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周新国,男,1963年4月出生,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黄田咀人,爱好书法,喜欢陶艺。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O年在新河学校担任数学教师,一九九O年至二OO四年在多家企业担任主办会计,期间还自己开过饭店。二OO四年至二O二一年在村上工作,担任村支部书记十三年,任期内,所在村获得了四个国家级荣誉,分别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森林村,二O二一年三月离任。现担任长沙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副会长,长沙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个人书法作品曾获长沙市首届农民书法展“二等奖”并被多家杂志釆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还分别在国家、省、市、区的权威杂志上发表过相关文章。
家门口有一条流淌了近六十年的美丽小河,名字叫新河。如今的细伢子都不知道她还有这名字,彩陶溪是后来有文化人给取的,听来很诗意。

小河比我整整小一岁,我出生后第二年,父辈们顶严寒、冒酷暑靠锄头挖、箢箕挑,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挖出来的,听奶奶讲,好远的地方都来了人,带着被窝帐子和米来帮我们挖河,健在的老人说起当年那战天斗地的场面,一个个好像又生龙活虎起来,“吼呀喝呀,打十硪呀”,讲得眉飞色舞、劲头十足,如果要让他们讲那时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现在想来这事情要搁现在用机械来修,没有个把亿恐怕是修不来的。
有谚云:“石渚湖呀蔡家州,十年九不收”,湘江河水一涨,田地就要绝收,我们这里纯粹是靠天吃饭的地方。难怪长辈们口里经常念叨着“小河一修,水旱无忧”,说这话时嘴角上扬起的那一抹笑容要比菊花还灿烂。
小时候,一个热天冇在家里洗过澡,河水清澈得能看得见河床上爬行的螺头和游动的小鱼。玩伴们打着佻胯赤膊在河里嬉戏,从小桥上跳上跳下,水性好的一个猛(mei读第三声)子就潜过了河,玩得兴起的时候,父母们叫都叫不上来。到了“双抢”的时候,整个河里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澡堂,“一条萝卜手巾一沱皂,收工就往河里跑”。有时候一不小心河水呛到嘴里也感觉是那么沁甜沁甜的,游上两个来回,肥皂一擦,手巾一勒,一天的疲劳就烟消云散。
春天一来,河水猛涨,这时候最怕的是发山洪,河道上的便桥颤颤巍巍,我记得有几年发山洪,有小孩子从桥上掉下去,一下子就没有了人影,救都救不上来,家人们哭得撕心裂肺。也有几个幸运的被好心人拼命地救了起来,至今活得好好的。
洪水一退,河面上就泛起了碧波,一两只猛(mei读第三声)鸡子在河面上扎来扎去,好不惬意。河岸上不象现在这样长满了树,那时候真的是嫩绿嫩绿一片,放学后,我们三兄妹一人一只菜蓝子在河边上扯猪草,父母们也不太担心我们会掉到河里去。
一到冬天,河边上比任何地方都冷,我们这些细伢子上学都是躲在堤下面走,散学回来的路上也总是东扯扯西扪扪,不得到屋。我们这些男孩子最着急的是怕放寒假,每年都要跟着大人们去挑堤,加固堤垸,一天下来,睡到床上脚还卷筋。
如今这小河已改叫彩陶溪了,不光名字好听而且不再有曾经的伤痛,有的只是诗和远方。溪水从茶亭镇的九峰大山缓缓走来,带着沿线居民的喜悦一路欢歌流入湘江。两岸树木葱郁,溪水清澈蜿蜒,居民大都居住在溪流两岸,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以十六座风格各异的桥梁连接着。特别还有一些河谷、淤地夹在丘陵之间,远接开敞农田,空间进退有序,一派田园风光,要是有人从高处来腑瞰的话,呈现在面前的那肯定又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人一但闲下来,有时不免有些惆怅,有时也不免有些释怀,身边的这条小河从六四年流起,从来没有停歇过,而且越流越欢快,其间不知润育了多少生命,却能永葆青春和活力。有时一个人站在桥上,看着河水潺潺,想着人也要活得像这小河一样多好。
这几年我也学着读书人的样,给自己的寒舍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邻溪居”,闲时栽花种菜、写字做陶,俨然以“邻溪居主人”自居。还把刘禹锡的诗句拿来刻成了对联挂在了大门的两边,“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以此抒发自己的心境。
彩陶溪啊,家门囗这条如诗如画的小河,伴随着我的年华一起流淌,流过了长沙窑的门口,流过了匆匆的岁月,一直流到北去的湘江。
附:周新国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