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育秦(原创)

邓育秦,1950年1月1日生,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东埝底村人。闫景中学68届毕业生,农村信用社退休职工。曾在教育和广电部门就职。热爱生活,爱好文学。近年来有诗歌、散文、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文章刊发于《故乡万荣》、《中山文苑》等新媒体网刊。

白衣红叶两相映
文/邓育秦

仿佛是几场细雨,几阵秋风,转眼的功夫,秋便走到了季节深处。今年这个秋天分外可爱,树木葱茏,果实垂垂,高远的天空白云如絮。在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中,步履匆匆的时光为大地披上璀璨的盛装,将孤峰山染得金黄与火红,层叠多姿、绚烂无比。秋,藏在层林尽染的大山深处,藏在环山路旁的溪流与山石间,藏在晖影流金的银杏叶里,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小区。悠悠的白云下,枫香、黄栌、银杏,傲然在秋风里,争相变幻着“姿色”,呈献一道道“视觉大餐”,释放着一种生命独有的暖意。
秋日胜春朝,丹枫流火的绚烂是秋季最值得期待的色彩。在这旅游的大好时节,本该探寻绝美秋色,邂逅浓墨重彩的秋,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小城陷入了焦灼和冷清,疫情起起落落,一轮核酸接着一轮核酸。所有人都待在家里,足不出户,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居民们在宅家静默,然而有一群人却静不下来,他们跑得更快,就是为了和病毒赛跑,守护静态管理下的居民平安。小区里出现了一些陌生的身影,他们从头到脚都穿着一身洁白而厚重的连体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走起路来大腹便便,远远看上去像是可爱的白色玩偶。他们每日为我们进行核酸检测,不辞辛苦,做事负责,给小区居民送来了阵阵温暖。这些为抗击疫情舍身逆行的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大家亲切地称他们“大白”。

听, “X号楼的居民下来做核酸了!” “请拉开距离,不要隔得太近。”当我们在排队做核酸时,“大白”们就不停地嘱咐大家。这是每天最期待的声音,也是最美妙的音符,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连续多日的核酸检测下来,他们的声音已经喊哑了,但依然坚持着,只怕有人听不到。社区居民目睹了“大白”日夜穿梭在小区里的身影,感叹在这特殊时期逆向而行的“白衣卫士”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这些“大白”在,居民们有了安全感,从最初的担忧和恐惧,到后来都能主动配合抗疫工作,对“大白”们有了信任感,是他们为群众撑起一片平安的天空。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升起,小区里“大白”们就已早早到位,有条不紊地为新一轮核酸检测做好准备,引导居民有序间隔排队,静静地完成检测。院子里居民采核酸的队伍像长龙一样在慢慢向前移动,十多个“大白”在耐心细致地忙碌着,虽然看不清他们的真实面容,但从说话那甜美的声音,温柔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了温暖,激动得瞬间泪目了。

看着一个个美丽矫健的身影在忙碌着,我多想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美丽而感人的画面和场景。是他们身披白色圣衣为驱赶新冠疫情,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这个万家灯火、恬静安逸的小县城,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为我们做核酸检测,安抚好我们的情绪,为小区送来了安宁。感恩他们用坚持与担当,护佑我们的生命与健康,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核酸采样、清运垃圾、肩扛手提物资,步履艰难,“大白”们穿行在大街小巷和鳞次栉比的楼宇中。他们是敬业的,一直忙忙碌碌,几乎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大白”们也是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爸妈。但此时,却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是核酸小队,不顾一切,冲在前线,认认真真地做好一轮又一轮的小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他们是骑行小队,风驰电掣,负重前行,担负了整个小区的物资搬运;他们是消杀小队,一丝不苟,消灭病毒,每天背着喷雾器行走在小区里的每个角落。他们,离我们最近,却是我们身边最陌生的熟悉人,提起他们,我们总会带有一份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
在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世界里,当下的居民偏偏中意白色。白色,洁白如玉,清美如雪,不染尘世,是一种寂静之美,单纯之美,奉献之美!护目镜下那温柔的眼神,传递的是温暖和力量,是一种“自愈”的心灵感应。
当这些大白站在红色的冬青旁边,金色的银杏树下,白衣与红叶,天使与花海,彼此点缀,相映成辉,仿佛是用画笔浓墨重彩勾勒出的画图,形成一幅和谐温暖的美好画卷,洋溢出救死扶伤的社会担当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用爱心编织生命的摇篮,火一样的红叶与“大白”们温暖的脸庞相互映衬,愈加红得热烈,红得奔放,红得深远,红得醉人。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没有铿锵的呐喊,只有匆匆的脚步。脱下防护服的“大白”回眸的笑容,在红叶的映照下,显得那样圣洁,那样高雅,一刹那便美了人间。
2022年11月1日
责任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