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锦生的诗
作者简介:郭锦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代秘书长、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秘书长及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执行秘书长、高级国学文化传承师、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曾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清风笺文学网“十大才子”。出版有诗集《梦蝶》《两个番薯和焕珍》《郭锦生微诗选》,《榄核风物》《榄核咸水歌》等。诗歌《两个番薯和焕珍》被评为中国好诗。
01.珠江明珠湾感应
侧耳听,明珠湾畔的
风会偷偷告诉你,
十八罗汉正在大岗互质问:
是谁施法,在灵山的沙头坦尾
变出了争高穿云的大厦?
不理献媚的黄山鲁,
放眼珠江口,你会发现:
慈爱的妈祖在云里回首,
为你和灵山岛尖喜出望外。
当然,朝阳里,你可放任视线在
明珠湾大桥与凫洲大桥组成的双杠上
高低来回地尽情施展。
放心,就算它们失手飞出去,
江上等候的白云也会把它们轻接。
你还可以
向迎风高凌的海鸥随便呼喊,
告诉它们你所有的理想和喜悦。
只是你不要怀疑你的呼喊,全变成了
百万葵园里一张张向阳的笑脸。
嗯,还是请你静下来吧,
轻轻打开深深的心门,
让珠江的波浪绵延你的心里。
它们会从故事的浪花里向你
抛洒文天祥零丁洋里的千年诉说,
翻滚推荐虎门烧烟炮火的对错经历。
南粤门开,天无际,
历史随江起伏永向前。
所有丰碑如浪起,
万类声痕流水逝,
但你我生来就应求证和努力。
所有发展建设需要他、我和你,
愿你勇立潮头,扬帆向远;
而我,我愿做水一滴,
融入珠江润泽所有,
并把每只逐梦的船艇 轻轻的托起。
02.老豆和我曾经的演义
埠头上,姐跟我争。
我嘴硬,她泪多还开大喇叭。
本在屋后给外墙批荡的老豆
不知何时凶神恶煞出现在埠头口。
他手中拿着的大碌竹
粗过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
老豆咬牙切齿念念有词,
把大碌竹举过花白的陆军头。
姐马上把大喇叭的音量调小,
我说时迟那时快
飞风地登着石级向涌基上夺路。
老豆如武松,我如狗。
我必须硬头皮挨一大竹
才能逃出埠头口外的生天。
老豆的武功今次有点差,
我一旱地拔葱从他身边跃过,
他的大碌竹还是向前猛打。
我已逃出丈外,嘣!
他的大碌竹才重重打在埠头石上。
之后听到姐又开足了大喇叭,
声音比之前撕心裂肺。
我整天不敢回家吃饭。
直到天黑,老母才
在生产队地塘边把我找回家。
这是老豆和我曾经的演义,
之前我们没演过,
之后我们也没演过。
老豆在我上初二时
就带着浑身武功找武松喝酒去了。
舞台变了,
老母也去了找老豆,
姐也嫁了人去演母亲。
我也老了,在演一个没武功的老豆。
演员缺失,没办法,
这演义只能不时在我心中重演,
我也从未把它擅自改编。
03.母亲
您滴落的爱,成就了
一个风平浪静的太平洋,
承载我扬帆启航。
您凌云的守望,羞红了
珠穆朗玛峰雪白的脸庞,
为我围延呵护的墙。
生我养我,您的爱
滔滔不绝地流淌,单向;
我愿为您涌泉回漾,母亲
您更愿我汇接您那河向前 流淌。

(选自2022年11月《中国流派》诗刊总第25期“阿桃歌编撰专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