菜,什么季节出什么菜,我家餐桌上就顺应着季节的变化,小菜有所变化。省吃俭用凑成了无数的学费。父亲的卓远见识,让我们学业有成,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父亲的爱如山般厚重!承载着我人生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理想的蓝图,我爱我的父亲!
作者简介:
阳许萍,笔名尘若,爱好诗词歌赋、旅游,在文字的海洋里,一抒心情,让世界变得更色彩斑斓,每天清晨,推开窗户,诗和远方就在眼前,常在矿报发表小型散文类,在媒体平台发表多篇散文及诗歌,现为《都市作家》的专栏作家。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