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路灯》第一章 坎坷岁月(三)

1956年,乃文考上永宁一中。永宁一中的前身是洛浦中学,在县城黉门口的文庙里。第二年开始反右派,许多老师被划为右派分子。学校在城东办了个农场,种白菜、萝卜、菠菜和小麦等作物。
吉兆军、雷志斌、李维清三位老师在农场劳动。他们都是学校划的右派分子,住在没有封檐的三间草屋里,冬天风雪穿檐而过,冻得脸疼手麻,当时,乃文是二年级乙班的班长,学习又好,老师都特别喜欢他。吉老师教化学,他还送他一个矿石收音机,让听革命歌曲和广播。他们去农场后,乃文星期日常去看望他们。

一天,他去后看到桌子上放了一张《人民日报》发的号外,标题套红字很醒目。他拿起这张号外,是河南省遂平县县委柴新春副书记在恒星公社搞的实验田,亩产小麦4623斤5两2钱,有打场、过磅、监秤、记录、在场领导等一应俱全,煞有介事。
他常听大人们说:山坡地一布袋,水浇地两装子,就是好收成了。这四千多斤是个啥概念?就问班主任李维清:“李老师,这四千六百斤是多少布袋?”
李老师说:“平时老百姓说的一装子就是三斗,一百五十斤。这四千六百斤就是三十布袋。
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30装子?"
雷志斌老师是教植物学的,他看着乃文满脸狐疑,从抽屉里又拿出一张号外,说:“他那个已经落后了,不是卫星了。方城县的小麦高产卫星是七千五百多斤,50布袋呢!"
乃文接过号外,看着用红铅笔画杠杠的地方:“高产的经验是落实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特别是密植法,麦秆密的连兔子都钻不进去,让社员一把从麦棵里拉出来……”
他瞪着迷惑不解的眼睛,问:“这是真的吗雷老师,你是教植物的,你信不信?”

雷老师似笑非笑地摇摇头:“信,《人民日报》的号外,白纸红字,能假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嘛!"
李维清是教语文的,他走过来把报纸拿走:“文学作品是可以荒诞、虚构、夸张的。咱们的实验田,学校订的是万斤,县里叫争取一万二千斤,要在全国放大卫星!”
乃文更是目瞪口呆。
吉兆军是化学老师,他说:“化学反应是可以出现成千上万倍的效果,不然咋会有炸弹、炮弹出现?咱们的实验田下种200斤,一斤打50斤,翻的不多,打60斤也有可能,只要后续管理跟上,措施得力,指标不难实现。”
乃文问:“啥措施?”
李老师:“大水大肥。对了,你能帮助搞点人粪尿吗?”
乃文爽快地说:“能,能,我们队里就有,以后课外活动结束,放学了,我往这里挑。”
吉老师说:“学校从县农场弄来一批优质枣树、核桃树苗。你是班长,可动员些同学,星期日来帮助栽栽。你一会儿可以拿两棵,栽到你家房前屋后,据说品种还不错。”
乃文拿了两棵挑剩下的小核桃、枣树苗,欢天喜地地跑了回去,枣树苗栽在大门旁,核桃树苗栽在了南边空院的东墙根。
乃文每周坚持向学校农场送屎尿。这天他挑着尿罐到农场,不见了三位老师。炊事员偷偷告诉他:“吉老师偷听敌台,让公安局铐走了;雷老师、李老师攻击三面红旗,回学校接受批斗了。老师让我转告你,以后别再来了。"
从此后,乃文好长时间再没见过这三位老师。据说,让他们去挖铁矿石、伐木烧炭去了。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卫冠武,男,汉族,1943年元月生,东关村八组人,家住担水堂后祖师阁前。1969年西安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任工程公司副经理,副处职务。后调入总公司劳资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十多年,高级工程师。2003年在劳资处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