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笔记
作者 张杨
人生短暂,时间如梭如箭,转眼已是秋天。
2021年的“七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2021年的秋天,似乎比以往让人觉得更丰更爽。
造物主创造四季,并无厚此薄彼,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各擅胜场,四季风光,美态万千。
长空冷月,群雁南归,使人感到萧索、落寞、悲凉。而天高气清,风爽月朗,又会引发明丽、清新、深沉、幽远以至热烈的感触。岂不闻“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传诵;贾岛"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气象宏阔;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朗朗秋月奏出昂扬奋发、情思绵绵的乐章;欧阳修“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一改《秋声赋》里萧索、寂寥的意趣,生机勃勃;王安石写故国晚秋:“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彩舟云淡,星河露起,画图难足。”有恢宏的胸襟,明敞的怀抱。更难忘杜牧《山行》中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月红于二月花。”秋色的浓烈、灿烂、坚劲,对人生的执着和乐观的情怀,沁人肺腑;而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明快畅朗,有催人奋进的风釆。
秋色斑斓。
秋山的深沉,秋水的浩淼,秋林的苍凉,秋空的高邈,秋月的清朗,构成一幅多色色调的画图。把秋比作乡村美人者有之,说秋是一篇优美童话者有之。秋阳耀眼,像金属白的灿白,因而视秋为坚硬明朗的金属季,有时秋又染上淡淡的紫色。卞之琳《波士顿水轩晩眺》写异国之秋:山掩水,水掩山,秋色斑斓,山水消溶,调匀了浓淡。这又是另一种情致。时代、襟怀、心境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使秋色呈现出萧索、冷逸、朴茂、雄浑等多种色彩,它的笃实稳健,美在成熟,经诗意涂染的悲戚更是美得深沉。
秋是怀人思乡的季节,秋是沉思默想的季节,秋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赏秋需具备多种心性,能爱能喜,能悲能愁,能刚能柔,方能把秋色看饱,把秋景赏透。
落叶萧萧是秋之音乐的主旋律,叶黄叶落使人想到中年——人生之秋。黄红驳杂的丰富,取代了绿的单纯,虽明智、壮丽,也有淡淡的失落。
台湾的殷颖“看过一片叶子由树上落下,那样飘逸潇洒,不禁为之神往,它像一只音符挣脱了琴键,如一串诗句挣脱了毫端。……离去时不带走一丝惆怅,那样安祥地、愉悦地离开它的母体,进入了一个生命的崭新境界。”(《秋天.落叶》)
郁达夫写北国槐树像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微丝,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故都的秋》)
殷颖看到落叶的飘逸潇洒,郁达夫感受到落蕊的落寞与深沉。
叶黄叶落,何必惋惜?落叶善舞,你曾经美丽过,不惧怕被遗忘,这是一支秋的奏鸣曲。
到了这大年龄,什么都经历过了,什么都品尝过了,什么都看穿看透了。现实呢,满足了,希望呢,大半渺茫了,这是另一种秋天般的心境。
有人说,有经验的马拉松运动员,在跑过三分之二的路程之后开始加速,中年,正是人生积蓄了智慧和经验的“加速期”。
有人说,中年是生命的中午,人生事业的顶点,只有到了中年,才真正懂得生活,出现硕果累累的收获或奇观。
有人说,中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缓冲带,是登上山顶略事休息徘徊的那一刹那,免得感情上接受不了那突如其来的衰老。
也有人说,中年如满载的船舱在漫长的航道上行驶,如负重的耗牛在浩翰的戈壁上跋涉……中年,是深沉朴素的年华,是扶老携幼的年华,是充满风波险阻的年华。褪尽了浮躁也减少了激情,沉稳之中有无可奈何的惆怅,成熟已经到来,衰老即将出现,刚刚成熟,就将老去,人生之秋是如此壮丽又如此苍凉。
秋无际,味无穷,耐人咀嚼,叶圣陶先生说:“假如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情的梦”。
若将秋比作中年,我微信中的朋友圈,学生群、家族群、文友群等,中年人居多。拙文中摘录堆砌秋天的诗句美文,是我多年来阅读随记的读书笔记摘选,故以《秋天的笔记》为题,愿与中老年、青少年——我的忘年交朋友们,共同分享。
写此拙文,特想为中年朋友励志,在人生之"秋”的事业跑道上加油;给老年朋友慰藉:我们曾经美丽过,不惧怕被遗忘。
我们这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有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传承,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牺牲和卓越贡献的先贤、先辈、先驱;我们更不会忘记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青春永驻的百年历史:毛主席、共产党带领的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平年代等各个时期为国为民献身的共产党人、英烈勇士们。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不畏艰难、流血牺牲,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奋斗历程,是留给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宝贵的、无尽的精神财富,让后来人学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员们,将铭记我党的百年奋斗史,捧着党和国家丰饶的"秋的果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不负春光,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用心传递着接力棒,昂首前行,奋进不息!
(2021年立秋前夕写于拙笔宅)
责任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