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铁锤子”精神代代相传
文/蒋金锵
作者简介:蒋金锵(1935~ )浙江省东阳县人,1949年入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21军直属剿匪纵队政治处文印处文印员,军政治部秘书科文印员、保密员,61师181团4连副排长、政治处宣传干事,61师政治部秘书、组织科干事、秘书科副科长、宣传科副科长、青年科副科长,182团政治处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政研科科长、副秘书长、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警衔。
斗转星移,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我们红军团182团从其前身鄂豫皖地区的红28军鄂东北独立团起始,已经奋斗了80个岁月。从抗战时期在围歼顽军中获得“铁锤子”团称号以来,也有74个春秋了。向前走,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铁锤子”精神,作为党培植的我军“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优良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在历史的磨洗中熠熠生光。
上世纪的50、60年代和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182团所在的21军机关和红军师61师工作。期间,多次到团里了解情况,并于60年代后期调任团政治处主任。通过聆听革命前辈忆述、教诲,亲身学习、感受,增进了对“铁锤子”精神的了解,受教匪浅。这里,谨记下二三事,冀能启示新的一代。
老首长吴华夺同志(离休前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曾向我们追忆,上世纪40年代初新四军2师4旅11团(即后来的182团)经历的一场著名战斗。正当我对日伪军作战时,桂顽李仙洲部对我淮南路西地区发动进攻。1941年10月11日,自吹“从未打过败仗”的顽军511团1营和定远县常备大队,占我大桥镇,来势汹汹。
新四军2师决定,由11团担负反击来犯顽军的任务。战前,团长吴华夺、政委蔡炳臣召开干部会进行部署。吴华夺团长率有关人员摸到前沿勘察敌情,选定突击方向,研究战法,组织火力。
11月11日晚,11团在夜幕的掩护下,对大桥顽军形成南北包围,随即大胆分割,主攻佯攻结合,发起猛烈攻击。在战斗关键时刻,团首长亲自到一线指挥,哪里情况紧急就出现在哪里。指战员们同仇敌忾,奋勇当先,有的攀上烈焰浓密的房顶,连续向敌群扔下80余枚手榴弹;有的身负重伤,冒着弹雨向前爬去,炸毁敌人的碉堡;有的挥舞大刀与敌肉搏,杀敌十余。经过一夜一天的激烈战斗,全歼大桥顽军800余人,自称“钢中钢”的敌营长韦刚被击毙在水田里。
这次胜利,对迫使向我淮南路西进攻的顽军全线撤退,打开抗日新局面起了重要作用。经2师批准,11团被命名为“铁锤子”团。
老团长吴华夺同志出生于大别山深处,12岁随父亲参加红军。他参军后,当过红25军手枪团警卫班长等多种基层职务,在鄂豫皖地区极其艰难困苦和残酷复杂的反围剿战争中锻炼成长,打仗沉着勇猛而又机动灵活。1940年6月,他任新四军5支队1营营长,在新四军4支队指挥所与敌遭遇处于险境时,他同教导员胡炜(离休前为副总参谋长)主动率部,身先士卒,迅猛出击,将敌打垮。战后,受到罗炳辉司令员的高度赞扬。吴华夺同志后来深情地说:党的指引,先烈的牺牲,始终给我以信心和力量。像吴华夺老团长那样,当年“铁锤子”团的革命前辈们,都经受过艰苦卓绝战斗环境的历炼,满怀跟着党舍生忘死救国民的坚定信念,即使新入伍的也深受影响。
从中看出,“铁锤子”精神的培植,先于“铁锤子”团称号的获得。有了过硬的战斗精神,才能享有崇高的战斗荣誉。这种战斗精神,生成于斗争实践的磨砺,革命熔炉的熏陶,扎根于对党无比忠诚的军魂,乃胜敌之利剑,困难之克星,是我们前辈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浙江舟山战役期间的182团参谋长刘正昌同志,是著名的战斗英雄。他曾在兄弟红军团181团长期战斗,打了几十次大仗、恶仗、硬仗,身负9处重伤,始终斗志昂扬。后任红军师61师副师长、师长和21军副军长,常到182团指导工作。当年参与激战登步岛的情况,是他给我们讲述传统的重要话题。
当时,红军师61师配属22军指挥。61师师长是胡炜,副政委是李清泉(离休前为安徽政协副主席)。师率所部181团(金刚钻团)、182团(铁锤子团)、183团(钢铁团)连克六横、虾峙、桃花诸岛后,已深入大海50里。上级又令61师迅速攻占登步岛。师领导将海上战线拉长,兵力、火力、船只不足的情况如实上报,提出进一步做好充分准备的建议。上级仍然要求从速夺岛。
61师坚决执行命令,以181团坚守桃花岛等刚占之岛为后卫,以182团和183团攻击登步岛。11月3日夜,部队无惧敌之海空优势,在胡炜师长指挥下,乘木船破浪突击。接近滩头时,182团团长陶继藩(离休前为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所乘指挥船的船老大不幸牺牲。陶继藩团长坚定沉着,与警卫员等全力压住船舵,冒死冲向敌岸。182团政委程祖光与先头部队登岛后,立即令人点燃三堆火,告示登陆成功。
干部战士勇猛拼杀,弹药打光了,就到阵前敌尸中搜集;敌人反扑到跟前,就以刺刀、石头还击;干部伤亡,战士自动代理。不久,胡炜师长率第二批部队登岛,亲临前沿指挥。182团3营主力和4连、7连分别攻占了张网湾山和炮台山。同183团所部一道,控制了岛上四分之三的要点阵地。敌军在鸡冠礁据险顽抗。敌在舟山防卫司令官石觉、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等督战下,借凭海空优势连续增兵,争夺阵地。182团和183团所部,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给敌以沉重打击。
胡炜师长在夺取全岛未果和敌人加大增援、兵力6倍于己的紧急关头,临危不惊,指挥若定,准确判断敌我态势和战局发展,不怕承担风险,果断决定组织部队从岛上安全撤出战斗,并同时上报。4日晚,师李清泉副政委从桃花岛派出船只,趁夜黑渡海接应。师令登岛的182团参谋长刘正昌和183团团长杜绍三(离休前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各组织一个营(每营实际兵力只100余人)垫后掩护撤退,以先伤员、烈士遗体,后机关部队及俘虏(约400人)的顺序撤出登船。
血战登步岛
刘正昌、杜绍三同志多年同胡炜同志一块出生入死,患难与共。胡炜师长当面向他俩交代,一定要掩护到走完最后一个人。刘正昌参谋长知道这很可能是最后的诀别,他理解完成任务比慷慨赴死更为重要,他坚定回答:“我是共产党员,请师长放心!”在最后掩护部队撤退时,他身旁只有一个班。他和战士们一起,集中炸药包、手榴弹,准备与敌决战。战士催他先走,他不同意。他带着一个战斗小组,仔细搜索阵地,确信没有漏一个战友,才乘最后一条小船返回。
这一战,182团同兄弟团队一样,经受住了极为严峻的考验。依据战中的突出表现,联系以往战绩,刘正昌同志被评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182团3营通信班长刘庆校被评为华东二级人民英雄,182团3营副营长柴发坤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这次激战登步岛,虽未达到占领全岛的目的,但我5个营同有海空支援、多我数倍的敌人(最后增至6个团)连续恶战50多个小时,以1400余人的伤亡,歼敌有生力量3200余人,并且创造了在敌众我寡、极其困难复杂的海岛作战中,部队全部安全撤出战斗的出色战例。
这一战,粉碎了蒋军企图制造“第二个金门”的迷梦,震惊了当时台湾当局。就182团来说,通过渡海登岛作还加强了与兄弟团队的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带动,进一步彰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能拼的战斗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进一步呈现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实打实,硬碰硬,心连心”精神标志和战斗品格,在铁锤子团的历史上增添了新的光彩。
1958年8月,182团所在的21军从朝鲜撤军回国,驻防山西。翌年3月,达赖集团在西藏发动武装叛乱,联及邻省藏区。61师奉命赴青海玉树平叛。自1959年4月至60年初,182团(团长魏新民,离休前为21军副军长;政委姬从舟、老红军,离休前为61师副政委)在玉树周边昂西科等地执行任务。
期间,我任师政治部秘书,曾短时随182团9连行动。当时,9连连长是李海贵,打仗勇敢灵活,后不幸病故。指导员是戴桂声((离休前为西安陆军学院一大队政委),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刚10岁时参军。他自小跟党走,在长途奔袭中,有时曾由炊事员叔叔用箩筐挑着赶路。他在艰苦严酷的战斗环境里,练就了胆识,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能力,提高了素质,成为一名能打仗会组织、长于言传身教的优秀政工干部。他们所带的9连,平叛中立了集体二等功。
在高原平叛,许多情况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尽管叛匪不是强敌,但他们适应高原山区,熟悉地形,惯长骑马,出没无常,并配备部分台湾蒋军派机空投的美式武器。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部队执行任务区域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气候多变,寒暑同日,风雪交加,尤其是空气稀薄,严重氧气,即使徒手行走,已感气短胸闷,举步困难。而干部战士需要负重武器和背包行军打仗(开始马少),加之有时断粮,忍饥挨饿,其艰难困苦,非身临其境很难有具体真切的感受。
在9连党支部坚强领导下,连长、指导员带领连队边打边训,练意志,练配合,练搜索,练骑射,练藏语喊话,还开“诸葛亮会”研究战法。有效提高了高原野战的生存力和战斗力。此举一例,1960年3月,连长李海贵率突击分队,英勇顽强,不怕疲劳,连续四昼夜跟踪穷追,在通天河畔生擒匪首欧才以下残匪17人,缴获1挺机枪、20余支步枪、若干冲锋枪和马匹。当时,其他连队也都打得好,突出的如6连立了集体一等功。
整个来说,182团战绩显著,团坚持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阵,采取分进合击、杀回马枪等战法,扬“铁锤子”精神,给叛匪以毁灭性的打击。仅在小苏芒地区,5个月歼敌450余人,召回和解放群众近1000人。182团的经验,得到了青海玉树平叛指挥部的高度赞扬和及时推广。
回顾182团的战斗历史和平叛实践,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即“关键少数”,在传承优良传统和战斗精神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领导干部以身率先,是最有说服力的号召,也是最形象鲜明的示范,具有凝心聚力的功效。
在新时期,自己作为在182团受过教育的一名老兵,同健在的老前辈、老战友一样,常念老部队的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182团历届班子,重视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实战训练,从严依法治军,带领部队参与胜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在云南边境自卫反击战中,9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荣誉称号,赵怡忠、栾智平分别被中央军委、成都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云南省委、政府和成都军区授予团一面“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的锦旗。团返回甘肃后,在执行抢险救灾、实兵演习、边疆维稳等任务中,受到兰州军区、21集团军的多次表彰。
近几年来,部队迈开了新的步伐。被集团军表彰为“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军事训练一级团”“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安全管理先进单位”。2015年,自元旦至春节,解放军报接连发表了有关182团的挺进风雪祁连山、未来战场不容选择、硕士营长雪上飞、廉政文化催生清风正气、常委参训全满勤、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等10余篇报道。部队充满朝气活力。
荣誉来自过去,起点方才开始。我相信,老部队在新的征途中,一定会再立新功,创造辉煌。
来源于拂晓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