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话人的定力》(三)
文/方路
六、自我与定心
1、找自我,那是不是得知道什么是自我?
对于这个问题,东西方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方的自我,是在意识地界绕圈圈。西方心理学的范畴是以人的意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所以西方词汇:叫做意识形态。

什么特点?特点:是人后生的,是人入了生灭之后的范畴,也就是有了生命以后的范畴。心理学相当于用现象解读现象,把诸多现象归类总结,形成逻辑应用,所以叫“人格”,用格子把人的心理现象装起来。
东方的自我,找自我,就是找自性、自然,就是找智慧,本来就在那里,只是被掩盖。是从人的先天着手,是没有入生灭之前的范畴。这是从最根本的本体入手,再去看诸多现象。
2、定心,是不是得知道心在哪?研究东方这地界会有“心”这么一说,在西方意识形态地界中,是不可能承认、也不可能看到心的。

3、佛经道经,诺尼老子都是从“先天看后天”,他们的思想理论是这么个产生路径。他们所研究的本体,不在后天而在先天,所以要“反”回去。
用道家话说,乾坤是先天自性(这个叫性)。人一旦入生灭,就变成坎离交感,也就是阴入了阳,形成障碍和干扰,所以产生后天种种(这个叫情)。这就是一个无生有的过程,有一种力量与规则在里面。

在纯阳的乾内部,生成了一个阴,这就是离,这一变化导致不够“纯阳”,所以思想永远是散乱状态,不定,不能静。佛家也讲阴,我们的感官状态都是阴行。
而后形成的这个情,就与西方心理学联系起来了,是一样的,只是语境、逻辑不一样而已,如打通了,东西方此处互通的。
我们的物理(生理)、精神都是如此,都是后天的一种扭曲状态,所以要“反”回去。找自我就是反回去。

七、如何做到心静?
静,不是安静,不是一种状态,而是其本身就是你要找的那个能量。
1、这个能量不是那个虚头巴脑的正能量,正能量是搞意淫,意识形tai打鸡血,属于一场自我欺骗,一旦鸡血打上,药不能停,毒药是有后反劲的。
静,是玩自己玩出来的,玩自己不是欺骗自己。其力量是真实的,是可以感知到的。比如静养,不是静静的养,而是用静来养。

这个能量在身体内部,人人都有,且能量巨大,我们的生理精神(命)能够顺利延续,都是这个力量在推动。
只是我们是被动用,而不是主动用。
所以老子讲,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一旦主动启动它,看书啊、学习啊、记忆啊思维啊等一直到处理问题,这是心这条线,在身这条线,气色、健康等生理层,自会增强。不是故意增强,而是自然而然的。

2、那么好了,静,如何启动?道家所有修炼就六字箴言:致虚极,守静笃!
虚,才是状态,达到了这个状态,静自然启动。这个状态描述特别多,因为是有层次的,佛家、儒家啊估摸得有几十种描述状态。
接地气一点说,就是别故意,这是个起步。故意去静,肯定静不下来,故意去开心,那只能不开心。精神不是故意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来的,人颓废萎靡,还是朝气蓬勃,这些仅仅只是结果。
傻子才会说:你要朝气蓬勃一点啊!等于没说…。

3、别故意,举个例子:比如上篇讲的,人在读书啊看信息的时候,眼前首先映入形各种逻辑如一条条直线,错综交叉,这时候就是乱的。而我们的习性是追着跑,想抓到它们,着就乱上加乱。
启动静,就是别故意。这时候在看这些直线混乱交叉,就慢慢发现哦都是故意,而后不故意去看故意,慢慢地复杂背后简单就会浮出来,处理问题不就增强了嘛!越是不故意,越是能启动静。

4、心物合一的嘛。伴随的感觉就是思考沉下来了,从脑子向心窝口沉下来,这个感觉不是故意得到的,而是自然而然来的。学习思考效率最高的时候,心脏会跳的很慢,吐息也很缓。一旦启动静,无需刻意记忆,故意去记很难记住,很微妙,对于心里觉得很重要的东西,此时一旦进来,甚至永远忘不了。

5、静没有“多少”的区别,而是“深浅”的区别。当乱了、烦了、燥了、不开心了,一定有故意在捣鬼,那提醒一下不故意,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别故意还是浅层次的,精神的小操练尝甜头。
由深入浅易,由浅入深难,深度的静是身心合一的,秃子长发天天盘的技术活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