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牌坊是一个村的纲领要塞,宜端庄厚重、气度非凡且有文化内涵,忌粗浅俗气或过于直白。楹联从它诞生开始就成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楹联的流行和繁盛,不仅传承了我国的民俗文化,记载了时代历史特征,也成为丰富和反映各地、各时民俗风情的生动材料。楹联不仅承载了浓浓的记忆,更承载着满满的乡愁。愿古老的楹联文化能为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增添更多的激情和活力。
近日,应邀为石家庄市栾城区南留村第二道牌坊写副对联。我从中华楹联择了一副“欢天喜地乡村盛景,梦绕魂牵富裕荣光”书之。
考虑再三,决定送用行书进行书写。因为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行草对联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一副对联写了二种风格,但愿乡亲们能够喜欢其中一副吧。
作者:刘建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