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简介】
陈文忠,笔名陈白,福建福鼎人,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福建公安作家协会会员,宁德市作家协会会员,海上仙都文学社入驻会员。擅长哲理性散文,近年来在全国各类媒体、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00多篇,深受好评。

娇贵如花的大黄鱼
文/陈白
(一)
大黄鱼,是我打小的认识。在我的记忆之中,当年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读幼儿园去海防部队探亲,我父亲在海防部队当首长,我这个首长儿子去慰问式探亲时认识的。
在海边,那时恰逢大黄鱼大丰收的季节,只见码头上横七竖八堆满了黄鱼,按那时的叫法是“黄瓜鱼”。在我的印记中黄瓜鱼的价格很低廉,好像才七、八分钱一斤,老爸买了好多用来煮面条给我吃,虽然我人小,但是那种纯天然的美味佳肴让我欲罢不能。那一段时间,野生黄瓜鱼几乎就是当饭吃。现在想来,那些野生大黄鱼对于如今咱们普通人来说的确是过于奢侈了,实在无福消受。因为现在野生黄瓜鱼一斤1000多元,深海养殖的一斤100多元,一般养殖也要大概15元一斤,我们能够消费一只养殖大黄鱼,就已经很不错了……
据了解,大黄鱼是我国东南沿海特有的中下层洄游经济鱼类,体色金黄、唇部橘红、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我国海洋4大主捕鱼类之首。

(二)
据说,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国大黄鱼年均捕捞量约十几万吨。1973年底,全国5000多对机动大围网船在吕泗洋中心渔场捕捞越冬大黄鱼二十多万吨以上,围捕产量是过去年平均产量的2倍多。当年大黄鱼丰收后,黄鱼多得在沿海地区只要几分钱一斤。家家户户大黄鱼该腌的腌、该晾干的晾干,做成黄鱼干方便长期保存。鱼鳔丢在土墙上晾干,糊了一墙的鱼鳔春节取下来做成糨糊贴春联,不知是奢侈还是浪费。我有时感叹,是过去的生活好,还是当今的生活佳,答案应该是毫无疑问的,肯定是实现了现代化的现在,这就叫作“此一时彼一时”,也就是不可同日可比,因为我们一定要用综合的标准来衡量,这样才不会看问题出现偏差。
曾经,大黄鱼,是大自然馈赠给沿海地区渔船民的口粮。20世纪60-70年代,每年鱼季,海面上都有千余对小船在官井洋等海域捕捞大黄鱼。丰收之时,浮起的大鱼将网顶出水面,站上三四人而不沉。我们闽东地区还有组织船队向舟山渔场进发捕鱼。
“码头集市相镶嵌,船前黄花逐浪飞”。 形象描绘了当时渔民捕捞大黄鱼的景况。然而,凡事都要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必然要受到度的惩罚,大黄鱼也跑不出这种度的范畴,因而后来就导致东海大黄鱼资源枯竭濒临灭绝。

(三)
事物的两面性在大黄鱼这件事的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面对东海大黄鱼资源枯竭,给沿海地区渔民生活水平也一度造成不可或缺的影响。
为了保持持续发展,闽东人民向科技要产量,于是科研人员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研究大黄花鱼育苗,使大黄鱼获得了重生。据相关媒体报道,刘家富创造了一个奇迹,被业界誉为“大黄鱼之父”。从先前濒危到如今重回百姓餐桌的大黄鱼已连续7年蝉联我国养殖规模最大和产量最大的海水鱼类,仅2020年全国大黄鱼养殖产量超过25.4万吨。
“发展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在哪里”,在1990年,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实现百万尾规模;1995年,大黄鱼生长速度慢的难题被攻克,大黄鱼网箱与池塘养殖的全套技术路线形成,养殖户试养获丰收。而1997年武警边防部队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在三都海上养殖的集中区域建立了警务室,当时任职宁德武警边防支队新闻干事的我深入到三都海上警务室采访,撰写的新闻稿件《海上田园派出所》被中新社、中国改革报、边防武警报、福建法制报、闽东报等媒体报道,一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被福建武警边防总队、闽东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这也是该警务室后来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模范派出所海上110的雏形。

(四)
人工大黄鱼养殖的成功,给百姓的餐桌又重新增添了美味。从此,我们寻常百姓也成了享用大黄鱼美味的有福之人。
唐代诗人杜甫也以《黄鱼》为题,写了赞美黄鱼的诗句“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从有珍羞难下箸,真成顿顿食黄鱼。”后黄鱼被代指金条,这无形中显现了大黄鱼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所在。我不知道是巧合,抑或是无独有偶,在这众多的金条中,一般把1两重的金条称为小黄鱼,而10两重的称为大黄鱼。不管是大黄鱼还是小黄鱼,一般平时在市面上都看不到,这都是富豪之家压箱底的储备,轻易不会动用。当时不同地区的大黄鱼、小黄鱼金条,其实际重量上还有有些区别,而价值也会根据重量和成色有所不同。而食用的野生大黄鱼也是同出一辙,是贵人们接待贵宾的珍馐美馔。从古至今,金子也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大黄鱼的寓意不言而喻。
我想,由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影片中那身披黄金袍的宫廷风形象,还有那金灿灿黄金般闪耀的颜色,代表了帝皇家族的高贵及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价值。而当年一网捕到满满“黄金”的渔民们,就宛若感受过坐拥金銮殿的尊贵。

(五)
大黄鱼被称为中国的“国鱼”,早已享誉全球,成为了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由大黄鱼加工成的系列产品出口了美、日、韩等国家,深受普遍欢迎。
中国人很注重物品的蕴意,很多东西都含有玄机和机缘巧合,这据说也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闽东民间素有以大黄鱼作为上等礼品馈赠至亲的风俗,端午节更为盛行。端午送大黄鱼,蕴含美好的期盼。女方家收来黄花鱼,嫁出黄花女;男方家,娶得黄花女,家门满堂春。新婚夫妇给岳父岳母送大黄鱼,意喻长辈延年益寿,夫妻百年好合。鱼是节日餐桌上必备的食材,尤其是年夜饭和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的时候,餐桌上有鱼才算是完完整整,因为过年期间吃鱼有着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而“鱼”呢?还有更深一层含义是我们做人说话做事都要留有回旋的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德大黄鱼养殖网箱约30万口,年投苗量约10亿尾,养殖产量达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拥有大黄鱼养殖、加工、贸易等企业上百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有20家,出口注册加工厂16家。宁德已成为全国大黄鱼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带动从业人员近20万人,行业总产值达上百亿元。

(六)
养殖的大黄鱼,每个人都应该品尝过,野生的就不好说,要想品尝它,也要具备成功学中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只有极少数的贵人才有机会享用,不仅因为她的价格太昂贵,而在于真正野生的大黄鱼几乎绝种,就算是从大海中捕捞而来的大黄鱼也不一定是纯正的野味,很多的是从养殖户网箱中跑出的漏网之鱼,更多的是刻意而为之的人工放养,使大黄鱼的野性大打折扣。
大黄鱼的肉质细腻,汤味极鲜,常常使人们垂帘欲滴,很多“过来人”常挂在嘴边说“想当初怎么怎么的……”,可是世界上没容你想当初,我也想当初没有多吃野生大黄鱼,可是呢?我想人的预知预判能力是有限的,导致很多人活在后悔之中,现实毕竟是现实,存在就是合理,假如你能先知先觉数百年,你简直就变成了“神人”,你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那是梦,面对才是硬道理,面对养殖的大黄鱼不是也很幸福吗?不论是将其清蒸、红烧还是熬汤,其鱼肉都香滑细嫩,的确令人回味无穷。这也之所以为什么大黄鱼自古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大黄鱼浑身是宝,其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而鱼胶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鱼肉。
大黄鱼修长的体态,金黄的身段,带给你视觉的美感,被称之为“美人鱼”不为过, 相传在明朝期间,朱元璋偏爱大黄鱼的美味,还作出了减免渔业赋税的重要决定,大大减轻了渔民繁重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