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首寄语
时值金秋,江南风诗社又迎来一个特大喜事:江南风诗社的专刊《江南风诗刊》,又成立了副刊《江南风文苑》。《江南风文苑》不同于《江南风诗刊》之处于,不仅局限于新诗和古体诗。而是全方位的收录刊发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杂记、报告文学等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力争给读者呈现不同的文学视觉盛宴,给作者以更多的展示平台。
《江南风文苑》,本着为读者与作者负责的初衷,其采编人员均为省市级及相应作家协会会员。从而,提高了作品的审核力量。以更高,更纯,更广的作品,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给作者,提供更大的展现平台。
江南风诗社总社
总社长:大漠孤烟
总编:飞雪中原
2022.10.27
我社的《江南风文苑》,将集中我社的文学精英成立编委。借用平台,推广除了诗词以外的文学作品。现将拟任人员名单公布如下:
总编:飞雪中原
副总编:大漠孤烟
主编:杨丽萍
副主编:谢先武
编委:
小说编委组:踏雪无痕,远航,李光伟
报告文学组:他乡流浪,三月梦,岁月如尘
散文组:杨祖刚,日冉海天,正义之声,紫罗兰
杂文组:张洪斌,陈工,马俊华
总顾问:朱祥
艺术顾问:周明传
总校对:诗志不移
总制作:李军君
◆◆◆◆◆
总编

渡
文/飞雪中原
青烟燎绕
绕过九曲十八弯
拐角处
浸着禅音的眉骨
叠加伤痕
我读到袈裟上
缝补过百毒不侵的经文
寺院外还站立一群风景里的人
风口处曾摇晃过千疮百孔
只有香炉里燃烧的文字
冒着杂乱无章的喘息声
曾经也是一些无处可依的烟火
多处风口历尽风吹 诲于明白
哪一处禅心
能谱成至死不渝的心流
只有从自己的修辞香炉内
才能飘落救世主的身影
白兰花
文/飞雪中原
当我将夜的上弦月
装进圣经里的时候
那半梦半醒的一瓣白
从一点红里探出头来
叩响我悟的空囊
直击花蕊的雪脉
一瓣香
便乘晨曦的翅膀从天边飘来
天亮了
我不与你争辉
不刮分你的鱼肚白
不去支配亿光年真理般的喧响
只因它洁白的含义
深藏光的初度
植根于同其尘的独立思想
你总是开的无语
惊艳的让花朵绝望
【作者简介】飞雪中原:码道上的行者,喜欢读,写,评。出版诗集《心韵》上下两集,省音协作协委员,部分作品散落各级刊物及网络平台。诗观:吸收各派墨迹,灵魂相依山水之中。江南风诗社总社任总编,文山风光诗社总社任总编。
◆◆◆◆◆
副总编

【个人简介】张含天,笔名大漠孤烟。一九七二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户贫寒农家。自幼酷爱文学,散有作品见诸于各级报端及文刊。二零一九年师从宿州文化名家朱祥老师学习古诗词,立志做一名古诗词文化传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秉烛诗画会员,宿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南风诗社,江南风诗刊,江南风文苑创始人。
◆◆◆◆◆
主编

五绝•咏桂
文/杨丽萍
曾留一段香,秋照洒金光。
优雅凡尘落,花中乃是王。
五绝•霜降有思
文/杨丽萍
寒凉自日生,落叶满秋坪。
熟地凝霜絮,羁人念远情。
五绝•咏菊
文/杨丽萍
秋光不误时,寿客岂来迟。
沉醉陶家酒,倾情那一卮。
七绝•访菊
文/杨丽萍
清香诱客向东来,
欲访陶公菊酒醅。
凭借村童遥指去,
金花已盛满篱开。
【作者简介】杨丽萍,笔名兰心,江苏常州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南风诗社副总社长,常州舣舟诗词学会会员,宿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广东52文社学会会员。所著作品被国内多家文学平台发行转载。
◆◆◆◆◆
副主编

【个人简介】姓名:谢先武,男,雅号:梦里江南,籍贯:湖北潜江,业余新闻工作者,企业高管,爱好格律诗词,喜欢阅读,热爱文学,喜欢旅游、音乐。
◆◆◆◆◆
小说编委组
◆◆◆◆◆

火红的枫叶
文/史廷军(安徽)
秋风传递的不是肆意的怒伤
诠释内在的雄浑与悲壮
枫叶经历了风霜的洗礼
用燃烧火红的能量
点亮深秋的光芒
让人沉思让人遐想
时光漂染多少白发
岁月就历经多少风霜
大雁南飞
万里迢迢追求一种神圣信仰
夕阳的余晖
把余生的道路点亮
挥之不去的乡愁
文/史廷军(安徽)
时光稀释了记忆
一种情怀却撩拨萦绕的思绪
因为那片土地
保存着我的胎衣
村前屋后的小路
留下童年的印记
抹不去的乡愁
挥之不去的别离
我的故事
融入在生命每一页日记
挥之不去的乡愁
文/史廷军(安徽)
时光稀释了记忆
一种情怀却撩拨萦绕的思绪
因为那片土地
保存着我的胎衣
村前屋后的小路
留下童年的印记
抹不去的乡愁
挥之不去的别离
我的故事
融入在生命每一页日记
【作者简介】史廷军,男,汉族,一九七一年生,安徽宿州泗县人。宿州市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签约作家及小说栏目编审,《今日头条》文化领城认证作者,在《江南风诗刊》、《现代诗歌诗刊》,《中国乡村杂志》等平台上发表大量文字作品。致力文学,不忘初心。愿用满腔热情分享文字的快乐,在追梦路上执着前行。
◆◆◆◆◆

【个人简介】远航,凤山草莽,籍安徽萧县,70末人,业余颇喜诗词。
◆◆◆◆◆
报告文学组
◆◆◆◆◆

1玻璃杯
文/李光伟(浙江)
风,粗言重语向边沿推
胸腔那根插销就会一阵阵紧锁
叭,垮啦啦
她已经不会这样
轻易砸向坚硬的地面
透彻的身世
卸下刀枪不进的盔甲
化解絮叨
让叶瓣紧锁的眉头舒展
把欢愉举过头顶
倒入绵绵软软的良宵
关于内心澎湃与宁静
就像河江不再挑剔流水缓急
2入冬札记
文/李光伟(浙江)
收割后留下的刀锋
纷纷露出凶相
老态龙钟的铁耙子使不过来
通话信号裂开多条缝隙
故乡经历几番胎动
绿衣褪尽装束
悬垂不语的果实涨满乳汁
扢抖抖甜蜜的姿势
穿街走巷的车斗
无数只翅膀等着飞出去
城里的雁鸣寥戾
催促还是安抚
紧裹羽翼的火团
一端扛着父亲的目光
另一端扛着装有千百个自己的城市
【作者简介】李光伟,浙江诸暨,偶尔有诗刊发《齐鲁文学》《散文诗世界》《中国汉诗》《文学港》《鸭绿江》《长江诗歌》《青年文学家》等,余暇中喜欢摆弄一些文字的活力、标点的柔情。
◆◆◆◆◆
报告文学组
◆◆◆◆◆

【个人简介】刘文斌(他乡流浪),一九七四年四月,湖南省桃源人,古诗词初学者。
◆◆◆◆◆

五律•清秋(外三首)
文/三月梦
归乡居小楼,气爽入清秋。
雨去鸣蝉少,风来落叶稠。
荆篱开紫菊,茅屋近红榴。
如此佳游季,喜心无苦忧。
五律•暮春
暮春时渐长,浅夏悄然归。
风起残花少,雨来新叶肥。
金鳞嬉菡萏,黄鸟落蔷薇。
赏尽全园景,醉心词却稀。
五律•节后别友
东风消雪冰,欲独远船登。
执手言难断,持觞心易崩。
一生漂泊客,万里别离朋。
谁料天涯后,乡愁何所凭。
五律•秋声
雨收晨半晴,处处尽秋声。
果落林中静,雁归天上横。
寒风衰野草,晓露满山城。
农喜田畴美,文人动客情。
【作者简介】陈新潮,笔名三月梦,河北邢台人。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文学》签约作家。江南风古诗四社常务社长。作品散见于《作家报》《中华文学》《三角洲》《诗词月刊》《速读》《江河文学》《渤海风》等。
◆◆◆◆◆

(定风波:禅意)苏轼体
文/岁月如尘
冷露秋风半月悬。
三更灯火夜无眠。
悟道几时凡俗尽,
轻叹,
有心修佛坐青莲。
生死尘埃无一物,
无念,
六根清净度余年。
离世岂能寻自在,
禅定,
不迷自性赛神仙。
(临江仙:李煜体)悲秋
文/岁月如尘
萧萧木叶归尘去,
冷风玉露心寒。
青山有泪不轻弹。
满城烟雨,
今见落英残。
人间总见悲秋客,
新愁旧恨何欢。
黄花落叶照枯禅。
悟尘缘事,
心念顿生观。
秋雨
文/岁月如尘
凄凄冷雨落花残,
峻岭丹枫慰我寒。
最是东蓠皆好客,
松风竹影任凭栏。
变天
文/岁月如尘
突降温差胜过冬,
云天烈日影无踪。
黄花落叶随风去,
只待银光压劲松。
【作者简介】张书成,笔名岁月如尘,法名释普钦,号太平山人。一九七一年出生,安徽省宿松县人氏,少年遁入空门。终年游历于山水之间,遍访各山大川,钟情于唐风宋韵,作品常见于各大名刊。现为皖南一刹住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宿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协会员,江南风诗社古诗词副主编,江南风古诗三社社长。
◆◆◆◆◆
散文组
◆◆◆◆◆

虎子(小说)
作者:杨祖刚
一座大山里,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仅靠采药为生。
一日晨起,釆药的老人拉开屋门,只见一条母狼身上布满霰弹击中的枪伤,已经死去。母狼肚下一只幼小的狼崽噙着母狼的乳头,用头不停的拱着,显然死去的母狼没有乳汁了。
釆药的老人弯下腰扳了扳母狼,见母狼的身体已经僵硬,知没救了。
昨天傍晚老人在采药回来的路上听到枪响,可能击中的就是这匹母狼,母狼拼了命逃脱,知自己会流尽血死去,于是母狼用尽力气叼着这只幼崽放在老人的门前,莫非想托养她的幼崽。不管母狼有没有这想法,小狼崽活着就要把它养着。
于是采药老人抱着小狼崽回到屋中。此后与老婆子精心照养着小狼崽并取名“虎子”。
釆药老人出门采药虎子就跟着,总是乐颠颠的走在老人的前面,采药老人看着满心欢喜。有时虎子看到一只野兔一只山鸡非追到不可,然后讨好般的衔来给老人。这样采药老人与老太婆常有野味打打牙祭,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快乐,这虎子在老两口心中好比自己的孩子。
一年后,虎子长成壮实的狼,与采药老人形影不离。
一日采药老人上山釆药,虎子照例走在前面,突然虎子警觉的趴在草丛中,一动不动注视着前方。原来前方有三条大狼从三个方位向老头葡蔔而来,老头也发现了眼前危险,连忙将肩扛的药锄拿在手中。老头采药多年遇到狼是常有的事,一把药锄对付一两条狼没问题,要对付三条从不同方向发动攻击的狼,从未经历过。老头握紧锄头,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可跳动的心紧张的快要蹦到嗓子眼。三条狼发觉采药老人已作好搏击准备,不再葡蔔,跃起向老人猛扑过来。就这时趴在草丛中的虎子箭一般的跃起,一口咬住中间那条狼的喉结,采药老人见自己饲养虎子在他危险时这么勇敢,激动地举起锄头向另一条狼砍去,只听那狼嚎叫一声转身逃走了。当老人举起锄头砍向另一条狼时,狼急转身豕奔。被咬住喉咙的狼见同伴逃走,拼了命挣脱了被咬的喉咙,似飞般的逃走了。
采药老人回家后将虎子救主的经过告诉了老太婆,并杀了一只鸡犒劳虎子。
大山里虽有狼釆药老人仍照旧去山里采药,只是采药老人腰间多了一把砍刀,药锄的柄换上了更结实的铁桦木。虎子伴着采药老人不离左右。
一日采药老头与虎子来到一悬崖处,只见此处云雾腾翻,长在突兀怪石缝隙中的奇松异木华盖皆是平顶。老头发现在一处奇石的罅隙中长出一簇簇的金钗石斛,这种野生草药值大钱,可罅隙太陡峭,人根本攀不上,老头望着这金钗石斛不由长叹一声,拾起一块石头朝那宝草掷去,一截金钗石斛落在老人脚下,老人拾起放在鼻下闻着,此时虎子也直起双腿搭在老人胸前,用鼻子嗅嗅,然后放下前腿朝悬崖攀去。老人惊的一身冷汗,这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攀不住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老人忙喝住虎子,虎子来到老人身边伸出舌头,眼睛不眨的看着老人,老人明白虎子不甘心。于是,老人解下腰中缠绕的麻绳,将绳索一头牢牢系在虎子的前腿腰部,然后将绳索的另一头拴在树上,老人拾起一粒石子朝金钗石斛掷去,虎子像得到指令似的,慢慢的用爪子向悬崖石缝攀去,靠近了金钗石斛,虎子用嘴拔起一株又一株的金钗石斛,直至拔尽罅隙中的石斛才又头朝上小心翼翼的慢慢滑下悬崖,只是肚皮划破几处皮渗出血液。老人采了几株绿色草在手中揉揉挤出了绿汁滴在虎子的伤口,顿时虎子伤口不渗血了。
这年的冬季,朔雪封山,到处白茫茫,树冠上看不到一点绿色,人绝鸟飞尽。入冬以来,采药老人的老婆子就每日发烧,渐渐就卧床不起了。家里的草药治不了老婆子的病。能治好只有下山去几百里集镇药店去抓药。大雪封门根本去不了,采药老人望着日渐消瘦的老伴发出沉闷的叹息声。这时虎子咬着老人的衣角望门外拽。老人明白虎子想下山去。
虎子曾跟随老人下山几趟到药店卖金钗石斛,药店里的伙计们都知道虎子能攀岩采金钗石斛,对虎子格外喜欢。于是老人就跟虎子说,我年迈体弱,大雪封山去不了,即使能去等我回来老太婆恐怕早过气了。虎子你跑的快替我去一趟。老人找了一块白布,用炭木在白布上写了药方,将药方绑在虎子背上,然后拍拍虎子头,虎子撒开前腿朝门外奔去,老人望着远去的虎子,心中默念着,虎子你要平安回来啊。
第四天的傍晚,老人目视门外的前方,一个模糊的黑点在白雪中艰难的移动,虎子回来了。
虎子全身被雪水浸湿,喘着粗气倒在地上,腹部朝外渗出血水,眼神暗淡地望着采药老人。虎子也遭到猎人的枪击,老人的心象被人揪了一下!采药老人见虎子不停地喘着粗气,老人将虎子抱在怀里,老泪纵横,虎子眼角也流下泪水,虎子舌头伸出嘴外再也没收回来。
老太婆吃下了虎子带回的药,过了几天能下床了。
釆药老人等到积雪融化,刨了一坑将虎子用衣服包着下葬了并为虎子立了一块碑:养幼狼,取名虎,救主虎亡。采药人立。
后一支考古队发现此碑,虎的故事渐渐流传民间。
【个人简介】杨祖刚,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专学校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八十年代初开始文章创作,擅长写小说与故事,并著书《新荷》,85年7月在《剑与盾.上海》发表报告文学《一杯黄土掩冤情》:86年八月在《春风,吉林》发小说《老闷》;85年至86年在《马鞍山日报》采石矶副刊发小说十二篇、2008年至2010年在连云港《苍梧晚报》副刊发散文四篇,其中《十元钱》由《苍梧晚报》出版的美文集收录。2022 年在《青年文学家》发小说《冬天的邂逅》、在《小说快报》发小说《闺蜜》在全国教文大奖赛散文《尚静》获一等奖;在省教育厅编写《校长论谈》书中《论校长的威信》获二等奖。在安徽省心理学会征文《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怎样开展》获二等奖。
◆◆◆◆◆

枫叶正红
文/日冉海天
今夜朦胧的月晕,
照着清冷的秋。
挥挥手携带悲哀的离愁,
如梦幻般飘落在山丘。
相思的苦忧,
是一发不可收,
风将缠绵的私语,
也吟诵出伤感之源头。
时光已无法挽留,
我拾起一片隔空的情愫,
延续枫林深处焰火宇宙,
离别在回忆里慢慢陈旧。
情是此时的稠,
那弯装满牵挂的月如钩,
穿过世间的凉悠,
交织重叠你绚丽的回眸。
回眸
文/日冉海天
夜,埙声隐隐传来
似瘦弱的女子
凄清的背影
行走在落寞的晚秋
这片幽蓝色领域
充满心酸与哀怨
月光下海的精灵
等候着人鱼的踪迹
巨浪无数次拍击
岩石,泡沫般心碎
仍将缕缕相思
换取回眸,千年之久
今生,浪花无法锁定深情
对沙滩的守留
注定难以逃脱温柔的顽疾
这幅忧郁的画面
风中飘荡的纤柳
无奈的挥手
剪落所有回忆的叶子
【作者简介】杨义容,笔名:日冉海天,湖南株洲籍,在广东定居。受其父影响自幼习文,并先后在《知音》杂志社,《江门诗人》《岭南诗社》《广东诗人》《中国诗歌网》《水晶诗群》《5星文学网》《青年文学家》《北方文苑》《罗兰文苑》《环渤海文化》等多地刊物发表过许多作品,或诗歌或故事或散文。并曾多次在全国诗赛青年文学社荣获《冬之韵》优秀作品奖,在全国诗赛《七夕之恋》获奖,在青年文学家获优秀作家奖等等。
◆◆◆◆◆

◎秋草
文/金义(河北)
秋草卑微
却有着自己的景色
尽管白天阳光烈烈
却无力与秋之死神断结
寒风袭来
冷,浸入心底
秋草决然以摩挲的声音
为自己唱起晚歌
探秘秋天,不用花过多的心思
书写秋天,不用太多的笔墨
疾风中伏倒的轻叹
足以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不与秋说再见
晚秋之后即为冬
不想与秋说再见
喜欢秋色,听秋的私语
那是神往的驿站
若是跨过了秋天
丰润的底色即成流年
有人说秋天萧瑟
而我对秋有着深深的眷念
满地黄花铺路
生命成熟的阶段
阔缈澄碧辉煌壮烈
清爽的天空高远
不忍离去的叶子
随风时聚时散
失意人笔下的那个秋
有悲凉画扇,也有枫染霜天
【作者简介】金义,网名正义之声。男,河北省邢台市人,居柏乡。酷爱文学,曾在《河北文学》《北京青年》《河间文艺》《德阳纪实》《南粤诗刊》《辽河湾文学》《西南当代作家》《新诗大观》等纸刊刊出过作品。所著现代诗篇常见于网络平台,偶有获奖。河北诗词学会会员。
◆◆◆◆◆
【作者简介】黄双凤,笔名紫罗兰,教师。湖北黄石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作家】。在《中国科技教育》《青年文学家》《中国散文家》《散文百家》《参花》《中国作家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作品全集》《相约北京》《中外诗歌散文》《大豫出版》《夏蕤》《秋色》《时代作家》《中华文化》《黄石诗坛》等刊物上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也在网络各大平台、微刊相继发表文章。担任《青年文学家》、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平台编辑。并在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多次获奖。
◆◆◆◆◆
杂文组
◆◆◆◆◆

秋日感怀
张洪斌
落叶悠悠遍地金,
缘溪倚石再登临。
篱边初解菊花语,
泽畔遥传芦荻吟。
素志未酬宜静气,
虚怀聊慰豁清襟。
人生哪有皆如意,
百事祈求半称心。
念奴娇 登高遣怀
张洪斌
登高眺望,看春江浩荡,波回浪沫,云卷潮生风急处,水阔沙鸥飞越。百舸争湍,翠涛翻涌,拍岸千层迭。青山林岫,望中风物画列。
今日酒醉狂歌,邀欢共饮,逐影情何切?起舞行吟箫笛里,笑对人生沉郁。掠过浮云,皆成归宿,不论愁和悦。一声长啸,倾杯吟断江月。
【作者简介】张洪斌,河南开封人。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开封市音乐家协会理事。目前已有近一千诗作和数十首歌词作品发表于各级诗刊平台并有多首歌词作品被作曲家谱曲,曾多次获河南省征歌一等奖。
◆◆◆◆◆

八月的倒章
文/陈习兵(广东)
八月,剔除东欧的寒流
拾得些许清凉
酷夏引退慌张
八月,海峡的风涌起连天的海浪
回归的路延展开
铺满了凛凛的清晖
随那轮圆月
倒挂在夜空上
星星倒计时这缱绻的秋光
离成熟仅差一步之遥
这静谧安宁的夜坚守
母亲驻足,新酿的团圆酒弥漫芳香
这炎蒸的初秋怎么不能熟透飞蛾的思想
还提着懵懂,莽撞和嚣张
等着鲁提辖倒拔杨柳的那一章
绝望挣扎在荒凉的夜色中央
【作者简介】陈习兵,男,中共党员,安徽省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威海分会理事发展部长,江南风新诗一社社长,原籍湖南省益阳市,现定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喜爱文学,抒发真情实感,有诗词作品、散文发表于多种网络平台刊物。九二年曾参加《中国青年报》征文,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青年超短文学精萃》,二⃝二二年参加“九州杯”“盛华杯”“瀚青国韵”“文创最佳诗词奖”“当代作家杯”“北大荒相约耕读美文人生”全国文学艺术诗词散文大赛,有作品获优秀奖,北斗文学奖。
◆◆◆◆◆

【个人简介】马俊华:《大渡河》执行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河北清州印社副秘书长,曾在《诗选刊》《火花》《江河文学》《参花》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篆刻、国画作品,多次获奖。
◆◆◆◆◆
总顾问
◆◆◆◆◆

【个人简介】朱祥,网名丹鹤鸣霜,安徽省泗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宿州市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院副研究员。热爱书法、楹联、近体诗词、散文、小说、故事等创作,作品见于宿州市及全国各大论坛、刊物。
◆◆◆◆◆
艺术顾问
◆◆◆◆◆

【个人简介】周明传(碌碌耕夫),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泗州古隨唐河畔。被授于优秀书画家、书画艺术领军人物、中国书法百杰、红色`法传承家、慈善大爱书法家、毛体杰出书法家、中爱爱国书画家、新时代精典艺术家等称号……曾多次将作品义卖款捐献给贫困老人、贫困学子、灾区人民及残疾人联合会……现任静心公益服务中心会长,义务指导小学生写好汉字练习书法……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一一高级讲师、注册书法教师。中国书协宿州市书协会员,泗县书协会员,中闰书法美术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名人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协会会员,孔子文化研究会会员,农民书画院理事,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北京六艺嘉韵书画院会员,夕阳红书画院会员,北京九州枫林书画院会员,中国翰林院文化中心领军人物,翰林院文艺优秀工作者,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南京長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被中国文化人才库录入,中国文化进万家倡导者,作品被中国文化进万家日〈年签〉录入,《中国人民抗战70周年书画作品集》副主编,参加多部书画名家作品集编排工作,曾参加全国性书画展上百次获奖频多。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及其它台,人民日报等宣传报道并典藏。大量作品被国际、国内友人、华侨、单位、书院等收藏……为民众多出好作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文化,践行大书法,大力宣传弘扬毛主席思想及红色书法,使红色书法进万家为本人宗旨……
◆◆◆◆◆
总校对
◆◆◆◆◆

大运河,沧州的味道
文/王连宗
修饰一新的大运河,清洗掉时间的包浆
太阳出来,消失了悬挂离愁的雾凇
当夜晚的篝火燃起来,我们一起欢歌
新生的运河,脱胎于蜿蜒了几千年的风景
蜿蜒到兴济的格桑花海
成为一碗沾腥带香的羊肠汤
一粒粒的油脂,像《诗经》铺陈的句子张扬
配上混合面的窝窝头,充盈着早餐的舒畅
城区的运河,泛起浓浓的早点滋味
几园的形状就是活脱的驴肉火烧
添上茶叶博物馆的香,加进沧曲书舍的古
精神与物质的大餐在百狮园高蹈
哦,不要忘记清风楼广场的音乐喷泉
多像一个巨大的火锅?涮羊肉、火锅鸡
在城区的上空,肉香氤氲缭绕
运河水像馋嘴猫,轻轻荡漾着涟漪
大运湾公园是一个巨大的鏊子
摊出无与伦比的精美煎饼
点缀的花卉妖娆,葱花一样的美妙
杂粮的饼组成沧州味道,像这绿色草坪
当连镇的烧饼出炉、烧鸡出锅
必需小酌一杯,举起御河春老酒
吟咏“一船明月过沧州”
花红柳绿的岸,烧烤出的诗情悠悠
2022.02.22 22:22 于绿景园
倾听大运河的涛声
——纪念沧州解放75周年
文/王连宗
不能忘记七十五年前的枪炮声
不能忘记青沧战役军民的奋勇
沧州胜利公园,矗立一杆解放的钢枪
战士与民工的雕塑,倾听着大运河汩汩涛声
赶走了日寇,人民渴盼和平
腐朽独裁的国民党,挑起国内战争
共产党顺应民意,为民奋战
英勇的战士,为解放陷阵冲锋
激战的夜晚,展现军民戮力同心
鲜红的战旗,与朝阳一起迎接黎明
平汉铁路、徐水以北、大清河以北牵制作战
一个协同的棋盘摆下,攻坚的号角奏鸣
唐官屯、青县、兴济镇,相继突破城垣
在巨大的穹隆下,欢愉的硝烟升腾
支前的民工,把负伤的战士抬下
鱼水情深的军民,把解放的大厦支撑
牵制华北敌军,策应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
青沧战役的节点,像棋盘上战马的跃动
在历史的功勋簿上,星光璀璨
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一串串赫赫姓名
诵读“沧州战罢归来晚”的朱总名诗
缅怀英烈肝脑涂地的革命丰功
沧州,一座桥为你命名“解放”
一条路为你开拓,繁忙的车水马龙
凭吊勇敢者的雕塑,林荫为你们掩映
你眼里的怒火与枪口向前,在平原上驰骋
突破守军的城垣,洞穿腐朽的王朝
枪林弹雨里,为劳苦大众的信念铮铮
踊跃支前的单架,在运河的朝晖里穿梭
单桥的石罅里,录制着子弹的啸鸣
沧州大地的曙光,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
大运河的流水见证,和平时代不忘先烈的勋功
2022.5.24 07:10
【作者简介】王连宗,网名诗志不移,海员,船舶电气工程师,居河北沧州。2017年第二届国际城市文学论坛暨新诗百年获“实力诗人”奖;2019年“首届左龙右虎杯国际诗歌大赛”获得优秀奖;“香山杯”第二届新时代“美丽中国文学奖”游访诗文大奖赛三等奖;2020年“千益红杯”记住乡愁全国征文大赛诗歌获二等奖;2021年河北省文物局举办的“运河情?故乡梦”大运河文化主题征文获二等奖;2022年首届“华燕杯”文学创作大赛精品奖第2名;2022年沧州解放75周年征文《倾听大运河的涛声》获三等奖。江南风诗社三社社长,《天津诗人》校对,《吕游诗界》首席校对,王蒙文学院总编审。
◆◆◆◆◆
总制作
◆◆◆◆◆

立冬辞
文/李军君(陕西)
我已习惯,一阵又一阵寒潮频繁侵袭
冷风潜藏大地各个角落,无从捉摸
小区设立重重关卡,犹如监狱
抵挡,野鸭与山雀溜进庭院
我正期盼,那凋谢的黄叶化作泥土
那刺破雾霭的白雪涤荡沟渠
那独立枝头的梅花香溢荒树林
我,依然忧心忡忡,用一根枯木
日夜凿着开始冰封的河流
肆虐的黑暗
文/李军君(陕西)
请容忍一朵孤独的小花
蜷缩在阳光无法照耀的墙角
容忍一棵向日葵,憔悴绵绵阴雨
夸父追逐的远方,没有一两盏灯
没有歇脚的港湾。长夜漫漫
荒山遍野都是重重雾霭
朝圣的路上,从来荆棘丛生
容忍一只夜莺哀婉森林的凄凉
容忍一只杜鹃嘶鸣泣血的痛苦
容忍我沉浸在绝望的深渊
任凭心中肆虐的黑暗
给世间涂抹一丝无关紧要的色彩
【作者简介】李军君,男,陕西渭南人,军君文学社创始人,资深作文培训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会员,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曾任西安晚报社记者,现任《江南风诗刊》制作总监兼江南风诗社新诗二社社长。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学士,痴爱信仰:文学。创作上千篇文章,曾在《散文选刊》《语文报》《西安晚报》《宝安日报》《台湾好报》《新教师》《齐鲁文学》《山东诗歌》《时代作家》《陕西诗歌》《中国诗歌报》《启明星·校园文学》《青年文学家》《浣花》等期刊发表文章,著有散文集《沉默的写作》《妙不可言的乐趣》。热爱教育,在深圳市从事中小学生作文培训教学12年多,所教学生遍及深圳市各个公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