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二棍执勤
文/赵德文
秋天的早晨清风习习,街道上已是人来熙往。风景树摇曳多姿,人行道上清洁女工手持竹枝扫帚沙沙清扫着街道树飘落的败叶。
赵二棍左手臂套上“创文执勤志愿者”袖套,用别针别好,手里拿着文明执勤的三角小红旗;右手提着火钳和撮箕,走出单位大门左拐,向五十米开外的红绿灯口走去。
走到半道,前面走着说说笑笑的母女俩,那小姑娘手里拿着冰淇淋,姑娘母亲手里也拿着冰淇淋。
赵二棍扶了一下脸上的眼镜,跟在母女俩的身后。姑娘的母亲留着披肩发,一身玫瑰花炫眼的旗袍,把那女人的屁股包得圆溜精致。赵二棍咽了一口燥热的口水,眼睛再次贴在那女人的屁股上。
赵二棍臆想:这屁股,这S流水线身段,不用说女人的胸脯肯定高挺丰满。又一口燥热的口水在赵二棍的喉咙里蠕动。
面前的女人撕下冰淇淋外壳纸,随手扔在脚旁的街道上,女儿停住脚步,眼睛睥睨了一眼她母亲,弯下腰捡拾起纸壳,跑到街道边扔进垃圾箱里,转身又跑回她母亲身边,对那女人说:“妈,我们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不能乱扔垃圾的。”
跟在身后的赵二棍听得清清楚楚,快步走到女人面前,那女人俊俏的脸面,胸脯高挺;可这下子赵二棍忙不得欣赏女人的脸面,跟那小女孩说:“小朋友,知道创建文化城市,真不错。”赵二棍跟小女孩说话时,看到一张女孩俊俏姣好的脸面。
赵二棍对矜持地站在面前的女人说:“卫生清洁是城市的脸面,你姑娘心灵美是人的精神脸面。”
那女人微微点了点头,俊俏的脸面露出了舒展的笑容。
赵二棍手执小红旗站到红绿灯口的时候,看见旗袍母女俩正走过绿灯闪亮的人行道,那小女孩后脑发辫上的蝴蝶结随着脚步跳跃,摇摇曳曳的追逐着母女俩的身影。
提着火钳和撮箕,赵二棍在红绿灯口的人行道上勾头弓腰寻觅着烟头,一个,两个,三个……
赵二棍半个小时内捡到了二十几个被丢弃在步行道上的烟头。转身回到红绿灯口,看着街道上马达轰隆的车辆和摩托穿梭不止,红绿灯口人们熙来攘往,他感觉到头晕乎乎的,眼睛也麻花花的。赵二棍有高血压症,在闹哄哄的场面经常会感觉头晕眼花。就像现在,赵二棍感觉自己头晕眼花。
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个塑料袋,赵二棍小心翼翼的把撮箕里的烟头倒在塑料袋里,他打算收集更多的烟头要去兑换一颗肥皂或者香皂。
正在赵二棍清理烟头的时候,红灯口对面有个老奶颤巍巍的走过了,正是红灯口提示车辆左转的时候,那些自驾车、出租车,还有摩托车都在紧急避让这位手提篮子,走路颤巍巍的老奶。
赵二棍看着这惊悚的一幕,感觉额头稀拉拉的毛发在冒出热汽来。
赵二棍杵在那里,他没有办法跑过红灯去搀扶走路颤巍巍的老奶。
红灯变成闪烁的黄灯的时候,赵二棍赶忙朝前走上几步,两只手搀住了走路颤巍巍的老奶,只见老奶帽檐下的额头也潮湿的冒汗,提篮里装了一只口缸,几个外皮变得黄黑的芭蕉果。颤巍巍的老奶借助着赵二棍搀扶的力量,走到了赵二棍执勤的红绿灯口,长长呼了一口气,脚还在颤巍巍地打抖,把手里的篮子放在地上,张着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颤巍巍的老奶又一次长长呼了一口气,用哈尼话告诉赵二棍:
“姑娘嫁到城边,在医院生娃娃。”
又用手指了指篮子里的不锈钢口缸,说:
“到医院送鸡肉,鸡汤。”
“老家在龙潭,汉话说不来。”
“红灯绿灯一样认不得。”
赵二棍用哈尼话说给颤巍巍的老奶。
“老人家,城里来嚜,过路口时候要看对面的红灯,绿灯。”
“喏,红灯时候站在路口不要走,绿灯亮起来时候你就走”,“格认得了。”
颤巍巍的老奶抬头看了看路口这边,又看了看路口那边,似乎看懂了什么,对着赵二棍点了点头,嘴里“嗯,嗯”地应着。从篮子里拿出两个皮子黄黑的芭蕉塞到赵二棍手里。
一边提起篮子一边对赵二棍说:“你好咾,你好咾。”
正午的大太阳像一个烧旺了的煤球,在这个太阳转身的城市里热辣辣地挥霍着它的无穷热量。虽然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但是太阳转身的这个城市这几年来一年四季都热浪腾腾。正午的大太阳把街道上的柏油路面都晒得黑油油的,人走在柏油路面上,鞋子底咵吃咵吃直响。
顶着秋老虎的大太阳,赵二棍在红绿灯口旁的商铺里买了两个萨其马和一瓶云南山泉矿泉水,在店铺里的小竹凳子上安顿下他疲惫的身子,就着矿泉水啃萨其马填肚子。
“咋过不回家吃饭。”商店老板从柜台走出来跟赵二棍打招呼。
“家里没人,将就着啰。”赵二棍啃着萨其马说。
“嚜,婆娘哪尼克咾。”
“阿莫,前天就回克娘家,今天都不回来,背拾鬼了。”
赵二棍很委屈似的继续啃萨其马,拿起瓶子又冲了一口矿泉水。
“来,抽一支烟,休息一下嘛。”
商店老板拆开一包云烟,抽出一支烟递到赵二棍跟前。赵二棍接过烟,摸出打火机点着烟,深深吸了一口,吐出浓浓的烟雾,眼镜片前一片灰蒙蒙的大千世界。
“你们来红绿灯口执勤,辛苦了。”商店老板跟赵二棍搭话。
“单位干部来执勤,道路干净多了。” 商店老板用赞许的话语对赵二棍说。
赵二棍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着烟,又深深吸了一口,长长的吐出袅袅烟雾来,拿眼镜背后的眼睛盯了商店老板三秒钟,仿佛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得到,是天籁之声和奇异人。
商店老板喋喋不休又说道:“大哥,你看,我们家店铺干净,店前地板干净,一天打扫四五回呢。”
赵二棍顺着商店老板努嘴的地方看了看,店里店外真的很干净。
赵二棍站起身,把手里的烟蒂深深的摁在柜台桌的烟灰缸里。
“谢谢老板,我执勤去了。”
赵二棍跟商店老板打了招呼后拿起火钳、撮箕和小红旗,再次威武雄壮的站到了红绿灯口。
直行绿灯亮,轿车、出租车、摩托像流淌的河水一样伴随着马达声响,轰轰隆隆的鱼贯通过。红灯亮起,轿车、出租车、摩托像童话里的企鹅一样,乖乖地停在路灯口前等候。这个时候,左右方向的绿灯亮起,等候的行人兴致冲冲地快步通过人行道。
赵二棍手里捏着执勤的小红旗,看着街道上的车辆、行人,心里平静舒缓,眼睛跟随着车辆、行人在流转,看得他感到视眼疲惫。
“文明城市创建真是好!”赵二棍心里默念着。
赵二棍右手伸到裤袋里,这是他习惯性掏烟的动作。这次,他掏出了一张折叠的粉红色纸,展开来一看,是一张《文明,让城市更美好——致普洱全体市民的一封信》。
“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普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城市变得更美好,人民更幸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心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让大家生活在其中更舒心、更幸福。”……
赵二棍正在聚精会神轻语念诵的时候,他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他连忙转过身,一看,是自己单位的小马兄弟。
小马兄弟说:“赵老师,看什么呢?这么专注。”
“我来接你的班了,你回去得了。” 小马兄弟笑着说。
“哦”了一声,赵二棍取下手臂上套着的“创文执勤志愿者”袖套,再把火钳、撮箕和小红旗递给小马兄弟,看了看手里捏着的纸张,又把《致普洱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塞到了小马兄弟手里。
赵二棍被太阳晒得泛红的脸面露着动情的微笑,对着小马兄弟抑扬顿挫的说:“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创文明城市,共享城市文明。”
作者简介:
赵德文,男、哈尼族,云南墨江人,1972年5月生,大学本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普洱市哈尼学会副会长。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民族文学研究》、《云南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出版散文诗集《第九根月光》,文学评论集《心灵的回声》,诗集《没有鸟的天空》《朴素村庄》《乡村稻谷》5部文学著作,出版民族文化著作《稻魂飘香》、《血缘的青藤》、《墨江哈尼族豪尼支系文化实证》、《墨江哈尼族碧约支系文化实证》、《墨江哈尼族文化概论》等6部,主编出版文化课题研究成果20多部。现任云南省社科院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