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第三篇积善之方·其七
诵读:风烟

何为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侧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着,则榆杨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何为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行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着?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何为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成立而后已。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行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诵读者简介:
风烟 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朗声社石家庄墨海分社副社长,热爱生活、热爱诵读,用心感受作者的初心、用情演绎每篇佳作,愿用声音、用真诚传递人间的一切美好,在诵读中提升自己,鞭策自己,用自己的声音去感染听者,同时也感动自己,使自己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用朗诵架起爱的桥梁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