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谷(悉尼)
霞光万缕入轩窗,梅花三弄越横塘。温情满室香盈袖,浊酒双樽书半床。
人生短,客途长,晨昏思念是家乡。清风明月无眠夜,难晓霜天分外凉。
城西湖灭鼠点滴记忆
王香谷(悉尼)
城西湖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境内。七十年代,我在城西湖农场任军医。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防疫灭鼠。
当时有一种严重危害驻地军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那就是流行性出血热。黑线姬鼠就是出血热病毒的重要宿主。
城西湖农场主要生产小麦、水稻、大豆和高梁。万顷农场土地肥沃,因为那是百年淤泥的沉积。加上军垦战士的辛勤劳作,每逢夏收秋收,粮食漫地遍野。这也成了各种小动物尤其是鼠类的天堂。
城西湖的老鼠多到什么程度,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我说三个小细节就可见一斑。其一,城西湖庄稼大多用康拜因机械收割,在一大片土地收割到最后一小块地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老鼠围着收割机乱窜。其二,有的庄稼也用人工收割,也是在割到最后一块地时,奔逃四散的老鼠会往战士身上爬,甚至顺着裤管向上窜。所以每个连队规定下地必须扎紧裤管。其三,那时环保意识不强,秸秆是焚烧的。夜间火光冲天,第二天在灰烬中可以看到数不清的老鼠焦尸。
这样严重的鼠情,又是传播出血热的罪魁祸首,秋后灭鼠就是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反复大面积药物灭鼠是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每年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防疫大队都会派专家来城西湖指导灭鼠。
大面积药物灭鼠,师部统一部署、统一指挥。药物的选择、药饵的配制、组织投放都非常严格、非常严肃、非常严谨。一般要提前三天对内下达命令,对外发安民告示。投药当天及其后几天在进出湖田的各大小路口设岗放哨,防止附近的老百姓误拣误食被毒死的野味如野兔、大雁等。投药后常规组织各连队干部战士下地检查投药效果,并掩埋死鼠。
同一种灭鼠药连续使用,效力越来越差。据分析主要是老鼠有一定的智商,有意识拒食毒饵。这就必须不断更换新的灭鼠药物。
除了药物灭鼠,烟熏堵洞扑杀也是有效的。这也作为两次大面积药物灭鼠期间的常规手段灭鼠。鼠洞多筑在田埂上。灭鼠战士通常两个人一组,首先要寻找鼠洞,然后点炮烟熏。不同品种的老鼠鼠洞明显不同。黑线姬鼠洞洞口比较小,黑线姬鼠的洞穴单层平面,但功能比较齐全,洞口有单一的,多的有三、四个,里面有暗窗、巢室和仓库,巢室内有松软的铺垫物,仓库里面有储存的粮食,烟炮点着了放进鼠洞看不到别处冒烟,那就只有一个进出口。如果看到还有冒烟的地方,那是备用出口,必须马上堵住,防止老鼠逃窜。如果过几分钟就将鼠洞挖开,就可以看到被熏晕熏死的老鼠。沟鼠洞洞口比较大,并多有干草掩盖。鼠洞通常是多层立体的,曲里拐弯,一般有两三个出口。甚至有单独的储藏间。我们曾经在一个沟鼠洞穴里挖出七八斤黄豆。 沟鼠令人惊叹的并非于此。而是鼠洞挖开后常常看到相似的场景:离烟炮最近的一个内部窗口一只大鼠用背部死死堵住;而在另一个出口处一只大鼠周围有几只小老鼠,大鼠嘴里还叼着一个小老鼠,统统都给熏死了。洞穴简单的黑线姬鼠往往死成一团。
离开城西湖都四十几年了,当年灭鼠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缘分城西湖
王香谷(悉尼)
当年军垦在城西,堤外悬河堤内低。
晴日无风尘与土,阴天有雨水和泥。
披星放哨防虫咬,戴月育苗听鸟啼。
不悔青春红似火,初心未改见贤齐。
王香谷,江苏东台人。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为全球汉诗总会澳洲分会副会长兼总编辑,上海格律诗词社顾问,《中国当代诗词大典》编委会顾问,《国际世界生态杂志》顾问。现客居悉尼,诗词作品颇丰,尤以七律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